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2945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1811183903.2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浙江理工大学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调卷曲成形效果的炒茶机滚筒及其茶叶炒制方法。目前使用的滚筒炒茶机的内部滚筒结构尺寸固定,不能完全适应不同茶类、不同时节和不同工艺的卷曲形茶叶的加工要求。本发明滚筒的筒体内壁固定设有三条以上螺旋导叶条;筒体在三个以上横截面处设置逆向压紧导叶组件。本发明茶叶炒制方法是根据不同茶叶卷曲需求,调整炒茶机滚筒内逆向挡叶板的高度、螺旋角度,改变茶叶在线流出的速度和流量,调节茶叶在炒制过程中挤压力、摩擦力大小和方向,调节茶叶翻滚和挤压作用,改善茶叶卷曲成形的效果。本发明滚筒可以直接装配在传统滚筒炒茶机上,因此,本发明在成本提升很少的情况下,就能根据不同茶叶卷曲需求,大大改善茶叶卷曲成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85595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810721888.6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采茶鲜叶原料的定向分级方法及装置。现有茶鲜叶分选装置无法将成堆的机采茶鲜叶分出不同品级。本发明通过风送分散平铺将机采茶鲜叶原料分散并平铺;通过导叶排列将机采茶鲜叶按照单个芽叶呈纵向排列;通过间隙分离将机采茶鲜叶按照各级长度差异进行分离;通过计算机图像识别能够实现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分离,完成机采茶鲜叶原料的分级。本发明的水平振动机由第一振动槽、振动臂组、振动底架、振动底盘和第一电机组成;倾斜式振动分级机包括振动槽组、振动架和底座;四级第二振动槽由高到低依次排布组成振动槽组。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机采茶鲜叶的初步分离以及后续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精准定向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925885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444586.5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差速锥螺旋揉搓推进式的乌龙茶连续化揉捻方法及生产线。现有乌龙茶揉捻力度控制过分依赖操作人员经验。本发明的螺旋桶和锥螺旋轴差速转动;锥螺旋轴的外螺纹牙顶与螺旋桶的内螺纹牙顶和牙底交替相对,形成大、小容腔交替变化,使得茶叶在螺旋桶内沿轴向前进的同时伴有径向运动;锥螺旋轴与螺旋桶之间的空间沿螺旋桶输入端至输出端方向由大到小变化,螺旋桶和锥螺旋轴持续旋转下,茶叶翻滚绞合的同时揉捻力逐渐增大,使茶叶螺旋成条,揉捻做型;茶叶行进到螺旋桶输出端时,压板的棱条起揉搓作用,并提供不规则挤压力;控制模块将压力传感器信号与预设揉捻力对比,控制循环回料速度以及揉捻力。本发明实现连续化茶叶揉捻,揉捻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160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407321.3
申请日:2014-08-19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判别方法和装置。通过计算机设定发酵适度的标准图像与阈值T,并实时采集分析红茶发酵过程中在制品图像的R\G\B三个颜色分量直方图,计算其与标准图像的Manhattan距离。当Manhattan距离D的均值小于设定阈值T时,则判别为发酵适度,并输出信号停止红茶继续发酵。通过采集图像与标准图像的相似度对比分析,进而判别红茶的发酵适度状态,实现了发酵品质的在线快速无损检测,该方法科学有效,对红茶发酵的标准化、智能化加工技术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99472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55590.3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温快速冷却连续回潮组合的茶叶加工方法,涉及到可以提升绿茶品质的冷却回潮加工工艺。杀青是绿加工中的关键工序,杀青后的杀青叶冷却后还须进行回潮处理,目的是调节杀青叶内部水分的分布,提高杀青叶的柔韧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冷却、回潮分离,连续冷却回潮中的结构复杂、流量配比不均、冷却回潮时间长(3.0~5.0h)等问题。本发明分四个步骤完成,(1)初步冷却处理,(2)快速冷却处理,(3)持续翻拌处理,(4)密闭回潮处理,本发明方法加工的绿茶感官品质较传统的具有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394206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10455626.1
