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3286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085613.6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管径流量计校算装置及校算方法,属于管道气体流量测量领域。装置包括入口待测气流管道、出口待测气流管道和流量计;还包括双喇叭头套筒,其为两端呈喇叭状开口的筒体,待测气流管道与流量计测管通过双喇叭头套筒同轴连通;粘度计,其设于入口待测气流管道或出口待测气流管道处,检测待测气流的运动粘度系数;信号处理数显模块,其对流量计的数据进行校正并显示校正后的气体流量;信号处理数显模块根据管径比及流量计示数、粘度计示数,通过流量校算模型进行校算并显示出校算后的待测气流管道内的真实气流量。本发明操作方便、普适性强,最终校算后的精度高,能实现对不同气体、不同管径比的待测气流管道与流量计的流量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385467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28649.5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41D13/11 , A41D13/005 , A41D1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便携式动力送风全面罩及送风控制方法,涉及呼吸器技术领域。包括:面罩主体,面罩主体底部设置排气孔,排气孔上设置排气阀;送风系统,用于向面罩主体内腔送风;温度调节系统,用于对外界吸入的气流进行加热或降温;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面罩主体内腔的压力和吸入外界气流的温度;控制器,接收所述监测系统采集的压力信号,控制送风系统启停和排气阀的开闭,接收监测系统采集的温度信号,控制温度调节系统对气流温度调节;光电式传感器,设置于排气孔上方,受光照时进行电信号输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便携式动力送风全面罩,通过控制器控制温度调节系统和送风系统保持面部腔内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7758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55684.6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矿井的自清灰可代替颗粒床口罩,主要是利用泡沫颗粒床和口罩滤膜共同作用进行粉尘的除尘,具体包括泡沫盒、泡沫袋、气流通道、口罩滤膜、进气孔、出气孔、系带,泡沫袋外包装采用相应的轻质材料,疏水性及透气性较强的材料,外包装前后缝合,形成若干管状的空间,每一个管状空间内填充泡沫颗粒,通过泡沫袋过滤加大颗粒的粉尘,口罩滤膜是对更小的粉尘颗粒进行过滤,口罩滤膜由静电棉,熔喷层和纺粘布组成,泡沫盒上设置开关,可以打开泡沫盒,通过开关,可以随时方便打开更换泡沫袋和口罩滤膜。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确定泡沫袋大小及鼻孔到口罩滤膜的距离的方法,从而更好的设计口罩的相关尺寸,使得佩戴更加舒适。
-
公开(公告)号:CN11159573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436768.9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人体呼吸系统颗粒物沉积仿真模拟及监测实验系统,涉及呼吸系统模拟技术领域。所述实验系统包括人体呼吸系统仿真模型、仿人呼吸仪、PIV监测装置、一腔室以及二腔室;所述人体呼吸系统仿真模型放置于二腔室内,通过呼吸管道与仿人呼吸仪连接;所述PIV监测装置设置于二腔室内,用于监测不同种类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在人体呼吸系统中不同位置的流动速度。本发明可通过PIV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确定不同颗粒物进入人体后的沉积机制以及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在不同区域的流动速度,分析不同种类不同粒径颗粒物对人体的影响,从而确定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颗粒物种类及粒径范围,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工程除尘和呼吸防护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0999995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610161612.4
申请日:2006-12-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矿井火灾、瓦斯爆炸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在采区的通道内预先设置多道气动控制救灾门,使其中一部分救灾门处于常开状态,一部分处于常闭状态;用高压气体作为救灾门的动力源和救灾系统的总控制信号,高压气体由地面输送到井下;救灾系统由设置在井底车场或地面井口的一个控制阀来启动和复位。由于救灾门的动力和控制都不用电,避免了电气不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当矿井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等灾害时,通过启动该气动控制应急救援系统来有效地阻断有毒有害气体向采区流动和蔓延,或将有毒有害气体导入通风系统总回风巷,达到救灾的目的。该应急救援系统平时不动作时,所有救灾门门体都隐藏在墙体中,人、车可正常通过,不影响正常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2000644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49300.1
