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0847456.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装置扰动下的主动式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变电站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处的行波波形;然后利用利用分支线路末端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随后,提取上述主动扰动式下行波波头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时刻,推算配电线路参数;一旦出现故障,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获取的故障暂态行波波形,提取到达时刻,据此开展配电线路故障行波区段定位并定位故障位置。本发明避免了配电线路参数缺失或误差对故障定位的影响,提高了配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36193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0131750.1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7 , G06F17/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阵列模型并联阻抗与串联阻抗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最大功率点电压与电流,计算最大功率点等效电导;步骤2:利用最大功率点电压,计算交点电压值;步骤3:利用最大功率点电流,计算交点电流值;步骤4:利用交点电压值及最大功率点等效电导,计算短路电流点等效电导;步骤5:利用交点电流值及最大功率点等效电导,计算开路电压点等效电导;步骤6:利用短路电流点等效电导取倒数得到串联阻抗估计值,利用开路电压点等效电导取倒数得到并联阻抗估计值。本发明无需复杂的最优化计算方法,仅需数次初等数学计算,即可得到光伏阵列模型中的并联阻抗与串联阻抗参数,大大降低参数计算的难度,具有很好工程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60247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10191962.9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拓扑识别的含IIDER配电线路自适应重合闸方法,包括:通过智能配电终端(Smart Terminal Units,STUs)自主实时识别重合闸应用拓扑,智能配电终端内配置的重合闸控制应用通过对等通信网络,给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s)并网开关处智能配电终端发送IEC 61850GOOSE快速报文,实现DERs并网开关的快速跳闸,从而实现快速重合闸,提高供电可靠性。该方法不依赖于主站,实时性好;不需要考虑检无压重合,可以适应负荷投切、故障隔离及供电恢复、分布式电源投退等引起的配电线路动态拓扑变化的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03669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214509.2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8 , G06F111/02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力物联网平台的泛化非电力业务建模方法,包括:使用元节点模型编辑模块创建元节点模型,所述元节点模型是同一层级业务独立的一类节点;通过节点生成模块实现节点实例化:统计全站需要增加的节点,通过节点生成模块界面添加节点,选择新增节点,录入节点描述,选择元节点模型,点击生成,系统在图库中增加一个节点Node,实例化过程中系统生成节点ID,节点ID为此节点在图库中的唯一标识;通过节点配置模块对节点进行配置;使用跨模型遍历算法对全站模型进行遍历。本发明针对电力物联网监控平台,通过一种通用的建模方法解决各类非电气业务模型的建立和管理问题,并通过模型交互机制实现平台多模型间的共存和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84188.7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趋势预测和不确定性分析的稳态电压质量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VMD对电压质量指标监测数据序列进行分解;基于DBN对分解后的电压质量指标监测数据序列进行精确值预测;进行电压质量指标监测数据序列的区间预测;构建电压质量风险预警的隶属度函数,根据精确值预测及区间预测,对电压质量指标的风险进行预警。能够克服传统电压质量风险预警方法无法对电压质量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所提方法除了对电压质量指标精确值进行预测,还预测了其不确定性区间,实现了电压质量风险的隶属度评估和风险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7420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72700.9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 G01R19/02 , G01R19/165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波形相似度算法的低压配电线路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对常见负载进行电弧故障试验与故障特征分析,给出了故障电弧检测启动的电压暂降阈值与辨识电弧故障的H阈值。再次,基于电弧故障发生时负载端的电压暂降特征,以负载端电压暂降值超过电压暂降阈值作为检测启动条件,然后基于Hausdorff距离算法对负载端电压波形相似度进行计算,当负载端电压与正弦波间的Hausdorff距离H值超过H阈值时判别为发生电弧故障。最后,通过实施例验证了本发明所提检测方法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提升电弧故障检测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9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54679.X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时空分布预测方法,包括采集历史统计能够覆盖该跨度的地块样本数据,计算各类用地性质光伏装机容量平均增长率典型值,从而生成各类用地性质的典型光伏装机系数;生成各类用地性质的典型光伏装机容量演变曲线;从待测地块所属用地性质的典型光伏装机容量演变曲线获取相应发展系数,根据地块的分布式光伏容量现状、现状对应分布式光伏系数和待预测年份系数,预测地块未来各水平年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本发明不需收集土地面积、分布式光伏装机密度和政策信息,仅需典型区域分布式光伏历史装机容量,待预测区域发展阶段、装机容量预测值和用地性质等,即可预测分布式光伏装机的逐年时空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729377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373357.X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EtherCAT通信总线配置的微电网集中式保护方法,包括:设置微电网集中式保护通信,建立微电网线路和母线电流差动保护,建立微电网集中式保护配置,动态确定微电网集中式保护区段。利用主从模式访问控制,执行短延时硬件信息传输;采用比率制动和动作电流执行线路和母线差动保护;设置控制主站与控制从站,配置单台主站和多台从站,配置控制从站与母线区段,顺序配置母线区段、测控模块与控制开关,实现微电网集中式保护;建立母线区段与支路开关、线路区段与支路开关映射关系、区段与关联设备关系表,判断区段开关和变化。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操作运行简单直接,微电网自适应性好,避免了复杂网络建模过程,简化了网络拓扑识别运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2937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31013.5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微电网继电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并网点的实时电流,对电流波形进行采样,得到电流采样数据;b)对电流采样数据通过数字滤波,提取基波电流特征值;c)通过构建短路电流预测算法,预测短路电流预测峰值,获取电流保护整定值;d)根据所述基波电流特征值和所述电流保护整定值判断是否执行过流保护动作,若所述基波电流特征值大于所述电流保护整定值,则判定短路故障发生,执行过流保护动作;若所述基波电流特征值小于所述电流保护整定值,则返回步骤a)。极大的提高了微电网继电保护的灵敏性和时效性,保证微电网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0604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09922.3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多类型故障的微电网群柔性互联协调控制方法,包括:(1)采用微分方程描述单个微电网内部功率、频率以及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构建单个微电网的动态响应模型;(2)综合考虑不同微电网之间输电线路和柔性互联装置的通信连接关系,构建多个微电网群的动态响应模型;(3)综合考虑动态响应模型中微电网之间输电线路或柔性互联装置故障、微电网内发电机跳闸故障、微电网内负荷失电故障、微电网之间通信线路故障,判断故障类型,根据故障类型判断结果,实施微电网群柔性互联协调控制。本发明提高了网络的代数连通性和鲁棒性,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以有效保障微电网群的稳定、安全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