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结构砌筑墙体自隔声保温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6120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0491984.6

    申请日:2018-05-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结构砌筑墙体自隔声保温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构造包括:由中空砌块砌筑构成的砌筑墙体,所述砌筑墙体内部上下贯通形成若干竖向空间;所述砌筑墙体的底端设有连通道横向贯通底层的各所述砌块并与所述若干竖向空间连通;所述连通道设有注浆口与设于所述砌筑墙体外部的竖向浇筑管道连通;所述若干竖向空间内填设有隔音保温材料,所述隔音保温材料与各所述竖向空间的周壁之间形成浇筑空隙;通过所述竖向浇筑管道将水泥净浆注入所述连通道并溢注至各所述竖向空间的浇筑空隙内。借此,解决了现有二次结构砌筑墙体隔声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使砌筑墙体达到隔声高标准,具有良好隔声保温效果,实现提高办公、生活品质目的。

    安装于结构楼板的装饰柱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4389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33507.4

    申请日:2019-03-26

    IPC分类号: E04C3/30 E04B1/66 E04F13/07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结构楼板的装饰柱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立设固定于结构楼板的柱框架;浇筑于结构楼板上且包裹覆盖于柱框架底部的混凝土块;立设于结构楼板且围设于柱框架四周的装饰板,装饰板和混凝土块之间留设有间距;竖向设于装饰板和混凝土块之间且和装饰板固接的至少一个挂杆,挂杆的顶端高于混凝土块并横向弯折固定于柱框架。通过混凝土块将柱框架的底部和楼板的连接节点全部覆盖住,利用混凝土块封堵来防止柱框架的底部和楼板的连接节点渗漏。通过采用挂杆和装饰板固接,挂杆和防水卷材之间留设有缝隙,从而防水卷材保持完整状态无需节点处理保证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

    地下室的反泵送混凝土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18901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711291610.1

    申请日:2017-12-08

    IPC分类号: E04G21/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的反泵送混凝土装置及施工方法。其中,地下室的反泵送混凝土装置包括设于地下室外侧的接料斗、设于地下室内的集料斗和泵送装置;集料斗通过第一溜管连接于接料斗,集料斗的下方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第二溜管连接于集料斗,泵送装置安装于地下室的底部,泵送装置通过第三溜管连接于搅拌装置。本发明中通过将泵送装置安装于地下室的底部,可解决地面施工场地狭窄,无法支设泵送装置的技术问题;利用地下室的反泵送混凝土装置将混凝土经溜管输送至泵送装置中并通过泵送装置将混凝土向上输送至地下室底部上方的各待施工的楼板处,进而完成待施工的楼板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地下室的反泵送混凝土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18901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291610.1

    申请日:2017-12-08

    IPC分类号: E04G21/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的反泵送混凝土装置及施工方法。其中,地下室的反泵送混凝土装置包括设于地下室外侧的接料斗、设于地下室内的集料斗和泵送装置;集料斗通过第一溜管连接于接料斗,集料斗的下方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第二溜管连接于集料斗,泵送装置安装于地下室的底部,泵送装置通过第三溜管连接于搅拌装置。本发明中通过将泵送装置安装于地下室的底部,可解决地面施工场地狭窄,无法支设泵送装置的技术问题;利用地下室的反泵送混凝土装置将混凝土经溜管输送至泵送装置中并通过泵送装置将混凝土向上输送至地下室底部上方的各待施工的楼板处,进而完成待施工的楼板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一种基于中心筒的悬挂式马道安装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05556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82127.X

    申请日:2017-11-23

    IPC分类号: E04G27/00

    CPC分类号: E04G2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中心筒的悬挂式马道安装结构及方法,其中马道安装结构包括预埋支架和竖向设置的马道本体;预埋支架设于中心筒的外壁上,预埋支架包括外露于中心筒的连接部,马道本体通过悬挂机构连接于预埋支架,悬挂机构包括设于马道本体上的立杆和连接于立杆的U型锚栓,U型锚栓和立杆围设形成供连接部卡设的容置空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中心筒的悬挂式马道安装结构及方法中的马道可周转使用,同时根据实际安装要求增减马道单元的段数,便于施工人员上下中心筒。