申请日:2025-03-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乳酸取向纤维的协同制冷超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锆盐、富马酸均匀溶解于溶剂中,然后进行微波‑超声波协同反应,移除溶剂,干燥,高温活化处理,得到高反射率MOF‑801多孔纳米晶;S2、将多孔MOF‑801纳米晶均匀分散后,将吸湿盐浸渍到MOF‑801孔隙中,移除溶剂,干燥,得到MOF‑801限域的吸湿剂;S3、以聚乳酸和MOF‑801限域的吸湿剂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得基于聚乳酸取向纤维的协同制冷超织物。该超织物不仅具备优异的大气集水性能、高红外发射率和高太阳光反射率,同时具备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性能协同制冷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5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217722.7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6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粉尘颗粒粒径筛分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设置解算初始条件、数值模型解算、建立粒径筛分公式、粉尘颗粒粒径筛分及确定各分粒径范围粉尘颗粒的质量浓度。本发明可实现对作业现场任意高度浮游粉尘的大量采集、粒径精准筛分以及不同粒径粉尘浓度的分析确定。本发明操作方便、粉尘粒径筛分精度高,既可在工矿、建筑、大气监测等诸多涉尘场所推广,用于分粒径粉尘浓度的高精准度检测,又可将分粒径粉尘用于病理、毒理、动物实验等医学研究,应用范围广,应用价值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5214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1442170.1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61G10/00 , F24F8/158 , F24F8/108 , F24F8/22 , F24F8/24 , F24F13/28 , F24F5/00 , F24F3/14 , A61L2/18 , A61L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毒净化个体移动式隔离舱系统,包括隔离舱主体、去封系统、消杀系统和塑封系统;自行移动的隔离舱主体上设有多个供病人检测部位伸出的诊疗口、用于对舱内空气循环处理的净化组件、以及用于维持舱内负压的负压组件;每个诊疗口处密封设有隔离检测部位用的透明薄胶膜;隔离舱主体通过移动组件依次输送至去封系统、消杀系统和塑封系统,分别进行去除每个诊疗口处的透明薄胶膜、多次消杀、对每个诊疗口重新熔贴塑封透明薄胶膜。本消毒净化个体移动式隔离舱系统,结构简单,不仅实现对患者的有效隔离,有效避免直接接触传播,而且实现对隔离舱主体的快速消杀和更换隔离检测的薄胶膜,更加高效与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0559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11518.7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以延长使用时间的自适应矿用压缩氧自救器,包括口罩、传感阵列模组a、呼吸阀、呼吸阀卡扣、呼气管道、吸气管道、PCB电路板模组、自救器、传感阵列模组b;所述传感阵列模组a包括传感器阵列a、传感器阵列外壳a,所述传感器阵列a安装于传感器阵列外壳a,所述传感阵列模组a设置在所述口罩内与呼吸阀连通,所述呼吸阀卡扣安装于呼吸阀,本发明通过监测危险气体信号,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打开自救器,并且通过对口罩内氧气含量以及人体呼吸频率的监测实现自适应供养,通过监测气袋内部的膨胀系数及时关闭或者打开压缩氧气瓶,保证压缩氧气瓶内的氧气不浪费,延长矿用压缩氧自救器的使用时间,保护人们生命安全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18615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31588.9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62B7/02 , A62B7/10 , A62B23/02 , A62B25/00 , H01M10/613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补氧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涉及个体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呼吸器主体单元、送风滤尘单元、自适应补氧单元、散热单元和拆卸单元;还包括:所述呼吸器主体单元包括背包外壳、面罩部、送风管路、补氧管路和导气管路,所述送风滤尘单元包括外壳体、HEPA滤棉、微型变频风机和集成电路板;所述自适应补氧单元包括储氧罐、自适应补氧机构、压力传感器和蜂鸣预警装置,解决了现有隔绝空气式呼吸器的恒流供气方式导致的不能随着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变呼吸流量,可能造成供气冗余或不足的缺陷,以及不适用于高海拔低氧高尘环境的较长时间作业需求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