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搭桥结构的天线甲烷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452717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188000.3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搭桥结构的天线甲烷传感器,属于微波天线技术领域。该天线传感器包括辐射金属贴片、石墨烯敏感膜、介质基板和金属接地板。金属贴片和石墨烯敏感膜位于介质基板的上表面,金属接地板位于介质基板的下表面;金属贴片包括长条矩形金属贴片、三角形辐射片、两个U形金属贴片、两个搭桥金属贴片;金属接地板采用镜像L型结构,并在长臂内侧有一个凹型槽。本发明中的石墨烯敏感膜可以吸收可燃气体甲烷,从而影响整个天线的谐振频率,实现对甲烷的无线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碳化硅/石墨烯正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3655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0874834.5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石墨烯负极复合材料、碳化硅/硼掺杂石墨烯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碳化硅/石墨烯负极复合材料和碳化硅/硼掺杂石墨烯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制备工艺,只以聚二甲基硅氧烷这一种物质作为碳源、硅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接制备出碳化硅/石墨烯负极复合材料和碳化硅/硼掺杂石墨烯正极复合材料,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有利于大面积制备。制备的碳化硅/石墨烯负极复合材料和碳化硅/硼掺杂石墨烯正极复合材料,在纯的碳化硅材料中引入石墨和硼石墨烯使其电容性能更好,其组装形成的柔性水系不对称电容器,表现出了优异的储能性能。

    一种石墨烯微管及其制备方法、三电极体系及其应用、微电极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1162032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10644837.5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微管及其制备方法、三电极体系及其应用、微电极阵列,属于石墨烯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以乙醇为碳源、氮气为辅助气体、多根平行放置且处于同一平面的钽丝为沉积基底,通过对所述沉积基底通电,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在所述沉积基底上得到石墨烯微管。本发明的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乙醇为碳源,碳源来源广,成本低;且不同于常用的甲烷等气体作为碳源,降低了实验风险,使实验更加简单安全。同时,上述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所得石墨烯微管品质较高,基于此石墨烯微管得到的三电极体系尺寸较小,可用于构造植物活体检测的微电极阵列。

    一种柔性铜掺杂垂直石墨烯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8623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230576.8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铜掺杂垂直石墨烯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打磨清洗后的钽丝上滴加饱和硫酸铜溶液,然后红外照射使其分解为CuO并均匀附着在钽丝上,得到钽微丝表面附着铜催化剂的前驱物,称为CuO/钽丝;步骤2,使用EA‑HFCVD设备,在甲烷/氢气的还原作用下,使CuO还原为Cu,获得Cu纳米粒子/钽微丝;步骤3,使用EA‑HFCVD设备,以甲烷作为碳源,在所述Cu纳米粒子/钽微丝表面生长石墨烯,钽微丝表面形成铜掺杂的垂直生长石墨烯,得到柔性铜掺杂垂直石墨烯微电极。本发明的微电极可用于肾上腺素和/或2‑氨基腺嘌呤核苷的检测,检测限低,检测范围宽。

    金/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Ti传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34334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529904.3

    申请日:2021-0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Ti传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三醇和超纯水混合,加入氟化铵晶体,得到第一电解液,以钛片为正极,将正极和负极插入至第一电解液中,在第一电解液搅拌的条件下阳极氧化,放入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腔室内,向腔室内通入氢气和惰性气体,待温度升至850~1050℃时向腔室内通入甲烷,将对电极、参比电极以及工作电极放入第二电解液中,电化学还原沉积金纳米粒子,得到金/石墨烯/TiO2纳米管阵列/Ti传感电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通过电化学方法对电极进行修饰并实现待测样品的检测,其稳定性好,检测限低,测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成本低,有利于民用化。

    核壳Au@氧化亚铜/石墨烯/聚多巴胺复合敏感膜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88148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064633.9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Au@氧化亚铜/石墨烯/聚多巴胺复合敏感膜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CuSO4·5H2O、HAuCl4·3H2O、多巴胺盐酸盐和石墨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电镀液,在基底上沉积核壳Au@Cu2O/石墨烯/聚多巴胺复合敏感膜:将基底进行电化学沉积,沉积后取出所述基底,清洗,干燥,得到核壳Au@Cu2O/石墨烯/聚多巴胺复合敏感膜修饰电极,本发明核壳Au@Cu2O/石墨烯/聚多巴胺复合敏感膜修饰电极可应用于植物组织中植物激素的无害检测;核壳Au@Cu2O/石墨烯/聚多巴胺复合敏感膜修饰电极的选择性好、重复性好、抗干扰性高,检测下限较低;利于微型化。

    一种基于搭桥结构的天线甲烷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4527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88000.3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搭桥结构的天线甲烷传感器,属于微波天线技术领域。该天线传感器包括辐射金属贴片、石墨烯敏感膜、介质基板和金属接地板。金属贴片和石墨烯敏感膜位于介质基板的上表面,金属接地板位于介质基板的下表面;金属贴片包括长条矩形金属贴片、三角形辐射片、两个U形金属贴片、两个搭桥金属贴片;金属接地板采用镜像L型结构,并在长臂内侧有一个凹型槽。本发明中的石墨烯敏感膜可以吸收可燃气体甲烷,从而影响整个天线的谐振频率,实现对甲烷的无线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石墨烯管/Au纳米颗粒微流体通道及其制备方法和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67100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46942.9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管/Au纳米颗粒微流体通道及其制备方法和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管/Au纳米颗粒微流体通道,由石墨烯管和分布于所述石墨烯管内表面的Au纳米颗粒组成。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管/Au纳米颗粒微流体通道中,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表面吸附作用;Au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结合,形成活性位点,且不破坏其生物活性。故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管/Au纳米颗粒微流体通道能够同时具有微流体通道和敏感元件的作用,可以用于构建生物传感器,实现不同浓度的氨基酸检测;且Au纳米颗粒和石墨烯管结合紧密,使生物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增加。

    一种硼掺杂石墨烯-SnO2传感电极的制备及水杨酸检测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3347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07218.8

    申请日:2021-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硼掺杂石墨烯‑SnO2传感电极的制备及水杨酸检测中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高真空磁控溅射的方法,在Ta底片上溅射SnO2,SnO2纳米粒子均匀附着在Ta底片上;步骤2,通过电子辅助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沉积掺硼石墨烯。本发明BVG‑SnO2/Ta传感电极可应用于植物组织中水杨酸的体外及原位检测;BVG‑SnO2/Ta传感电极的选择性好、重复性好、抗干扰性高,检测下限较低,稳定性好。

    一种硼氮共掺杂金刚石纳米片/掺硼金刚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4502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22632.9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硼氮共掺杂金刚石纳米片/掺硼金刚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衬底进行打磨、清洗、干燥,置于金刚石微纳粉末的悬浊液中,使金刚石微纳颗粒在衬底表面形核;步骤2,将经过步骤1处理的衬底置于密闭的反应腔室,甲烷、硼源及氢气构成的混合气氛,达到预定温度时,反应室中气体分解或放电,同时在电磁场作用下,在基底上生长出掺硼金刚石薄膜;步骤3,以甲烷为原材料,同时向反应腔室内引入氮源和硼源,掺硼金刚石薄膜为基底外延生长硼氮共掺杂金刚石纳米片。本发明的硼氮共掺杂金刚石纳米片/掺硼金刚石薄膜在高功率密度和超快速充放电上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