    二次结构砌筑墙体自隔声保温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6120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91984.6

    申请日:2018-05-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结构砌筑墙体自隔声保温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构造包括:由中空砌块砌筑构成的砌筑墙体,所述砌筑墙体内部上下贯通形成若干竖向空间;所述砌筑墙体的底端设有连通道横向贯通底层的各所述砌块并与所述若干竖向空间连通;所述连通道设有注浆口与设于所述砌筑墙体外部的竖向浇筑管道连通;所述若干竖向空间内填设有隔音保温材料,所述隔音保温材料与各所述竖向空间的周壁之间形成浇筑空隙;通过所述竖向浇筑管道将水泥净浆注入所述连通道并溢注至各所述竖向空间的浇筑空隙内。借此,解决了现有二次结构砌筑墙体隔声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使砌筑墙体达到隔声高标准,具有良好隔声保温效果,实现提高办公、生活品质目的。

    一种基于已装钢构件进行定位的测量仪器架设平台

    公开(公告)号:CN207976150U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20279878.7

    申请日:2018-02-28

    IPC分类号: G01C15/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已装钢构件进行定位的测量仪器架设平台,包括一竖向支撑、垂直于所述竖向支撑的一水平支撑,其中,所述竖向支撑的第一端固定于已装钢构件上,所述竖向支撑的第二端和所述水平支撑的第一端通过一转动装置连接,该所述转动装置使所述水平支撑可绕所述竖向支撑沿水平方向360°旋转;所述水平支撑的第二端设有一用于固定测量仪器的固定板。通过上述方案,轻松实现自由设站,无需多次架设仪器的目的,提高了测量精度,降低了测量成本,不影响施工进度,还方便安装和拆卸,另外,通过所述竖向支撑和所述水平支撑的伸缩式结构,增加了设置测站点的范围和灵活度,使得测量精度更高。

    洞口防护与爬梯一体化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976576U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20850174.1

    申请日:2016-08-08

    IPC分类号: E04G21/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洞口防护与爬梯一体化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盖板及可翻转地装配于所述防护盖板上的爬梯,所述防护盖板具有供抵靠于建筑洞口的支撑框体。本实用新型洞口防护与爬梯一体化防护装置采用防护盖板和爬梯两部分装配形成一体化的洞口防护装置,两部分之间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连接部分可以自由转动,防护盖板通过其支撑框体扣于建筑洞口之上,爬梯自然下垂至下层地面;使用时将防护盖板掀起,施工人员通过爬梯下入下一层施工,并随手将防护盖板恢复。

    变形缝防水结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395450U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21211646.9

    申请日:2019-07-30

    IPC分类号: E02D29/16 E02D3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中形成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的顶部朝向两侧扩宽于两侧的所述底板上形成第一凹槽;复合防水层,贴合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复合防水层连接有封堵棒,所述封堵棒封堵于所述变形缝的底部;止水带,铺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遇水膨胀条,所述止水带的两侧与所述槽底之间分别垫设有所述遇水膨胀条;以及后浇混凝土,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地下室底板的防水体系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抗震楼梯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32404U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20508160.5

    申请日:2019-04-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楼梯,包括:若干梯段,每一梯段具有若干级台阶,该梯段的一端形成有固定平台,该梯段的另一端形成有滑动平台;对应梯段且设置于楼板端部的梯梁,该梯梁的顶面形成有低于对应的楼板顶面且供放置固定平台或滑动平台的承托台;以及埋设于梯梁中并部分露出的预埋件,通过固定平台与对应的预埋件固定连接,滑动平台与对应的预埋件滑动连接,使得梯段可于对应的梯梁之间来回滑动,以抵消梯段收到的地震载荷。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地震时楼梯具有断裂隐患的问题,使得楼梯一端固定,另一端滑动连接于主体结构,既能够保持楼梯的稳定性又能消除地震载荷,从而保证楼梯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