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
    1.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5112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133597.2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和动力总成;车架包括设置在驾驶舱后方的后置车架;动力总成至少部分设置在后置车架上,动力总成用于输出驱动行走组件运动的动力;动力总成至少包括发动机、变速器、附件轮系和减速器,变速器和附件轮系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左右两侧,并通过发动机的曲轴驱动两端的变速器和附件轮系,减速器设置在发动机的后方,并与发动机传动连接;发动机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基本朝向全地形车的前方,排气口基本朝向全地形车的后方;动力总成还包括与排气口连接的增压器,增压器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动机和减速器之间。通过上述设置,避免发动机的热量传递至驾驶舱,提升用户的乘车体验。

    全地形车
    2.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511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133738.0

    申请日:2023-09-04

    Inventor: 林朝 李而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动力系统、行走组件和冷却系统,动力系统设置于车架中,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至少部分连接至发动机,行走组件设于车架的下方,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传动系统,冷却系统至少部分连接至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及油冷器,散热器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室及连接至冷却室的散热片,散热器的两端连接至发动机,油冷器的两端连接至发动机,油冷器设于冷却室内。本发明通过将油冷器设置与散热器的冷却室中,增加了油冷器的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率。

    全地形车
    3.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511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140345.2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走组件和灯具系统,灯具系统包括设于全地形车的前部的前照灯,前照灯包括前位置灯,前位置灯包括前位置灯光源及设于前位置灯光源前方的位置灯内罩,前位置灯光源包括发光面,定义一个垂直于发光面的光源法线,位置灯内罩包括第一配光面及第二配光面,第一配光面与光源法线的夹角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90°,第一配光面与第二配光面的夹角大于等于120°且小于180°。本发明通过调整位置灯内罩中第一配光面、第二配光面以及光源法线之间的角度,保证前位置灯的正前方和上方均有亮光,确保位置灯的发光均匀性。

    全地形车
    4.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511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133865.0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座椅组件,座椅组件包括座椅主体和用于调节座椅主体高度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座椅固定机构、转动机构、限位机构和复位机构,限位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座椅固定机构上,限位机构至少部分与转动机构抵接,限位机构用于限制转动机构转动当转动机构至少部分设置于限位机构内时,转动机构处于锁定转动状态,当转动机构脱离限位机构时,转动机构处于可转动状态,当转动机构处于可转动状态时,座椅主体能够在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之间调节,其中,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本发明通过在座椅组件上设置可以调节座椅主体使用高度的调节装置,使得座椅主体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电动全地形车及其坡道起步辅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27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83724.2

    申请日:2023-08-25

    Inventor: 黄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全地形车及其坡道起步辅助方法,该电动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行走组件、驱动系统、刹车系统和油门系统,其中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刹车系统用于为行走组件提供制动力;油门系统用于控制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电动全地形车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驱动电机、刹车系统均构成电连接;定义驱动电机驱动行走组件朝行驶方向行驶的转速为正向转速,与正向转速相反的转速为反向转速;当控制模块未接收到刹车系统的刹车信号、驱动电机的反向转速大于一个预设阈值时,控制模块控制驱动电机进入转速为零的零转速状态。该电动全地形车及其坡道起步辅助方法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坡道起步辅助功能。

    全地形车
    6.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283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42532.6

    申请日:2023-07-28

    Inventor: 陈海宏 丁冬 李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行走组件、座椅组件、动力组件和货箱组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设置在车架下方并包括前轮和后轮;座椅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动力组件由车架支撑并用于驱动前轮和后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货箱组件设置在车架的后侧;座椅组件包括后排座椅,后排座椅包括上靠背和相对上靠背可拆卸的下靠背,上靠背包括可供乘坐的第一状态和可供载货的第二状态,当上靠背处于第一状态时,上靠背的后侧面和下靠背的后侧面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当上靠背处于第二状态时,上靠背的后侧面和货箱组件的载货面基本平行。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全地形车的结构紧凑性和实用性。

    全地形车
    7.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2813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39750.4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行走组件、增程器和驱动组合。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设置在车架下方并包括前轮和后轮;增程器由车架支撑并为全地形车提供能源;驱动组合包括集成设置的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增程器为驱动电机提供能源,增程器和驱动电机基本沿全地形车的宽度方向分布,沿全地形车的长度方向观察,驱动组合和增程器至少部分重叠,减速器设置在驱动电机靠近增程器的一侧,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沿全地形车高度方向分布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全地形车的紧凑性。

    全地形车及遥控制动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7006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07053.0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全地形车及遥控制动方法,全地形车包括:多个车轮;制动机构,与至少部分车轮连接,并用于限制至少部分车轮的转动;全地形车还包括:整车控制器,与一遥控设备通信交互,整车控制器用于接收遥控设备的制动遥控信息,并生成及输出制动触发信息;制动触发机构,包括制动控制器和制动驱动件,制动控制器与制动驱动件及整车控制器通信交互,制动控制器用于接收制动触发信息,并触发制动驱动件工作,制动驱动件与制动机构连接,制动驱动件用于驱动制动机构工作。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及遥控制动方法,使工作人员可通过遥控设备实现对全地形车制动的操控,可减少危险环境造成人员受到伤害的可能,提高安全性。

    全地形车
    9.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22231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803861.2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行走组件。其中,发动机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连接发动机的离合器,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壳体,离合器壳体包括进气结构和排气结构;行走组件通过传动系统传动连接至发动机;进气结构包括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排气结构包括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在一个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对称面上,离合器壳体关于对称面基本对称设置,第一排气口和第一进气口设置在对称面的一侧,第二排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设置在对称面的另一侧,第一排气口设置在第一进气口的前侧,第二排气口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的后侧。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提高传动系统的散热能力。

    摩托车
    10.
    发明公开
    摩托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18969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0767494.5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摩托车,包括电子油门、控制模块和动力系统,当电子油门开度的变化值不大于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模块能够控制动力系统输出请求扭矩;当电子油门开度的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模块能够对请求扭矩进行滤波,控制模块能够控制动力系统输出滤波后的扭矩,解决了摩托车前段输出扭矩较缓,后段输出扭矩激增的问题,能够降低安全风险且提升驾驶员的体验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