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6513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70997.X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IPC: G01N3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多次高温高速燃气冲刷烧蚀试验方法,涉及性能测试领域,采用模拟试验装置,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测试台、支撑组件、固定组件与定位组件,测试台端面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支撑组件、固定组件、定位组件;具体试验步骤为:多组冲刷烧蚀发生器与金属样件的放置与固定、支撑组件对冲刷烧蚀发生器的支撑、定位组件前移进行性能测试、定位组件后退‑金属样件旋转‑定位组件重新前移进行二次性能测试、重复进行多次性能测试、取样分析。该测试方法能够保证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金属结构件的多次连续高温高速燃气的冲刷与烧蚀试验,从而有效评估以高强韧钢为材料的金属结构件的性能,提升试验效率、降低试验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54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41698.8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微区等离子体烧结陶瓷层的增韧方法,是将合金基体置于电解液中进行微区等离子体烧结,电解液中加入了镀锌碳纳米管,所述镀锌碳纳米管的直径为7~20nm,长度约为40nm,锌的质量占比为30%。本发明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镀有低熔点金属的碳纳米管,在微区等离子体烧结制备陶瓷层的同时,对陶瓷层中的微孔进行了封孔,提高陶瓷层的致密性,添加镀锌碳纳米管制备的陶瓷层的断裂韧性较没有添加镀有碳纳米管制备的陶瓷层提高了37%,同时添加镀锌碳纳米管和镀铜碳纳米管制备的陶瓷层断裂韧性提高了55.6%。
-
公开(公告)号:CN1196666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01687.9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材料耐冲刷烧蚀性能的测试方法,涉及测试试验领域,包括:步骤一、根据试验所需的冲刷烧蚀时间与冲刷烧蚀次数,选择发射药与发射药柱;步骤二、根据测试需求设计燃气加速喷管的尺寸和结构,并将燃气加速喷管作为测试样件;步骤三、安装燃气发生装置;步骤四、试验前检测测试样件外观、尺寸及重量,然后安装测试样件;步骤五、进行冲刷烧蚀测试;步骤六、记录数据、完成冲刷烧蚀试验。该方法能够有效模拟高温、高压、高速燃气的冲刷、烧蚀及气氛等侵蚀环境,达到准确、高效、真实评价热端部件材料的耐冲刷烧蚀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75448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028056.8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玄武岩纤维气凝胶界面相容性的方法,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包括:步骤一、界面改性剂制备:通过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溶剂与马来酸酐、长链二氨基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KH550制得界面改性剂;步骤二、玄武岩纤维改性:通过界面改性剂对玄武岩纤维进行改性;步骤三、磁控溅射:通过磁控溅射TiO2在改性后的玄武岩纤维表面包覆磁控溅射层。该方法能够有效改进玄武岩纤维与二氧化硅气凝胶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从而获得界面结合力强、耐蚀性好、无污染、具备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7012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85404.7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IPC: B64D45/00 , B64C1/40 , B29C70/44 , B29C70/54 , F41H5/04 , F41H5/007 , B32B27/32 , B32B9/04 , B32B27/34 , B32B27/02 , B32B27/12 , B32B2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升机用轻量化抗弹防爆复合装甲,涉及装甲防护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止裂层(10)、抗弹层(20)、支撑层(30)、缓冲层(40)与吸能层(50);支撑层(30)采用多树脂体系的芳纶纤维与碳纤维混编复合层压板,包括第一复合层压板(31)与第二复合层压板(32);第一复合层压板(31)由芳纶纤维与碳纤维混编后、与酚醛树脂复合层压获得,第二复合层压板(32)由芳纶纤维与碳纤维混编后、与环氧树脂复合层压获得;缓冲层(40)采用环氧树脂与泡沫铝的复合结构且环氧树脂位于泡沫铝的上、下表面。该复合装甲能为直升机机身关键部位提供弹道与爆炸冲击波、破片等防护,还具备优异的隔声、阻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55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15506.6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长径比铝合金筒体陶瓷化处理方法及装置,涉及表面处理领域,包括:步骤一、工件预处理;步骤二、激光强化处理:对铝合金筒体(100)内壁进行激光扫描强化处理;步骤三、陶瓷层制备:首先将阴极工装(50)插入铝合金筒体(100)内部,然后将阴极工装(50)与辅助工装(40)共同浸入电解液,之后在电解池(10)下方设置超声转换器(60),最后进行陶瓷层制备;步骤四、陶瓷层封孔:向电解池(10)中加入封孔剂、进行陶瓷层封孔。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大长径比的铝合金筒体在微弧氧化过程中制备的陶瓷层韧性差、膜基结合强度差、致密性差、内腔无法微弧氧化或陶瓷层分布不均匀的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5606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165021.7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联击发的多段弹带弹丸结构,涉及弹丸结构领域,包括弹丸本体(1),弹丸本体(1)外壁设置沿弹丸本体(1)发射的相反方向依次排布在弹丸本体(1)外圈的初始弹带(11)与多条增设弹带(12)组成的多弹带结构,初始弹带(11)、增设弹带(12)均与弹丸本体(1)同轴设置;初始弹带与(11)最靠近其的增设弹带(12)之间、多条相邻的增设弹带(12)之间开设积屑槽;初始弹带(11)、增设弹带(12)、弹丸本体(1)均采用同一材质。该结构通过对弹丸、弹带结构的优化,实现单次击发、多弹带挤入摩擦的串联击发,达到节省弹丸使用数量、缩短击发试验周期、提升实射试验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9662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603783.8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铝合金表面耐磨复合陶瓷层的增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对铝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2)制备陶瓷层:配制含有氮化硅晶须和纳米氧化锆颗粒的电解液,通过超声辅助生成陶瓷层;(3)真空渗封孔:在真空条件下,采用质酸钠进行真空渗封孔,制备封闭层;(4)强化处理: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复合陶瓷层表面。本发明方法解决了氮化硅晶须的引入导致陶瓷层致密性下降,从而与棘突结合力降低的技术问题,制备得到的复合陶瓷层平整、与铝合金基体结合力好,韧性优异,100μm复合陶瓷层的断裂韧性达到4.92MPa·m1/2,较单一陶瓷层断裂韧性提高了近1倍。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33211.9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数值计算与机器学习的收口筒体结构优化方法,涉及筒体结构分析领域,包括:步骤S1、确定影响铝合金药筒使用性能的关键材料性能参数与关键结构参数,以及它们对应的可调范围;步骤S2、建立铝合金收口筒体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开展数值仿真与准确度验证;步骤S3、对铝合金的材料性能及收口筒体的结构参数进行采样,并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构建铝合金收口筒体结构‑性能数据库;步骤S4、对铝合金收口筒体结构‑性能数据库进行机器学习,确定映射关系,并进行铝合金收口筒体结构设计优化。该方法有效解决实验优化影响因素冗杂、仿真模拟计算量大等问题,从而加快弹壳及小口径炮弹等铝合金收口筒体的结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46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01764.3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IPC: G01N21/95 , G01N27/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构件表面缺陷联合检测方法,涉及金属检测领域,包括:步骤S1、工件放置;步骤S2、涡流检测;步骤S3、工件转移;步骤S4、视觉检测;步骤S5、工件判断。该方法综合涡流与机械视觉、对薄壁管形或筒形结构金属构件的表面缺陷进行分析与判断,有效解决单一机器视觉检测方法无法准确、快速检测该类金属构件的表面缺陷,易出现检测盲区,以及单一涡流探伤对该类金属构件表面缺陷检测不灵敏、定量不准确、易受信号干扰等问题,实现高效、准确、全面的金属构件表面探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