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2952771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0109643.X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故障识别与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系统,包括:识别层,发出设备故障预警信号;分析及研判层,发出连锁故障预警信号;量化层,根据量化数据确定控制措施数据及发出故障区域预警信号;控制层,根据控制措施数据控制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并清除故障。本发明为大电网安全预警和控制提供快速精准的故障感知触角,实现交直流混联电网关键设备故障的快速精准识别,以及系统连锁故障准确快速的智能判断以及实时控制,提升电网运行人员对薄弱断面和复杂故障形态认知水平,可应用于省级电网、区域电网、跨区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故障监测、预警和实时控制等典型场景,切实提升电网管控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73844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135859.2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孔令达 , 赵兵 , 樊涛 , 庞博 , 孙炜 , 刘莹 , 谢文 , 刘永辉 , 翟峰 , 梅文明 , 嵇士杰 , 陈昊 , 梁晓兵 , 付义伦 , 曹永峰 , 李保丰 , 何宝灵 , 许斌 , 徐萌 , 冯云 , 赵英杰 , 秦煜 , 张辰 , 卢艳 , 许岳楼 , 苑立鹏 , 白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设备密码应用情况的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包括:建立电力设备密码应用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电力设备密码应用情况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并建立电力设备密码应用情况的层次结构模型;基于所述层次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电力密码设备应用情况中准则层到目标层的主观权重,利用客观权重赋值法计算电力密码设备应用情况中子准则层到准则层的客观权重;根据所述主观权重、客观权重,以及预先建立的数据源指标评分标准,对待评估的电力设备密码应用情况数据源进行评估得分。本发明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对电力设备密码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得到不同数据源应用合规感知态势的准确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360921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50210.5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电力物联网的云平台资源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云服务器中虚拟机的数量数据,记录和整理后对云服务器中虚拟机的数量数据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取样本集数据,并按比例分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通过所述样本集数据,输入任务数据,通过齐次马尔科夫链计算排队服务系统的稳态概率;根据所述排队服务系统的稳态概率,构造解析函数并计算关于云环境下任务执行的性能衡量指标;基于所述性能衡量指标,采用资源开销和性能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来建模系统的总资源开销,得到基本系统参数的最优值,并以最优参数生成云平台的多场景下的多目标优化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594147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716313.8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PC: H04L41/082 , H04L67/12 , H04L69/22 , G06F8/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荷辨识模组的升级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括:模组,模组为多个,安装于智能物联电能表上;当模组需要升级时,模组为待升级模组;待升级模组包括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智能物联电能表发送的通信报文时,根据通信报文判断是否升级并将判断结果返回至智能物联电能表;校验模块用于当待升级模组接收到智能物联电能表发送的升级包时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结果发送至智能物联电能表;升级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智能物联电能表发送的执行升级的指令时,基于通信报文和升级包进行升级;升级包由主站根据判断结果生成;执行升级的指令由主站根据接收到校验结果生成。本发明实现了远程向负荷辨识模组提供升级和算法更替。
-
公开(公告)号:CN11580126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223555.3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翟峰 , 陈梅 , 许海清 , 樊涛 , 赵兵 , 刘莹 , 梅文明 , 孙炜 , 曹永峰 , 陈昊 , 梁晓兵 , 付义伦 , 李智虎 , 潘卫红 , 徐萌 , 吕英杰 , 李保丰 , 许斌 , 孔令达 , 冯云 , 赵英杰 , 郑旖旎 , 卢艳 , 秦煜 , 周琪 , 王楠 , 白宇
Abstract: 一种物联网设备离线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认证请求,并根据认证请求生成挑战码信息和设备唤醒指令;将挑战码信息和设备唤醒指令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供终端设备生成并返回解码信息和第一数字签名;接收解码信息和第一数字签名,提取第一数字签名中的终端设备ID及系统公共参数;基于终端设备ID及系统公共参数生成终端设备的标识公钥;基于终端设备的标识公钥对解码信息和第一数字签名进行验证,以判定终端设备是否为合法设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在不依赖网络资源的环境下,方便地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离线身份认证,降低了物联网系统安全性设计和系统管理的复杂度,并提高了离线认证系统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7611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429397.7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负荷辨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工业场景下负荷监测与在线辨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监测工业生产环境总线中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当工业生产环境总线中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变化时,获取电压和电流数据变化量;将所述电压和电流数据变化量,输入预先训练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模型中,获得辨识结果;输出所述辨识结果。本发明先在待辨识用电设备上安装学习设备,采用学习设备采集数据训练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模型;实际使用时,拆除学习设备,当工业生产环境总线中的电压和电流数据变化时,获取电压和电流数据变化量;将所述电压和电流数据变化量,输入预先训练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模型中,获得辨识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69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02012.3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电压穿越控制参数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接收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低电压穿越控制参数信息;计算过电压峰值,根据所述过电压峰值计算满足预设条件的低电压穿越控制参数信息;输出所述低电压穿越控制参数信息。本方法能够自动获取并输出低电压穿越控制参数的取值上限和取值区间,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26728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1490229.4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计量中心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 G01R19/00 , G01R19/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负荷辨识的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高级量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系统,包括:与工业生产环境中的生产设备一一对应的学习设备,所述学习设备收集对应的生产设备的负荷特征数据,并将所述负荷特征数据发送至用采主站;用采主站,所述用采主站利用各个学习设备发送的负荷特征数据生成数据训练集,将所述数据训练集传输至非侵入式负荷监测设备;非侵入式负荷监测设备,所述非侵入式负荷监测设备对数据训练集进行辨识训练,获取负荷辨识模型,所述负荷辨识模型用于对工业生产环境中的生产设备进行负荷辨识。本发明极大的降低了负荷监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943459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1070716.8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压响应的多无功补偿装置并列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各无功补偿装置根据获取的并网点电压检测值Vt、无功电流检测值Iti及对应的无功电流名义补偿系数δi,生成并网点电压补偿值其中,所述各无功补偿装置并联设置在同一个并网点处;各无功补偿装置根据获取的并网点电压参考值Vref和所述并网点电压补偿值生成q轴电流控制环节对应的无功电流参考值Iqref;各无功补偿装置执行所述无功电流参考值,以使得各无功补偿装置输出的电压值跟随所述并网点电压参考值,且各无功补偿装置输出的无功电流Itqi与其无功电流名义补偿系数δi成反比。该方法可以抑制各个无功补偿装置之间的无功环流,提高新能源场站运行时的电压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