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88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26393.7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F7/04 , E02B8/06 , E02B5/02 , E02B5/08 , E03F3/04 , E01F5/00 , E02D31/02 , E02D17/20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石流防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泥石流防护系统及包括防护结构、阻挡结构与排导通道;防护结构包括明洞衬砌结构和棚洞桥;阻挡结构包括混凝土桩柱墙和洞门墙,多个混凝土桩柱墙承载棚洞桥,洞门墙包围明洞衬砌结构外围;排导通道包括泥石流疏导通道、排水沟与隔水粘土层,泥石流疏导通道位于棚洞桥下方,排水沟位于洞门墙的上方,隔水粘土层覆盖排水沟的一侧。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计防护结构、阻挡结构和排导通道,有效地防止泥石流侵入,同时及时地排除泥石流。杜绝了地质灾害、极端天气导致的路面湿滑或堵塞。确保隧道工程的稳定性。解决了地表水的大量下渗,减少泥石流对谷底冲切。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9267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40916.7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8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工程边坡绿化碳汇的量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施工的边坡分项工程的种类和范围;确定护坡工程中应用植草绿化的面积和植株种类;确定每种护坡植物的工程量;确定每种护坡植物单位日固碳量,并计算护坡草类植物日总碳量;计算护坡乔/灌木类植物项目周期内总碳量;获取项目周期内土壤有机碳储量;根据项目周期内土壤有机碳储量、护坡草类植物日总碳量与护坡乔/灌木类植物项目周期内总碳量,确定边坡每年碳汇量。本发明有助于提高公路工程边坡项目建设与评估决策的准确性,为项目尽可能达到最大的碳汇量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452066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552680.7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50/30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炫光影响的路侧光伏选址方法,包括:获取光伏方阵拟安装位置的经纬度、地面高程;计算太阳运动路径,根据预测拟安装位置处斜面上太阳辐射量,确定光伏方阵安装方式;计算倾斜面引起的反射光线高度角和方位角;设置观察点,对每个观察点进行炫光影响分析;确定是否调整光伏组件安装倾角或相邻组件间距;比较临界倾斜角度和最佳安装倾角对光伏组件倾斜面接收太阳辐射量,如果辐射量差异小于设定值,则接受该调整角度;对各观察路径所有观察点完成炫光影响分析评价,给出不产生炫光危害影响的推荐安装位置。本发明可以识别所有产生不利炫光影响的安装位置,为路侧光伏项目在规划阶段的选址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48526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7885.9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顾碳效益的公路工程设计方案比选方法,分别计算公路设计方案A和公路设计方案K对应的总工程造价;确定各阶段涉及电力、材料、设备及人工等碳排放因子;计算公路设计方案A的总碳排放量和公路设计方案K的总碳排放量;对公路设计方案A和公路设计方案K的总工程造价和总碳排放量进行分析比较,获得优选的公路设计方案。本发明较为全面考虑了公路工程设计方案工程造价和碳效益比选指标,可用于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分项工程,具有通用性高、简便实用等特点,可实现方案的低碳环保效益评价,对公路工程领域实施低碳减排管理及绿色公路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39309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47997.4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经胺改性吸附CO2的酸活化凹凸棒土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在燃煤电厂烟气中CO2捕集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凹凸棒土(ATP)为原料,经酸活化后,再采用四乙烯五胺(TEPA)通过浸渍法对其进行改性,得到经胺改性吸附CO2的酸活化凹凸棒土材料。将TEPA引入到凹凸棒土材料中,相比于普通的吸附剂,此材料具有优秀的抗水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且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均能保持更出众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因此本发明对长时间高效稳定运行的二氧化碳吸附剂研发具有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06231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39237.X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B47/002 , E21B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长水平定向钻孔内成像的采集装置及方法。所述采集装置包括探测头;所述探测头包括壳体及安装在所述壳体的行走避让机构、标记探头及采集探头;所述行走避让机构用于使所述壳体沿所述超长水平定向钻孔的径向避障移动;所述标记探头在所述壳体前方的所述超长水平定向钻孔的孔壁投射有至少三个参考标记,至少三个所述参考标记组成参考面;所述采集探头采集所述壳体前方的覆盖在所述参考面内的所述超长水平定向钻孔的孔壁图像。本发明采集装置第一方面使探测头跟随推杆的端部沿超长水平定向钻孔进行避障移动,第二方面利用孔壁图像中包含的参考面为孔壁成像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966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90063.5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N21/4223 , H04N21/4402 , H04N21/472 , G06T3/60 ,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孔视频重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影像视觉的钻孔视频重建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钻孔图片确认、旋转图片归位处理、摄像头行进速度分析、视频播放速度调整和钻孔视频重建分析;本发明通过结合钻孔视频段的特征点位置和钻孔中心点位置,对旋转图片进行归位角度和归位方向处理,同时通过结合摄像头在钻孔视频段采集过程中的行进速度合理情况对各钻孔视频段的播放速度进行调整,提高了旋转图片归位处理结果的精度,降低了对后续的分析或处理产生的影响,同时避免时快时慢的播放速度导致客户难以准确了解钻孔里的情况,确保钻孔视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25935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700032.6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水平钻孔的声波远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其首先获取反射声波信号,接着,使用信号预处理模块对所述反射声波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反射声波信号片段的序列,然后,对所述反射声波信号片段的序列进行波形特征提取以得到反射声波信号片段波形特征向量的序列,接着,使用位置编码与自相关性显化模块对所述反射声波信号片段波形特征向量的序列进行处理以得到重要内容凸显反射声波信号波形特征向量,最后,基于所述重要内容凸显反射声波信号波形特征向量来确定地质体的识别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3122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41229.X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孔中地质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可辨别异常方位的孔中地质雷达探测方法,通过将雷达探测头对应的雷达主机区域进行天线传播屏蔽处理,使得雷达探测头单次探测只能获取孔洞一侧方位的地质信息,大大避免了地质环境对雷达信号传播造成的干扰,与此同时通过在雷达探测头内设置转动马达,当一侧方位探测完毕后利用转动马达进行下一侧方位的地质探测不仅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异常体位置确定的准确性,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孔洞全方位的地质探测,通过依据孔洞的尺寸位置信息建立三维坐标系,由此在利用雷达探测头进入孔洞内进行探测时实时定位探测位置进行探测轨迹偏移识别,提高了探测轨迹偏移识别的及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22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85261.7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锚杆以及不良地质地段的锚杆施工方法,该锚杆包括:杆身、底部封堵件和侧面封堵件,杆身内部具有内灌注腔,杆身形成有灌注口、底口以及多个侧口;底部封堵件与底口连接,侧面封堵件与侧口连接。该不良地质地段的锚杆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加工出安装孔;S2、将锚杆放置于安装孔内,杆身与安装孔之间形成外灌注腔,向外灌注腔内灌浆并等待其凝固以形成稳定结构层;S3、通过灌注口向内灌注腔加压灌浆形成固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锚杆为空心结构,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先在外灌注腔内灌浆形成稳定结构层,使锚杆周围形成类似优良地质条件的环境,再向内灌注腔灌浆从而将锚杆固定在不良地质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