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水红砂岩地层的隧道掌子面超前降水锚杆

    公开(公告)号:CN214170561U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22997521.2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富水红砂岩地层的隧道掌子面超前降水锚杆,所述锚杆包括带孔的钢排水管,钢排水管内同轴设置有玻璃纤维带孔管;当掌子面排完水后,利用长钢筋将钢排水管管头处橡胶薄膜戳破,将玻璃纤维带孔管塞入钢排水管内,将钢排水套管抽出并从玻璃纤维管内对掌子面地层注浆,待注浆完成后用聚氨脂泡沫对孔口进行封堵。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施工方法成功将隧道掌子面超前排水孔与锚杆注浆孔合二为一,减少了因打孔对土体造成的扰动并降低了成本,也同时解决了玻璃纤维锚杆在含水量高的地层,注浆效果差,富水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困难的问题。

    第三系富水半成岩砂岩段地铁车站基坑排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143981U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20949582.7

    申请日:2017-08-01

    Inventor: 靳宝成 王飞 向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第三系富水半成岩砂岩段地铁车站基坑排水结构,包括围护结构、排水盲沟、排水沟、集水井,基坑两侧设置围护结构,靠近围护结构的基坑内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的边缘距坡脚大于0.5m,排水盲沟坡度为3%,基坑底面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的边坡比为1:1,排水沟的沟底设置与基底一致的纵坡,排水沟上设置多个集水井,集水井的井壁用竹跳板或木板加固,基坑中部沿基坑横向方向的相邻集水井之间设有集水坑。本实用新型将排水沟、集水井与排水盲沟相结合,在基坑中部集水井之间加设集水坑,并在集水井的井壁上用竹跳板或木板进行加固,很好的解决了第三系富水半成岩砂岩地段基坑坑底渗出的水、桩间渗漏水以及其他渗漏水的问题。

    一种多道地下连续墙结合地层加固及降水的基坑围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529779U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20174726.6

    申请日:2017-0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道地下连续墙结合地层加固及降水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基坑内部开挖范围外封闭成环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紧贴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内周为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墙,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外圈为封闭成环的外围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对各道地下连续墙体之间的地层进行加固,沿最外侧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外周、各道地下连续墙体之间、基坑内部分别布设降水井。本实用新型受力合理,效果明显,实施性好,可有效的解决在强透水、富水、临近水域等地层中修建深大基坑的工程难题,措施安全可靠,提高施工效率。

    隔热防水层结构
    8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62651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1029104.0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防水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防水层结构,隔热防水层结构由围岩处依次铺设初期支护层、土工布层、初支侧防水层、隔热层、二衬侧防水层和二次衬砌层;隔热层和二衬侧防水层由连接钉固定连接,连接钉穿入隔热层内,连接钉包括锚固杆,锚固杆上设有多个倒齿,多个倒齿沿锚固杆的垂直方向分布。连接钉的一端插入隔热层内,另一端与二衬侧防水层连接,避免了因使用预制材料而对固定件尺寸选择的不便性。锚固杆上设有多个倒齿,当锚固杆垂直插入隔热层内,旋转连接钉,使倒齿释放变形更深入的锚固在隔热层内。将防水材料和隔热材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达到隔热防水层结构施工工艺简单易行、工效高、固定牢固并且施工质量受控的目的。

    一种预留敞开渐变扩大式杯口的框架梁柱节点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2376022U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20687269.2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留敞开渐变扩大式杯口的框架梁柱节点结构,适用于顺筑或逆作法,先期施做各层水平的框架梁,后期分层浇筑各层梁间竖向的框架柱,框架梁底部设置有梁体下凸结构,与框架柱通过钢筋绑扎在一起后实现结构浇筑连接;结构浇筑完成后,在框架柱顶端形成自下而上渐变扩大的端头,后期将对应框架柱柱体范围以外的结构凿除。本实用新型在框架梁设下凸,框架柱顶端预留敞开渐变扩大式杯口,通过架设框架柱的模板,顶端将框架梁下凸部分包围,框架立柱浇筑过程中通过混凝土液位高差形成一定的压力差,确保后浇的框架柱与先期的框架梁形成结构密贴,确保结构受力良好传递,形成可靠的节点结构,在抗剪、抗震、整体刚度等方面性能明显提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隧道内联络通道的盾构管片拆除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9637771U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20211505.0

    申请日:2019-02-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内联络通道的盾构管片拆除设备,包括三个手拉葫芦,一号手拉葫芦固定于隧道轴线顶部既有管片上,二号手拉葫芦固定于所拆除部分管片正对管片上;三号手拉葫芦固定于所拆除部分管片上部既有管片上;三个手拉葫芦的另一端均连接固定于所拆除部分管片上。施工时,通过合理调整各位置手拉葫芦滑轮的拉力大小将管片拆除并完成运输吊装,可实现不依靠大型机具的隧道洞内管片拆除工作,在准备过程中占用作业空间很小,可保证隧道内部其他运输作业正常,合理利用了盾构隧道高强度管片的自身强度,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施工安全和高效等优点,可在盾构隧道工程施工领域推广应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盾构或TBM法隧道的多道防水管片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349377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20090959.3

    申请日:2016-0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盾构或TBM法隧道的多道防水管片结构。盾构或TBM法隧道采用管片结构支护及防水,受盾构或TBM实际掘进纠偏影响,管片拼装后会出现错台、错位、上浮、内弧不圆顺、接缝不对齐等诸多问题,无法形成有效的接缝防水。本实用新型包括沿隧道纵向依次拼接的多节环形单元,每节环形单元包括环状拼接的多块管片,形成环向的管片衬砌环缝和纵向的管片衬砌纵缝;管片衬砌环缝和管片衬砌纵缝处均设置有多道防水结构,包括多道凹槽以及填充物。本实用新型满足了盾构或TBM法隧道的安全使用及长久运营要求,更好的提升了管片隧道的防水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