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柱托换顶升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369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87614.6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截柱托换顶升方法,底板、结构梁和结构柱由下至上依次连接,所述结构柱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分布于所述结构梁上,所述底板的上方依次覆盖有填土和地坪,所述截柱托换顶升方法包括:在待截断的结构柱旁局部区域进行地坪的破除以及填土的挖除。该截柱托换顶升方法,顶升前在建筑物和基础之间加装托换承台、托换桩以及顶升装置,以实现对建筑物与基础之间的加固,确保后续顶升时建筑物的安全性,另外该截柱托换顶升方法,仅对底板之上的结构柱及建筑进行顶升,避免了底板之上存在深厚填土或其他荷载的情况,导致土方开挖或移除荷载费用大以及顶升荷载大的问题,降低工程造价。

    大吨位加固桩基静载荷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92553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373637.X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吨位加固桩基静载荷试验方法,包括步骤:S1:对压桩孔进行扩孔,凿出筏板顶部钢筋;S2:安装静载试验设备;S3:面层钢筋焊接步骤:在所述压桩孔顶部用与所述筏板顶部钢筋同型号的第一钢筋进行焊接;S4:封孔:将混凝土灌入所述压桩孔,并振捣密实,形成后浇混凝土;S5:对所述后浇混凝土进行养护;S6:进行加固桩静载荷试验;S7:试验完成。本发明的一种大吨位加固桩基静载荷试验方法,在施工现场空间有限情况下,实现大吨位既有建筑加固桩的检测;并能更准确的反映加固桩的承载力。

    一种钢构件结合水泥浆形成受力体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7717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52128.6

    申请日:2017-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38 E02D5/665 E02D2250/0023 E02D2300/0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构件结合水泥浆形成受力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钢构件设置成格构式,所述格构式钢构件的侧壁上具有格构孔,将所述格构式钢构件以一定角度打入土体预定深度,在所述格构式钢构件的打入范围内进行注浆,使所注入的水泥浆与所述格构式钢构件以及周边土体粘结形成受力体。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在钢构件周围形成可靠的注浆体或水泥土体,使得钢构件、水泥浆和周边土体有效粘结,增强钢构件的承载力,能够承担较大的荷载,且施工工艺简单,经济性较好。

    一种用于钢管桩施工的端部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315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33147.6

    申请日:2016-0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3/00 E02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管桩施工的端部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端部保护装置包括焊接于所述钢管桩端部外壁上的限位凸块以及紧固于所述钢管桩端部外侧的保护套,其中,所述保护套内壁上具有与所述限位凸块相匹配的限位凹槽;将所述保护套内壁上的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块对应匹配设置并紧固,以使所述保护套固定于所述钢管桩端部;利用打拔桩机夹持所述端部保护装置并施加激振力以将所述钢管桩压入预定深度。本发明的优点是,装置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借助该端部保护装置可以避免打拔桩机夹具与钢管桩的直接接触,避免管体损坏,保护钢管桩端部不变形,使得后续接桩顺利,同时能够很好地传力至钢管桩,亦可辅助起吊钢管桩,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一种砌体墙下基础整体托换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440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25252.6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砌体墙下基础整体托换的施工方法,原砌体墙的跨度两侧设置有框架柱,所述原砌体墙的下方设置有墙基础,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在所述原砌体墙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布置有沿跨度方向设置的预固定件,所述预固定件穿墙固定;在所述框架柱和所述预固定件之间安装上换撑件;在所述墙基础和所述预固定件之间安装下换撑件。该施工方法,在原砌体墙的墙下托换梁施工前,预先在原砌体墙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安装预固定件并穿墙固定,确保施工过程中砌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大面积开槽前,采用上换撑件将预固定件与框架柱相连,使砌体结构有一定的自承载能力,避免后续掏槽影响原砌体墙位于预固定件上方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极大增加了施工效率。

