一种单桩式风机和张紧式网箱结构的综合开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121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928939.X

    申请日:2020-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桩式风机和张紧式网箱结构的综合开发装置,包括单桩基础、风机塔筒、上部风机,还包括:若干环绕单桩基础外围布置的养殖网箱;若干环绕单桩基础的滑轨,滑轨沿单桩基础的高度方向竖直延伸;若干滑动设置于滑轨上的系缆板,每个养殖网箱通过海工锚缆连接对应的系缆板;组合式张紧系泊系统,包括若干根定位锚缆,以及若干与定位锚缆一一对应的锚固基础;其中,每个养殖网箱均配置有数根定位锚缆,所述定位锚缆下端与锚固基础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锚缆上端连接养殖网箱。通过有效利用单桩式风机以及周围水域进行渔业养殖活动,实现高效地开发风能资源并协同进行渔业养殖,提高了单桩风机的利用率。

    海上浮式风机与养殖网箱的集成互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0765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29977.X

    申请日:2020-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浮式风机与养殖网箱的集成互补系统,包括海上浮式风机、养殖网箱、网箱连接件、系泊系统和锚固基础;海上浮式风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风机、至少一中心塔筒、多个浮筒支撑和多个侧向浮筒;侧向浮筒的侧壁设置有复数个高度位置调节机构,养殖网箱通过网箱连接件连接高度位置调节机构;侧向浮筒内设置有至少一浮舱、至少一压载舱和一控制系统舱;控制系统舱内设置有一控制端,风机与控制端电连接,高度位置调节机构连接控制端。本发明的一种海上浮式风机与养殖网箱的集成互补系统,实现浮式风机和渔业网箱的有效组合,有效解决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缺乏问题和未来浮式海上风机在综合资源获取应用率低的问题。

    一种橡胶薄膜外包加载板的刚柔复合真三轴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8764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80874.3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薄膜外包加载板的刚柔复合真三轴加载装置,包括:滑动加载部件和橡胶薄膜;滑动加载部件包括四个刚性加载板;四个刚性加载板上分别设有加载活塞,加载活塞向刚性加载板施加载荷;四个刚性加载板分别朝四个方向彼此搭接围成一个具有中央容置空间的边框,边框的中央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夹持岩土试样;橡胶薄膜包裹于边框及岩土试样的外部,柔性薄膜沿垂直于边框两侧的方向向岩土试样施加载荷。本发明将橡胶薄膜设置在刚性加载板之外,通过与刚性加载板相连的加载活塞施加荷载,可以直接测得孔隙水压,并且可实现剪切时土样在该方向上所受压力小于围压室内水压,可以进行0~360度的任意Lode角试验。

    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变化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793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489631.7

    申请日:2019-06-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压沉桩过程中桩周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变化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确定场地土体的参数以及沉桩参数。其次,根据所述土体参数和沉桩参数,分别得到每个参数对应的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分布简化曲线系数的比例因子。再次,根据比例因子,并结合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分布标准曲线的系数,求得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分布简化曲线系数,得到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分布情况。本发明的快速预测饱和细粒土在静压沉桩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变化的方法,原理简单,计算精度高,能提高实际过程的沉桩效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也证实了本发明所建立分布模型和预测公式的有效性。

    一种考虑墙土耦合的深基坑围护墙受力变形快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57311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810170432.5

    申请日:2018-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墙土耦合的深基坑围护墙受力变形快速计算方法,充分考虑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中墙土变形的耦合关系,具有计算效率高,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等优点。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建立弹性地基梁模型(采用弹性梁模拟地连墙、弹簧单元模拟支撑,土弹簧单元模拟坑内土体,土压力采用非极限土压力模型),并确定相关计算参数;(2)计算墙后土压力分布(首次计算可假定墙体变形为零);(3)求解地连墙受力平衡方程,得到对应的墙体变形;(4)判断前后两次计算的墙体变形误差是否收敛到设定值,若不满足要求,则重复第2至第4步直至误差收敛至设定值,得到墙体最终变形值;(5)基于墙体变形值计算墙体弯矩、剪力及墙后土压力分布。

