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09681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246053.1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网负荷尖峰时段曲线提高风电消纳方法,属于智能电网技术领域。通过曲线拟合生成,得到尖峰时刻所增加的负荷量,为当前弃风的接入量做好计划安排,进行对蓄电池充电,通过曲线拟合方法得到尖峰到来时刻,在尖峰到来时刻蓄电池进行放电,在低谷时段进行充电,从而能够消纳接入的风电,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加强对风电的消纳。该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得到尖峰时刻曲线,在本发明计算过程中也同时对风电的发电量进行预测,通过尖峰时刻的负荷增加量与风电的发出功率差值,确定蓄电池的储放电情况,在确定电池的充放电的情况下,就能够大量的消纳风电,来提前计算消纳风电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99459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232662.1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储热装置提高电网谷时电能负荷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领域。本发明利用电储热负荷与电网负荷之间存在的互补特性,将电储热负荷作为调节电网谷时负荷的方法,同时可以对弃风电量进行消纳。该方法主要包括:对电储热负荷特性进行分析、构建电储热负荷模型,监测分析电网负荷峰谷变化规律,同时对于存在弃风电量的电网建立弃风电量负荷预测机制。利用电储热负荷与电网负荷特性互补的关系,通过电储热装置与调度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对电储热装置进行投退控制,从而实现利用电储热负荷提高电网谷时负荷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对存在弃风电量的电网进行消纳弃风。
-
公开(公告)号:CN107895936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0893783.4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H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H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数字化虚拟失步继电器,通过PMU的量测数据经过处理器一系列的处理过程最后发出动作信号或者保持信号,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该继电器其系统的硬件有数据采集模块、STM32F107、数模转换模块以及相关的外接接口构成,外接的硬件包括GPS接收机、转子位置传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该继电器避免传统使用阻抗式失步继电器整定值复杂的计算和分析,避免现有技术的傅里叶变换方法严重误差的问题,解决现有技术成本高、精确率低、无法实时监测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911408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268528.1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沈阳沃瑞德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保安 , 祝志祥 , 张强 , 葛维春 , 韩钰 , 陈新 , 马光 , 冯砚厅 , 杨长龙 , 金鹏 , 夏玉珏 , 刘东雨 , 张朝龙 , 冯喜强 , 韩春成 , 商荣刚 , 刘君 , 李悦悦 , 佟明 , 孟博 , 唐明尧 , 王昭 , 齐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铝合金单丝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力行业输电线路架空导线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硬铝合金单丝,解决现有产品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主要采用通过加入微量合金化元素控制合金中杂质元素含量并优化工艺,调整合金的微观组织,开发出具有导电率不低于62.5%IACS(20℃)、抗拉强度≥165MPa、延伸率不低于3.2%的硬铝合金单丝。
-
公开(公告)号:CN10774964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883734.2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H02J3/46 ,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50/0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高压大容量储热供暖装置的电供热系统参与电网ACE曲线控制方法。在主控制区域AGC模型中建立储热供暖装置、热电联产机组、常规火电机组、风电控制对象模型,考虑储热供暖装置热惯性和热耗散模型及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成本数学模型,实现储热供暖装置、热电联产机组、常规火电机组与风电共同参与ACE调节。本发明通过考虑控制区调节备用与ACE调节方向对含高压大容量储热供暖装置的电供热系统进行区别控制,最终实现高压大容量储热供暖装置、常规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和风电的一体化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732962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02996.9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超短期弃风曲线预测的弃风减量方法,属于电气工程有功调度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短期弃风曲线预测的弃风减量方法。针对与弃风量相关的环境数据、风机数据、负荷数据及自定义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并根据四类数据计算弱相关环境预测指数、强相关环境预测指数、强相关风机预测指数、区域负荷修正总量、区域负荷修正峰谷差五个重要参数,进而构建弃风曲线预测函数。该曲线预测函数可以通过提高数据测量频率和调整预测计算时间间隔达到调整预测精度的效果。通过对风电场弃风功率进行准确的预测,为电网协调调度提供依据,用于优化调频及旋转备用容量,在线优化机组组合与经济负荷调度,减少弃风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634531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1062469.8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储能资源参与的自动发电控制(AGC)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调度、电气工程领域对于大容量电池储能接入的AGC协调出力计划,提出储能电池最优出力的数学模型,提出A-SI渴望水平指标,其中IndexA确定AGC是否需要储能电池的出力计划,IndexSI表征出力计划下的具体功率占额,为AGC定量的提供最优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632238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740380.6
申请日:2017-08-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8 , Y04S10/26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WAMS系统多端传输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属于电力系统领域。该方法利用WAMS系统所测量的正常数据及故障数据对输电线路主网络及分支线路进行故障定位,该方法包括:(1)基于单端PMU量测数据的故障距离计算方法;(2)双端输电网主网络故障节点的确定方法;(3)双端分支线路故障距离的计算方法;(4)故障点的位置判断。该方法充分应用了WAMS系统数据不仅可实现对主干线路故障精确定位,也可实现对双端分支线路上的故障精确定位,扩大了WAMS系统监测应用范围,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564258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76804.4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专网与低功耗广覆盖物联网广覆盖物联网结合的城区配电网数据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针对没有被光纤网络覆盖的各类计量与生产信息,将这些信息统一传输到光纤网络。该方法解决了电力系统骨干网在向光纤网络改造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最终实现监控中心到配变侧遥测、遥信、遥调等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517210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743186.3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接口协议自适应转换的配电网无线通信装置,包括两个部分:通信接入单元和通信终端。本发明提供的配电网无线通信装置具备丰富的接口及规约自适应转换功能,可以适配多种接口类型、多种通信规约的配用电终端,接入灵活、经济适用、合理可靠,有利于构建多场景多业务的配电通信网统一接入规范,对于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接入网的标准化、提高配电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