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193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406945.3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C08F110/14 , C08F4/643
Abstract: 一种高分子量聚线性α‑烯烃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金属茂化合物来提供有效的金属活性中心,以烷基铝为清除剂去除催化体系的内部杂质,并以有机硼化物作为阴离子催化环境的辅助剂,制备得到的聚线性α‑烯烃的分子量分布指数PDI为2.0~2.9,分子量范围为17000~23000g/mol。上述均使得该制备过程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且所制备的产品具有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量较高且产品适用性和适用范围较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8833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00664.5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B01J23/80 , B01J23/889 , B01J35/36 , B01J35/30 , B01J35/61 , C07C29/156
Abstract: 合成气制高碳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Fe、Cu、Zn、M和N,其中,M包括Mn、Zr、La、Al与Sr中的至少一种,N包括K、Na与Cs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活性组分中Fe、Cu、Zn和M的摩尔比为(0.01~1):2:1:(0.01~0.1),N的质量占比为0.1~2%。本发明通过调变不同活性组分的比例实现各组分之间的高效协同作用,且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在催化合成气制高碳醇过程中实现CO转化率≥75%、总醇选择性≥15%、CH4选择性≤10%,C2+醇STY达到80mg.gcat‑1.h,能够提高反应活性与产物高碳醇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35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18631.3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C25B11/091 , C25B1/23 , C25B11/052
Abstract: 一种电催化CO2还原制CO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Fe和M,其中,M为Bi、Ga、In、Te及Sn中的一种或几种;Fe和M的摩尔比为1:(0.5~2);催化剂通过引入主族金属调控过渡金属Fe的电子性质以实现活性组分间的d‑p杂化效应和协同作用,显著提高CO2电化学活性和CO法拉第效率;该制备方法通过制备ZIF‑8基前驱体并焙烧得到催化剂,使得催化剂原子结构稳定,活性组分分散均匀,电催化过程稳定性好;以及具体应用中,可实现~95%的CO法拉第效率、~40mA/cm2的电流密度,且其在较宽的偏压范围内(‑0.4~‑0.9V vs.RHE)CO法拉第效率≥80%。
-
公开(公告)号:CN10885486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811094256.8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费托合成反应器的传热系统,该传热系统包括换热元件、汽包,换热元件设置在反应器内,在换热元件的上部、中部及下步均设有具有特殊结构的支撑元件,换热元件经集总管线形成的循环管道与汽包连接,循环管道上设有循环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结构震动和应力集中等问题,避免了催化剂在反应器内局部堵塞造成的过热失活和过热结碳的问题,具有强化传热的换热元件,提高了反应热的移出和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具有换热元件设计结构及布局合理,反应热梯级回收效率高,避免反应器局部阻塞及催化剂堵塞,能够确保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3144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95457.4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用于异构烯烃醚化分离反应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涉的醚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反应器主体具有上部的催化反应段与下部的分离段,催化反应段的内部装填适于异构烯烃醚化的催化剂,分离段的内部设置填料和/或多层塔板,并用于对催化反应段来的未反应物料及生成醚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离段通过冷凝器外环通路将分离得到的部分未反应物料回输至催化反应段中继续醚化反应。该醚化反应器具有反应效率高、异构烯烃转化率高、醚化物分离纯度高及反应器运行周期长的特点,且实现了单台反应器替代多台反应器串联或并联,简化工艺流程,尤其适用于费托合成产物中长链异构烯烃与正构烯烃的分离,同时也适用于催化裂化、焦化轻汽油和热裂解轻汽油的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98399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65447.1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B01J23/78 , B01J27/185 ,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基催化剂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改性石墨烯负载的铁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以下质量含量的各组分:铁氧化物20‑60%、改性氧化石墨烯10‑80%及助剂3‑20%,所述改性氧化石墨烯采用硅改性,其中,Si含量在改性氧化石墨烯中的质量占比为2‑5%,所述助剂选自以下组成:碱金属助剂、碱土金属助剂、非金属助剂或这些助剂的组合。通过将活性组分和助剂负载在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烯载体上,有效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性能,且通过对载体进行改性,降低了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活性组分与助剂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CO2转化率,降低了对CO和CH4的选择性,同时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22992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1057630.4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高温费托合成油中芳烃组成及含量的方法,首先将待测高温费托合成油分成两份,其中第一份高温费托合成油与溴溶液反应,反应后分层,取上层有机相浓缩上样于固相萃取柱A,通过洗脱剂I淋洗和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出高温费托合成油中的单环芳烃及其含量;再将第二份高温费托合成油直接上样于固相萃取柱B,通过洗脱剂I和洗脱剂II淋洗和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出高温费托合成油中的多环芳烃及其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高温费托合成油中单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快速分离,可有效地解决高温费托合成油中芳烃定性和定量检测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8635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0162121.1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费托合成生产烃类的系统,包括费托合成单元、反应水分离单元、催化剂还原单元;催化剂还原单元为间歇操作单元,以合成单元尾气作为还原气体加入少量的合成气调节氢碳比,与流化床还原反应器内的费托合成催化剂发生催化剂还原反应;流化床还原反应器出口的气体除去固体后冷却至常温进入气液分离器得到气相和液相,分离得到的气相去深冷分离单元回收气体中的气态烃,分离得到液相又分为反应水和费托油品;还原后的催化剂送入费托合成反应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还原单元几乎不用新鲜还原气,省掉还原循环压缩机,具有消耗低、能效高、产品多样性高、整个装置的抗风险能力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13040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525228.9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B01J23/889 , B01J37/00 , C07C1/04 , C07C11/02 , C10G2/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费托合成的熔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并在合成气制高碳α烯烃中的应用。所述熔铁催化剂包括铁氧化物与助催化剂,各组分质量含量如下:氧化钾0.1‑1g/100gFe;氧化锶0.1‑1g/100gFe;氧化锰1‑20g/100gFe及稀土金属氧化物1‑10g/100gFe;余量为铁氧化物;所述铁氧化物中三价铁与二倍二价铁的物质的量比值Fe3+/2Fe2+为0.4‑1.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活性及高碳α烯烃选择性的熔铁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401142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527154.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熔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并在合成气制低碳烯烃中的应用。该熔铁催化剂的各组分质量含量如下:氧化钾0.05~1%;氧化镁0.05~1.5%;氧化钙0.1~3%及其它氧化物1~10%;所述其它氧化物为氧化锌、氧化锰、氧化铬及氧化锆中的多种;上述余量为铁氧化物,所述铁氧化物中三价铁与二倍二价铁的物质的量比值Fe3+/2Fe2+为0.05~1.0。所得的熔铁催化剂具有高强度、高活性及高烯烃选择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