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4678759U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20239218.2
申请日:2015-04-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F25D1/02
Abstract: 目前沿海缆登陆段附近敷设冷却水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敷设冷却水管需另建独立水源,并要实时监测冷却水水位水量,冷却水管运行维护困难,对冷却水泵电源及设备要求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潮汐能给海底电缆登陆段循环降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海中低潮位段的防淤锚固井和设置在陆上用于冷却海缆的海水蓄水井,所述的防淤锚固井和海水蓄水井通过冷却水管相连,海缆通过防淤锚固井后,置于冷却水管中并到达海水蓄水井。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海底电缆登陆段由于海水与陆地的分离而造成海缆登陆段运行环境变化、载流量降低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204676585U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20237593.3
申请日:2015-04-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沉井螺旋锚复合基础。目前,常用螺旋锚与刚性台阶基础组合,但刚性台阶基础混凝土用量较大,因此这种组合基础造价较高。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沉井基础,下部分为螺旋锚基础,所述螺旋锚基础的螺旋锚锚杆与沉井底板的钢筋绑扎相连并一同浇筑混凝土,构成一个复合式基础。本实用新型使基础的上拔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从受力角度看其适用于输电线路中上拔力占主导作用的基础,非常适用于输电线路大转角塔的外侧基础,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944972U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20676469.1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G7/05
Abstract: 一种导线正三角形排列联板机构,它包括一块方形的联板,所述联板的上面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挂接孔,且挂接孔上配置有用于悬垂的、单联或双联合成绝缘子并形成V型悬垂;所述联板的下面朝上向内开设有内凹的弧形槽,在所述弧形槽的内槽底与弧形槽的槽口两侧端形成一个正三角形,且在所述弧形槽的内槽底与弧形槽的槽口两侧端上分别设置有下垂的、用以固定导线的带有预绞丝护线条的悬垂线夹;所述的合成绝缘子由至少一复合绝缘子通过一端上直接或间接相连的直角挂板连接在联板的挂接孔上,所述复合绝缘子的另一端相接有多个U型挂环和至少一调整板;所述弧形槽的内凹槽深不小于弧形槽的槽口宽度;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导线正三角形排列的固定支撑,降低分裂导线重心,调整分裂导线气动外形,提高线路防舞能力,减弱舞动带来的危害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05348179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20081663.5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频对置轻式打桩机。振动打桩机依赖其自重将桩体沉入土层中,当打桩机质量减小时,桩体的贯入效率很低,使打桩机的小型化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矩形钢架的顶部连接多根用于将其保持竖直状态的固定锚索,该矩形钢架内装有可相对其竖直升降的动力装置;矩形钢架的底部内放置对桩管竖直升降起导向作用的辅助稳定结构;的动力装置包括一钢腹板和放置在钢腹板上的两个水平对置的高频振动电动机;桩管的上部连接一桩头,钢腹板的底部与桩头之间通过一竖直设置的连接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锚索使矩形钢架保持稳定竖直状态,辅助稳定结构对桩管的竖直升降起导向作用,提高了打桩效率和使用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329685U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20087541.7
申请日:2016-01-2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预制混凝土抗拔桩快速连接结构。传统的管桩桩头与承台的连接方式为在端头板上植筋或者用连接销进行固定,这种方式连接不够牢固,而且在交替荷载下还会影响预应力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多根对接的预制管桩,相邻的两根上、下管桩之间采用一预制的连接件连接,所述的管桩包括中空的圆柱形桩身和在桩身内壁上形成的至少二个上定位肋和至少二个下定位肋,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圆柱形本体、在本体上部外侧壁上形成的至少二个上连接肋和至少二个下连接肋、及在本体下部外侧壁上形成的至少二个上连接肋和至少二个下连接肋。本实用新型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安全、工期短、占地而积小、造价合理,减小了复合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变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