    一种断桩托换顶升施工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47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27849.X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桩托换顶升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断桩上层墙体中开凿工作洞口;在原有工程桩位置处的建筑底板上向下进行钻孔,原有工程桩作为断桩;于断桩顶部钻孔形成断桩钻孔;于断桩钻孔内插入钢管;在钢管外侧浇筑胶凝材料以填充第一底板通孔;在断桩两侧安装与建筑底板相连的顶升装置;利用顶升装置带动建筑底板及其顶部上层建筑的整体顶升;通过钢管进行注浆,注入的浆液填充钢管内部以及断桩钻孔与建筑底板之间的缝隙;拆除顶升装置,对工作洞口进行封堵。相比传统底板下断桩方案,本发明施工速度快,可充分发挥原桩基抗压承载力,不用再另外进行基础加固。可减少托换顶升的辅助措施。

    大吨位加固桩基静载荷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9255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373637.X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吨位加固桩基静载荷试验方法,包括步骤:S1:对压桩孔进行扩孔,凿出筏板顶部钢筋;S2:安装静载试验设备;S3:面层钢筋焊接步骤:在所述压桩孔顶部用与所述筏板顶部钢筋同型号的第一钢筋进行焊接;S4:封孔:将混凝土灌入所述压桩孔,并振捣密实,形成后浇混凝土;S5:对所述后浇混凝土进行养护;S6:进行加固桩静载荷试验;S7:试验完成。本发明的一种大吨位加固桩基静载荷试验方法,在施工现场空间有限情况下,实现大吨位既有建筑加固桩的检测;并能更准确的反映加固桩的承载力。

    一种地下室泄水减压孔扩底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98025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16424.X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泄水减压孔扩底装置及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切削扩孔单元,分别与状态调节单元和动力单元相连接,状态调节单元能够调节切削扩孔单元至扩底状态或清理状态;当切削扩孔单元处于扩底状态时,切削扩孔单元能够向外伸展并与泄水减压孔的内壁相接触,当切削扩孔单元处于清理状态时,切削扩孔单元能够向内收缩并远离泄水减压孔的内壁;动力单元能够驱动切削扩孔单元旋转进行扩底作业;集土单元,设置在切削扩孔单元的下方,且集土单元能够收集扩底作业后的土体。本发明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快捷高效,对底板或原结构损伤小,投入成本较小,能够显著增大泄水减压孔的排水效率等优点。

    室内掏土联合冲水振捣迫降纠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473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99981.X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掏土联合冲水振捣迫降纠偏方法,包括步骤:S1:在基础底板上开设多个通孔;S2:通过部分通孔向基础底板下方的土体设置复数个限位桩;S3:在限位桩的顶部设置泡沫板;S4:利用填料对设置有限位桩的通孔进行封孔;S5:自未设置限位桩的通孔向下陶土,形成人工掏土区域;S6:在人工掏土区域内冲水振捣直至建筑物的迫降量达到所需总迫降量形成一冲水振捣区域;S7:回填冲水振捣区域和人工掏土区域;S8:利用填料对与人工掏土区域对应的通孔封孔恢复基础底板。本发明的一种室内掏土联合冲水振捣迫降纠偏方法,无需大型机械,劳动力要求少,施工效率高,也可解决空间不足、工作面狭小的问题,同时施工质量有保障。

    建筑物顶升纠偏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1165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99656.3

    申请日:20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顶升纠偏方法,包括步骤:S1:设置一新增承台,所述新增承台预留一压桩孔;S2:将所述新增承台与一原承台可靠连接;S3:在所述压桩孔内施工一锚杆静压桩;S4:利用一顶升系统和所述锚杆静压桩托起所述新增平台和所述原承台;S5:割断所述原承台的原桩;S6:利用所述顶升系统顶升所述新增平台和所述原承台;S7:完全填充所述新增平台和所述原承台下方的空隙;S8:对所述压桩孔封孔。本发明的一种建筑物顶升纠偏方法,减轻了顶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坏,无需破坏建筑物原结构,安全性比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