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竹节复合纱线
    8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247372U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20124206.6

    申请日:2013-03-1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色竹节复合纱线,包括正常纺纱的平行纤维束一和平行纤维束二,其特征在于:由竹节纤维束拉断形成的多段竹节段依次夹捻于平行纤维束一和平行纤维束二中。本实用新型呈现出特殊的纤维分布,形成竹节复合纱,竹节段分明;双色竹节复合纱线兼具多种纱的优点,由于拉断竹节段的两头端竹节分明的特殊分布,并与平行纤维束的原料差异性,上染率有所不同,使染色后呈现不同特殊效果,外观新颖多样,实现色彩的变化和功能的变化,其市场前景广阔。

    精细化黄麻绒纤维专用道夫金属针布

    公开(公告)号:CN2797392Y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520040316.X

    申请日:2005-03-22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D01G15/88 D01G15/1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专件领域,它涉及一种适用于中速的梳棉机用精细化黄麻绒纤维专用道夫金属针布。该针布包括基部及平均分布在基部上面的针齿,其特征是针齿端部形状呈凸状针头形且采用双前角、双背角和小齿密配置,非常有利于对精细化黄麻绒纤维的抓取、分梳和及时转移。该针布能保证精细化黄麻绒纤维棉网清晰,无纤维缠绕现象,使纱线产质量能达到优良的水平。

    M1332型络筒机专用上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747237Y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420090291.X

    申请日:2004-09-21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D01H1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专件领域,它提供了一种M1332型络筒机专用上蜡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通过螺母固定在机架上的带滚动轴承支撑轴、与滚动轴承紧密相连的带孔托盘和活套在带孔托盘上的带孔片状蜡饼共同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纱线所受阻力明显减少,纱线毛羽也会明显减少,并且保证了纱线上蜡均匀,提高了上蜡的质量,很适用于毛羽要求较高的纬纱与针织用纱。

    精细化黄麻绒纤维专用锡林金属针布

    公开(公告)号:CN2797391Y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520040315.5

    申请日:2005-03-22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D01G15/8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专件领域,它涉及一种适用于中速的梳棉机用精细化黄麻绒纤维专用锡林金属针布。该针布包括基部及均布在基部上面的针齿,其特征是针齿采用双前或三前角、左右双圆弧曲面和小齿密配置。该针布能保证对精细化黄麻绒纤维的分梳充分,转移及时,无纤维缠绕现象,使纱线产质量达到优良的水平。

    一种纺制多色纱线装置
    8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49135U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20021623.8

    申请日:2013-01-15

    IPC分类号: D01H5/22 D01H13/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制多色纱线装置,其前罗拉上方依次安装有中罗拉、中间分纱导纱器、后罗拉和分纱导纱器,所述分纱导纱器大体成矩形,所述分纱导纱器上面等间隔并排开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贯通分纱导纱器前后两面,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和分纱导纱器结构相同,所述中间分纱导纱器和分纱导纱器上的凹槽前后一一对应,纱线依次穿过分纱导纱器的凹槽、后罗拉、中间分纱导纱器的凹槽、中罗拉,所述纱线穿过中罗拉后在前罗拉牵伸成絮条,所述絮条经过中空环锭包覆加捻成纱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粗纱导纱系统上的导纱器更换成分纱导纱器装置,再通过中后罗拉的牵伸,在中空环锭的包覆加捻时,制成表面颜色均匀层次鲜明的纱线。

    粘胶基甲壳素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混纺专用道夫金属针布

    公开(公告)号:CN201033812Y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620046089.6

    申请日:2006-09-20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D01G15/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专业领域,它涉及一种粘胶基甲壳素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混纺专用道夫金属针布,适用于中速的梳棉机。该针布包括基部及平均分布在基部上面的针齿,其特征是针齿采用了较大的针齿下前角和针齿前角及较大的针齿密度,这在保证对纤维的分梳条件下有利于降低对粘胶基甲壳素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的损伤和梳断,能使纤维及时转移,保证棉网清晰,无纤维缠绕现象,使纺纱产质量能达到优良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