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网格和矩形网格联合层析反演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151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310503773.0

    申请日:2023-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网格和矩形网格联合层析反演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基于从初始角度道集抽取的设定小角度范围的角度道集,利用三角网格走时层析法迭代反演Vp0,直至满足终止条件,得到Vp0参数场;利用Vp0参数场进行偏移成像获得第一角度道集,基于从中抽取的设定中角度范围的角度道集,利用矩形网格走时层析法迭代反演δ,直至满足终止条件,得到δ参数场;利用Vp0和δ参数场进行偏移成像获得第二角度道集,基于从中抽取的设定大角度范围的角度道集,利用矩形网格走时层析法迭代反演ε,直至满足终止条件,得到ε参数场。该方法综合三角网格的灵活性和矩形网格计算量小的优势,联合层析反演,控制反演时间,提高反演精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2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1660713.1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提高采收率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油气藏的规模、储层结构、剩余动态储量、地层能量,储层结构包括储集体类型和缝洞间的连通情况;基于目标油气藏的规模、储层结构、剩余动态储量、地层能量大小,结合气油比,确定目标油气藏各缝洞单元的注水方式为注水替油、注水保压、高压注水还是单元注水,并按照确定的注水开发方式进行目标油气藏注水开发;基于目标油气藏单元注水失效后的缝洞单元的注采井网、储层结构,确定单元注水失效后的缝洞单元采用的改善注水方式为注采方向调整、注采参数调整、注入介质调控还是注入流道调控,并按照确定的改善注水方式进行目标油气藏单元注水失效后的缝洞单元注水开发。

    基于自生土酸的裂缝砂岩储层酸压改造方法及其配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4349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60926.4

    申请日:2023-08-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涉及基于自生土酸的裂缝砂岩储层酸压改造方法及其配套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裂缝性砂岩储层物理性质,结合自生土酸生酸缓速机理以及室内自生土酸实验参数,论证自生土酸体系的适用性;根据裂缝发育特征评价裂缝有效性,论证基于自生土酸体系的裂缝性砂岩储层酸压改造方法的适用性。该配套设备包括多个自生土酸运输罐车、酸撬、多个混配罐、供液车以及多个压裂泵车组;该方法将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由80m提高至200m,改造后平均单井无阻流量从40×104m3提高到450×104m3以上,相比区块相同物性的井,无阻流量提高了2.3倍。同时改造后单井产能高,改造液返排率降低。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定量表征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24434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1660729.2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定量表征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油气藏储层地震属性数据体进行油气层和水层识别;基于目标油气藏储层地震属性数据体进行孔洞型储集体识别;基于目标油气藏储层地震属性数据体进行洞穴型储集体识别;基于目标油气藏储层地震属性数据体进行裂缝型储集体识别;将上述识别结果进行融合,进行目标油气藏储层中油气层、水层以及各类型储集体展布的定量表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定量表征的问题,能够定量刻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准确判断流体性质,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描述精度及勘探开发工作效率,对油气勘探具有现实意义。

    一种沉积岩储层层理级别的剩余油描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67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009701.8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积岩储层层理级别的剩余油描述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类型砂体岩心描述的层理排列规律进行排列,化验分析所取的岩心样品含水饱和度和含油饱和度,计算每一块样品的水洗程度;按照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层理排列,计算每种层理的不同水洗程度所占的比例,按照层理分布的规律进行排列,即可得到目标区的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层理水洗规律,其中弱水洗和未水洗分布位置为剩余油集中富集区。该方法针对沉积岩储层油气开发过程中现有的宏观剩余油描述和微观剩余油描述之外的层理级别剩余油进行描述,准确性高、能够量化表征、符合地质认识规律,为评价目前油田驱替剂的驱替性能和指导未来驱替剂的性能改善提供了可靠的数值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