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97475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270623.3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济型电蓄热装置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机组、风电发电机组、电锅炉、电蓄热装置、大电网、其他波动电负荷和用户热负荷,根据光伏预测出力和风电预测出力,将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进行就地实时消纳,以一天为运行工作周期,根据阶梯电网电价,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及以热负荷平衡、电负荷平衡、电锅炉热功率和电蓄热装置热功率的爬坡约束是否越限的约束条件计算并控制电锅炉和电蓄热装置工作模式。本发明提出的控制系统和方法采用线性规划与混合整数规划的方法求解经济性最优控制,最大限度的消纳光伏和风电出力,提高分布式绿色能源就地吸纳水平,实现满足用户热负荷下运行经济性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09899863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03370.8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然循环高温蓄热供汽供暖装置,包括固体蓄热堆、汽水换热器、水加热筒、板式换热器,该蓄热供汽供暖装置用以将夜晚谷电转化为热能储存在固体蓄热堆内,再通过蒸汽自然循环系统输出热能,实现供汽-供暖一机两用的功能,解决传统固体蓄热供暖产品换热效率低、噪音大、能耗高、寿命短、模式单一、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本发明同时提供了该自然循环高温蓄热供汽供暖装置的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16743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071358.8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集中运维的分级管控系统及其方法,通过对变电站内的信息进行收集上送,结合主站收集的运维信息,对变电站进行集中的运维和分级管控。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解决变电站设备数量日益增长与运维人员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减轻运维人员工作负担,突破传统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立足变电运维专业的实际情况,提高变电运维的管理水平,使变电运维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227629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510530999.5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源数据同图展示的远程调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主调阅系统的图形浏览器解析图形文件,获取被调阅系统设备的关键字信息;2)数据刷新客户端根据关键字信息分类将同幅图形文件中被不同调阅系统设备;3)数据刷新服务端建立数据缓存;4)数据刷新服务端,向被调阅系统设备所属的系统图形网关机上发送数据请求,系统图形网关机获取请求,向数据刷新服务端上送数据;5)主调阅系统的数据刷新服务端侦测到缓存数据发生变化,将变化的数据返回给数据刷新客户端;6)主调阅系统的图形浏览器刷新对应的设备数据信息,缩短调度员发现问题的时间,提高电网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572590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510966013.9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RFID的发电机功角测量方法,通过在间相脉冲采集模块上设置RFID无源电子标签,对发电机的电极进行唯一编址,然后在发电机进行初相角校验时对RFID地址信息进行自学习,再在初相角校验完成后,机组并网时采集各电极对各键相脉冲对应的RFID地址信息,并计算相应的发电机功角,最后采集到的RFID地址信息与自学习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有效的发电机功角数据,并通过平均计算得到最终发电机功角结果。本发明可解决因丢失间相脉冲导致的发电机功角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发电机功角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58762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415650.2
申请日:2014-08-2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4L12/823 , H04L12/861 , H04L12/9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控制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FPGA的过程层报文过滤及带宽控制方法,能够在接收侧识别过程层网络上报文的类型,对组播报文进行过滤和带宽控制,滤除对接受侧无用的组播报文。本方法根据报文中的目的地址、报文类型、CRC校验值、带宽以及设置的不同信息条件(ID)滤除不需要的报文或滤出需要的报文。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不依赖交换机;不依赖常规的流控方式;集成度高,不增加硬件开销;功能灵活,可设置多种过滤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4600849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087677.8
申请日:2015-02-2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 Y02P90/02 , Y04S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主子站纵深安全防误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调控主站层—子站站控层—间隔层测控装置—过程层防误闭锁单元”四级纵深防误系统,采用CGW通讯网关代理机制,将变电站数据通讯网关机作为中转站实现调控防误服务器与变电站防误服务器的通讯,进行单设备及顺控操作防误控制闭锁业务及通讯。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实现了主子站遥控防误体系的一体化;通过在站控层的远动系统中采用CGW通讯网关代理机制,实现变电站五防网柜门、临时接地线状态等全站防误信息全面上送,提高了防误精准度;保证了涉及控制操作的智能高级应用建立在安全防误机制之上;通过变电站防误服务器统一管理设备唯一操作权,统一解锁。
-
公开(公告)号:CN104600849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87677.8
申请日:2015-02-2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 G05B19/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 Y02P90/02 , Y04S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主子站纵深安全防误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调控主站层—子站站控层—间隔层测控装置—过程层防误闭锁单元”四级纵深防误系统,采用CGW通讯网关代理机制,将变电站数据通讯网关机作为中转站实现调控防误服务器与变电站防误服务器的通讯,进行单设备及顺控操作防误控制闭锁业务及通讯。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实现了主子站遥控防误体系的一体化;通过在站控层的远动系统中采用CGW通讯网关代理机制,实现变电站五防网柜门、临时接地线状态等全站防误信息全面上送,提高了防误精准度;保证了涉及控制操作的智能高级应用建立在安全防误机制之上;通过变电站防误服务器统一管理设备唯一操作权,统一解锁。
-
公开(公告)号:CN102769278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210289444.2
申请日:2012-08-1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66 , Y02E60/725 , Y04S10/20 , Y04S20/2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次化保护系统,包括由就地间隔保护、站域保护和广域保护构成的三层次继电保护系统,实现以就地间隔保护为主体、站域保护与广域保护为补充的继电器保护框架。本发明提供的层次化保护系统,通过就地化间隔保护、站域保护和广域保护三者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继电保护系统,既保证了间隔保护功能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又提高了站域保护和广域保护的安全性,可显著改善现有继电保护性能,从而有力的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电网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79508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61122.1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微电网一键式并网转离网平滑切换的控制方法,实现步骤为微电网稳定协调控制装置上电时对内存中基于XML的专家库进行自动载入,并对微电网运行模式进行自识别完成控制策略的预处理,当操作员启动一键式控制按钮后,进入预处理的策略控制流程,整个控制流程自动实现物理层和控制层的防误控制,当检测功率阈值条件满足后,控制并网点开关断开,实现了并网转离网的平滑切换。本发明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目前微电网并网转离网控制流程复杂,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高,并且复杂的操作流程也增加了误操作风险的难题。实现了微电网的集约化、便捷化、自动化,同时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通过防误操作增加了操作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