    提高粗粒土地基中相邻夯点间土体强夯加固效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1188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0211446.7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粗粒土地基中相邻夯点间土体强夯加固效果的方法,步骤包括:首先明确现场强夯的施工参数:每锤的夯击能、夯点间距、夯击次数和夯锤半径;接着得到可反映施工参数对土体加固效果的影响的无量纲参量;然后建立快速、便利评价强夯施工中土体加固效果的简化模型;接着考虑夯坑深度和有效加固深度,计算相邻夯点间土体压密程度随深度的变化,最后分析相邻夯点间土体压密程度,合理安排强夯的施工布置。本发明通过分析相邻夯点间土体压密程度,以优化强夯施工效果,工程实施方便。

    一种提高饱和土地基强夯施工效率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6282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0293416.6

    申请日:2016-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提高饱和土地基强夯施工效率的计算方法,包括:确定预排强夯施工期限以及提供的排水方法对应的土体排水系数;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获取排水系数、夯锤能级以及夯锤半径分别与最大液化深度/宽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关系曲线分析排水系数对应的最大液化深度、最大液化宽度以及土体液化消散时间;根据施工设备,选取一组可执行的夯锤能级和夯锤半径;由可执行的夯锤能级和夯锤半径评估最大液化深度、最大液化宽度以及土体液化消散时间,设定施工间距和施工间隔。本发明提供的提高饱和土地基强夯施工效率的计算方法,具有快速简单、运用效率高等优点,特别是处理砂质、粉质饱和土时具备极好的准确性,拥有广泛的工程运用前景和实用性。

    一种基于强夯处理的液化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12816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0293420.2

    申请日:2016-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强夯处理的液化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施工参数和土体参数;模拟强夯液化后,分析参数变化对液化范围的影响,得出各自的归一化系数,利用内插法计算出现场各参数对应的液化范围归一化系数;将各液化范围归一化系数代入液化系数的计算公式中,得出液化系数,计算土体液化范围;依据多个时刻的液化范围值,分析土体的液化特征,优化强夯施工布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强夯处理的液化计算方法在大量实验和模拟验证基础上,总结出归一化系数表,提出液化计算公式,从而确定了各施工参数液化特征,以便于提供合理的强夯施工安排,具有简单、效率高等优点,尤其是处理饱和土液化问题时具备极好的准确性,拥有广泛的工程运用前景和实用性。

    以最大位移为控制目标的伺服钢支撑系统轴力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5278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810074706.0

    申请日:2018-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以最大位移为控制目标的伺服钢支撑系统轴力确定方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实际工程,建立弹性地基梁模型,确定相关计算参数及最大位移控制要求;(2)建立伺服系统弹性地基梁的控制平衡方程;(3)确定调控支撑并修正对应的支撑刚度矩阵;(4)逐步增加调控轴力值,求解受力平衡方程得到对应墙体位移值;(5)计算墙体弯矩剪力及各支撑轴力值,判断各构件是否受力满足设计值。本发明基于伺服系统控制平衡方程,迭代计算判断轴力调控下各边界条件,提出了一套伺服支撑调控轴力的确定方法,可为设计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渗流条件下桩土接触面三轴模型试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4165797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410438668.4

    申请日:2014-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流条件下桩土接触面三轴模型试验设备,该设备包括:其内布置有桩土试样的三轴围压室,所述桩土试样具有桩体和土体的接触面;对所述接触面切应力加载的竖向加卸荷平台;对所述接触面法向应力加载的围压控制系统;控制桩土试样内部渗流参数的渗流控制系统;以及采集所述三轴仪围压室中桩土试样的变形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本发明这种试验设备能够更方便地研究土体在渗流与复杂应力耦合作用下的桩土接触面受力特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