申请日:2014-09-1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夫红茶间歇式循环光照萎凋装置及萎凋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萎凋装置,萎凋装置上安装LED光源,LED光源包括红色光照单元、蓝色光照单元,红色光照单元、蓝色光照单元以阵列式间隔排布,且红色光照单元、蓝色光照单元分别电连接独立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均电连接控制系统,利用上述装置先进行红光照射,再进行蓝光照射,并在间歇期翻拌,这样萎凋均匀,制作的红茶香气馥郁、花香悠扬、滋味甜醇、持久。
-
公开(公告)号:CN105211335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535124.4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曲型茶叶变温复炒做形加工方法,它将茶叶在制品经初步干燥至含水率为35-55%,再使茶叶在制品在多次连续的高温—低温反复变温中反复推挤成型;如是绿茶,所述茶叶在制品为绿茶揉捻后的在制品;如是红茶,所述茶叶在制品为红茶发酵后的在制品;如是乌龙茶,所述茶叶在制品为乌龙茶包揉后的在制品。本发明方法容易实现茶叶在制品从投料到出料全程连续操作,且制成的茶叶产品具有干茶色泽光润油亮、外形卷曲紧实、香高味醇的品质特征,实现了茶叶产品色泽与外形的协调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03478301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369000.4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品绿茶色泽改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料;B、复色:使样品复水至含水量为45%;C、平衡:样品置于4℃冷藏箱中平衡1h,至样品含水量为42.5%;D、真空冷冻干燥:样品在低于其共晶点5~10℃的冷冻干燥机中保持3h,抽至真空;再升温至略低于共熔点,干燥至含水量为15%;F、成品烘干:样品在105℃烘干0.5h,115℃提香0.5h;当Lab值的a值在-5.72~-3.75、Sab值在0.44~0.53、Cab值在17.61~22.64和Hab值在108~120在各自范围内,且含水量在3~7%时,烘干结束。通过复色、平衡、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和成品烘干,在改善色泽,提升其品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绿茶原有的营养成分,且所用试剂仅为纯净水和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163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05703.X
申请日:2014-09-28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夫红茶干燥程度的检测方法:从干燥开始0h时,取干燥样品测定并记录色泽参数值R值;随后利用色差计每1min取干燥叶样品进行色泽参数值的检测;随着干燥进程的延续,其R值呈逐渐减小,最后有一个小幅的回升;当R值最小时,水分含量为11%~13%,此时在制品酶活性已失去,应降低干燥温度,进入足火干燥工序,避免高温将茶叶过度烘干;该方法内容科学、操作简单,可以较高水平的保证工夫红茶产品品质、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182303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710164487.7
申请日:2007-12-05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C07C403/24 , A61K36/82
Abstract: 一种从绿茶中提取β-胡萝卜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工艺步骤:1)选用未变质的绿茶,在室温下经机械粉碎至100-300目的固体粉末,此绿茶粉用甲醇、乙醇、H2O的混合剂或其中至少一种溶剂在18-35℃条件下萃取0.5-12.0小时,并搅拌,搅拌转速100-400r/min;静置后过滤,滤渣减压干燥,绿茶粉与上述提取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2-1∶30;2)滤渣用提取液在15-50℃条件下提取0.5-24.0小时,并搅拌,搅拌转速100-400r/min;静置后过滤,滤液冷冻干燥浓缩至原体积的1/5-2/3,得到绿茶β-胡萝卜素粗提液,所述提取液为乙酸乙酯、丙酮、正己烷、异己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茶叶粉末与提取液的质量体积比g/ml为1∶2-1∶35;3)绿茶β-胡萝卜素粗提液上柱色谱进行梯度洗脱,分部收集,真空冷冻干燥,得高纯度绿茶β-胡萝卜素,柱层析所用介质为硅胶或氧化铝,所用洗脱液为乙酸乙酯、丙酮、正己烷、异己烷、环己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中的两种,其浓度梯度体积比的比例变化为1∶9-5∶5,洗脱流速为0.3-55.0ml/mi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