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火装置及燃烧器
    8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831482U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720418200.8

    申请日:2017-04-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点火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火装置及燃烧器,该点火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设有煤粉入口,筒体连接有等离子体发生器,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端部为点火源;筒体内设有燃烧筒,点火源设于燃烧筒内,点火源包括点火源外壳,点火源外壳上套设有煤粉浓缩及扰流环,煤粉浓缩及扰流环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顶部与燃烧筒的内壁之间设有煤粉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点火装置及燃烧器,煤粉通过煤粉浓缩及扰流环后,在煤粉浓缩及扰流环的后方形成环形煤粉扰流,且提高煤粉浓度,通过燃烧筒稳定燃烧,可提高点火效果,煤粉浓缩及扰流环其轴向尺寸较短,煤粉火焰燃烧后向前扩散,浓缩及扰流环的防结焦性能较高。

    一种富氧等离子体无油点火燃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119044U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20651058.2

    申请日:2015-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富氧等离子体无油点火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和插入燃烧室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和喷氧管,喷氧管可将氧气喷射向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电弧高温区,还包括煤粉气分离件和隔板,煤粉气分离件与燃烧室连通,并用于将煤粉气分离为高浓度煤粉气和低浓度煤粉气;沿煤粉气的流向上,燃烧室包括连续设置的一级燃烧区和二级燃烧区,隔板将一级燃烧区分隔为高浓度煤粉气点火燃烧区和低浓度煤粉气通过区;等离子体发生器和喷氧管均位于高浓度煤粉气点火燃烧区。这种结构可在高浓度粉煤气点火区形成煤粉着火的“三高区”,迅速点燃低挥发性劣质煤粉,同时通过流经低浓度煤粉其通过区的低温乏气为冷却燃烧室壁面,防止燃烧室内局部超温结渣问题。

    一种抽取浓煤粉的装置
    8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358761U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20800902.9

    申请日:2014-1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取浓煤粉的装置,其包括引风管和带压气体管,所述引风管用于设置在煤粉输送管道的弯头处,且连通所述煤粉输送管道的弯头处内部,所述带压气体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引风管内部,另一端连接带压气体的提供设备。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抽取浓煤粉的装置,其包括管道弯头、引风管和带压气体管,所述管道弯头用于连接所述煤粉输送管道,所述引风管用于设置在所述管道弯头上,且连通所述管道弯头内部,所述带压气体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引风管内部,另一端连接带压气体的提供设备。本实用新型利用煤粉经过弯头时聚集浓度高的特性和使用带压气体提供动力,能够获得高于弯头入口浓度的煤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偏置煤粉燃烧器和燃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581043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557950.X

    申请日:2021-03-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置煤粉燃烧器和燃烧系统。其中,偏置煤粉燃烧器包括:浓缩装置,用于将煤粉分离为浓粉和淡粉;燃烧装置,包括筒体和隔板,筒体的入口与浓缩装置的出口连通,隔板朝下偏心地设置于筒体中,并将筒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具有燃烧区和冷却区,燃烧区位于隔板上方并用于接收浓粉,冷却区位于隔板下方并用于接收淡粉;和点火装置,包括点火源、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点火源插入燃烧区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设置于燃烧区内,第一套筒套设于点火源外部,第二套筒套设于第一套筒外部,并与第一套筒沿煤粉的流动方向错位布置。这样,可以有效改善煤粉燃烧器的点火性能。

    一种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
    8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643059U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22164548.6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发生器本体,发生器本体为n个子发生器相互嵌套而成的多级等离子发生器,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第n个子发生器套设在第n-1个子发生器的外侧,且第n-1个子发生器产生的电弧用于第n个子发生器的击穿介质。上述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在实际应用时,由于采用多级嵌套的子发生器逐步拉弧,由内部子发生器产生功率较小的等离子体,为外部子发生器提供击穿介质,因此,该等离子体发生器不容易出现由于电流脉动造成的断弧,并能实现波峰波谷大范围的脉动变化,能够获得良好的脉动特性,从而解决了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对于单位空间内的燃烧控制受到限制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