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7590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29606.5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B43/295 , E21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煤体分区可控气化制氢及CO2封存一体化方法,属于钻进开采与CO2地质封存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选择原位煤体气化制氢及封存CO2的位置;施工注入井和生产井,注入井通过多个具有间距的水平井与生产井相连通;在多个水平井之间进行分区,将煤层划分为多个CO2封存区;CO2封存区的四周边界为隔离煤柱;再将每个CO2封存区再划分为若干个气化区,逐个在每个气化区内开展水力压裂;依次对各个气化区内的煤体进行气化反应,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CO2封存地质体;气化之后在CO2封存地质体内进行CO2封存;本发明实现深部不可采煤炭的能源化利用生产H2,同时实现大规模封存CO2,解决煤层CO2可注性差,CO2封存量减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90053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870760.7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炭高效气化制氢的方法及装置,属于煤气化技术领域。将煤炭样品置于反应釜内,并将反应釜抽真空;将超临界二氧化碳持续通入反应釜中,反应结束后,将携带有双金属催化剂的亚临界或超临界水持续通入反应釜中,反应结束后,收集煤焦油与气态产物。本发明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与煤中的有机基团和矿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改变煤炭芳香碳网结构,提高煤炭气化反应活性。双金属催化剂含有两种不同金属元素,在催化反应中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催化效率和选择性,利用此方法可将煤炭气化过程中的氢气产率达到8%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88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53880.1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热开采煤层气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通过在煤层气开采区域形成的放热裂缝通道将煤层冷水抽采井和煤层热水注入井连通,形成煤层水通道;再通过在地热岩层形成的吸热裂缝通道将地热冷水注入井和地热热水抽采井连通,形成地热水通道;地热水通道与煤层水通道相连接,用于将地热水通道的热量传递至煤层水通道,进行煤层气开采;本发明对煤层气的加热不仅利用了换热后形成的热水为热源,从裂缝面传递的热气也作为一种热源为煤层气加热,提高了煤层气与煤层的解离,使煤层气的抽采效率和抽采量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57590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829606.5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E21B43/295 , E21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煤体分区可控气化制氢及CO2封存一体化方法,属于钻进开采与CO2地质封存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选择原位煤体气化制氢及封存CO2的位置;施工注入井和生产井,注入井通过多个具有间距的水平井与生产井相连通;在多个水平井之间进行分区,将煤层划分为多个CO2封存区;CO2封存区的四周边界为隔离煤柱;再将每个CO2封存区再划分为若干个气化区,逐个在每个气化区内开展水力压裂;依次对各个气化区内的煤体进行气化反应,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CO2封存地质体;气化之后在CO2封存地质体内进行CO2封存;本发明实现深部不可采煤炭的能源化利用生产H2,同时实现大规模封存CO2,解决煤层CO2可注性差,CO2封存量减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1188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653880.1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热开采煤层气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通过在煤层气开采区域形成的放热裂缝通道将煤层冷水抽采井和煤层热水注入井连通,形成煤层水通道;再通过在地热岩层形成的吸热裂缝通道将地热冷水注入井和地热热水抽采井连通,形成地热水通道;地热水通道与煤层水通道相连接,用于将地热水通道的热量传递至煤层水通道,进行煤层气开采;本发明对煤层气的加热不仅利用了换热后形成的热水为热源,从裂缝面传递的热气也作为一种热源为煤层气加热,提高了煤层气与煤层的解离,使煤层气的抽采效率和抽采量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989854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27680.9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10G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油页岩热解轻质油产率的方法,属于油页岩热解技术领域。在油页岩热解过程中,持续通入超临界水,超临界水携带过渡金属进入油页岩孔隙结构中协同催化油页岩的热解,并在热解过程中加入助溶剂,降低超临界水携带过渡金属与油页岩形成的混相压力,降低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传质和传热速率。超临界水协同过渡金属催化剂可以促进大分子重质油裂解,抑制缩合反应,过渡金属可提供加氢反应活性位点,从而达到提高油页岩热解轻质油产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39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963344.2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10G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L型粉末或块状有机岩超临界水氧反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深部难采非常规或常规资源特殊开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L型反应釜、轴向传压杆、注水系统、注氧系统、排水(盐)系统和油气冷凝与收集系统,L型反应釜的釜体中分为超临界水氧反应区,高温油水区以及低温气体区;该反应装置可模拟超临界水与氧协同原位热解不同粒度块状或粉末状有机岩石同时可以实时开采油气的过程和特征,适用于埋深较大的地质环境,能够分段加热,可实现有机岩分区域的超临界水氧热解反应;油气水可以实时高效分离;通过注氧系统向热解后的样品中注入氧气,氧气在水平段流动缓慢,保证与有机岩反应充分,极大降低了爆炸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926379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533217.5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部非常规或常规资源清洁高效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试级有机岩长距离多级加热的超临界水氧制油制氢方法,通过多级加热系统对超临界水氧反应釜内的有机岩块体进行加热,形成逐级反应、逐级控制、逐级收集,实现了长距离反应超临界水氧制油制氢,并且使有机岩块体分解更为充分,期间辅以注氧等措施,得到超临界水热解有机岩制油、高温残碳加氧制氢的最优注氧参数,阐释不同反应距离下油气产物释放特性;本发明可以对注热温度、注热压力以及反应距离等参数综合作用下的油气产物品质进行系统分析,为现场实际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62139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63344.2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10G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L型粉末或块状有机岩超临界水氧反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深部难采非常规或常规资源特殊开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L型反应釜、轴向传压杆、注水系统、注氧系统、排水(盐)系统和油气冷凝与收集系统,L型反应釜的釜体中分为超临界水氧反应区,高温油水区以及低温气体区;该反应装置可模拟超临界水与氧协同原位热解不同粒度块状或粉末状有机岩石同时可以实时开采油气的过程和特征,适用于埋深较大的地质环境,能够分段加热,可实现有机岩分区域的超临界水氧热解反应;油气水可以实时高效分离;通过注氧系统向热解后的样品中注入氧气,氧气在水平段流动缓慢,保证与有机岩反应充分,极大降低了爆炸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06270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416250.3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温压协同分步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法,包括逐级设定每一降压步骤中井筒温度下限值及井筒温度升高值,根据井筒温度下限值及井筒温度升高值确定分步降压方式的每一降压步骤中的井口压力值及压力保持时间;当达到井筒温度下限值时停止该步降压;当井筒温度达到储层温度附近时开始下一步降压;本发明方法产气率均匀,多步降压过程中利用温度和压力协同变化,避免温度快速下降导致二次水合物的形成,从而防止堵塞井壁;而且,本发明方法中温度和压力变化较为缓慢,避免由于压力降低过快导致海底滑坡;同时分步降压步数增多,能够降低热损耗,提升开采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