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9389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696376.5

    申请日:2022-06-20

    IPC分类号: H02J3/38 H02J3/36 H02J3/24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属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应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低压新能源场站、送端电压变换系统和高压直流直挂储能,使得新能源发电设备通过该系统向电力系统输送功率。该系统配置的高压直流直挂储能能够平抑新能源波动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并可向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亦能在故障时候可以对盈余的功率进行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另外该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发电系统通过连接提供转动惯量功能的DC/AC换流器并入交流电力系统,使得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具备向交流电力系统提供类似传统电机所具有的惯性和阻尼的能力。

    直流断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8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8933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358199.5

    申请日:2021-04-01

    IPC分类号: H02H9/04

    摘要: 本申请提供直流断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直流断耗装置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所述装置包括分合支路、至少一个出线通流支路、至少一个出线选择支路和至少一个耗能电阻支路,所述分合支路的一端连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母线;所述出线通流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母线;所有所述出线选择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分合支路的另一端,所述出线选择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线通流支路的另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同时与直流线路或换流器连接;所有所述耗能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分合支路的另一端。

    空载加压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76411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045681.3

    申请日:2021-01-14

    IPC分类号: G01R31/12 G05F3/16

    摘要: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空载加压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换流器包括:6个桥臂、换流器交流侧设置交流开关和交流充电电阻、每个桥臂设置多个桥臂子模块,方法包括:在换流器完成交流不控充电后,通过控制桥臂部分子模块导通输出正电压,同时使桥臂其余子模块处于闭锁状态,使直流电压升高实现连续可控的空载加压。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直流电压从充电电压至额定电压间连续可控,可避免换流器整体解锁出现较大的电流扰动,尤其适用于弱系统下的空载加压试验。

    一种电压源换流器单元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6713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1059115.3

    申请日:2016-11-25

    IPC分类号: H02J3/36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源换流器单元拓扑结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单元隔离刀闸(D1)、单元隔离开关(S1)、电压源换流器、第二单元隔离刀闸(D2)和连接导线,该串联回路的始端和末端分别作为该电压源换流器单元的第一直流端点(X1)和第二直流端点(X2);单元旁路刀闸(D3),其跨接于第一直流端点(X1)和第二直流端点(X2)之间;单元旁路开关(S2),其跨接于第一单元隔离刀闸(D1)的近电压源换流器端(Y1)和第二单元隔离刀闸(D2)的近电压源换流器端(Y2)之间。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拓扑结构对应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实现了直流输电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换流器串联运行时单个电压源换流器的在线投入和退出。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双极系统换流器过负荷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6056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886555.4

    申请日:2017-09-27

    IPC分类号: H02J3/36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双极系统换流器过负荷保护方法,针对连接于新能源接入等孤岛无源系统,双极换流器交流侧分别接入各自交流母线,在交流母线之间增加母联开关设备连接,换流器双极运行,判断当双极功率大于一极换流器最大功率时,控制母联开关为分位,当双极功率小于一极最大功率时,控制母联开关为合位,从而能够避免双极系统一极故障,引起另外一极过负荷,发生停运问题。抑制换流器过负荷方法简单实用、可靠性高,实现一极故障时最大限度的通过另一极送出功率,避免引起非故障极过负荷停运,最优化的保障了新能源的有效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