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84949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0002379.5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7 ,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连续式加砂压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对压裂层段进行分析,开展储层可压性评价;(2)分析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相互扩展形态;(3)降低射孔孔眼摩阻与近井弯曲摩阻;(4)确定包括液体的体积、砂液比、液体黏度和施工排量的相关加砂参数,按确定的相关加砂参数连续加砂;(5)观察后期高砂液比阶段进入地层后压力变化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增加砂液比;(6)改变支撑类型,重复步骤(4)~(5),顶替,施工结束。本发明优化了连续加砂的液量、砂液比、液体黏度以及排量等施工参数,提高了支撑剂在裂缝剖面的铺置效率和人工裂缝导流能力,提高了加砂效率,降低了砂堵风险,同时提高了液体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0062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025053.8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华美世纪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力压裂液及其方法。该压裂液包括液体溶剂,至少一种表面活性剂,支撑剂形成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固化剂。所述水力压裂液可以在井下条件下原位反应形成能够维持导通裂缝的柱形二维结构的支撑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0754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2010000603.7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 , E21B43/267 , E21B43/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页岩压裂复杂裂缝网络有效支撑的压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清井;(2)射孔;(3)压裂处理:先按10~12m3/min的排量泵注由前置液与140~300目石英砂混合形成的悬浮液;再按10~12m3/min的排量泵注携砂液,并采用70~140目石英砂作为携砂液的前期支撑剂,采用40~70目陶粒作为携砂液的后期支撑剂;最后泵注顶替液顶替,顶替后停泵;(4)分段处理;(5)重复步骤(2)、(3),完成下一段压裂作业。本发明能有效支撑微裂缝以及次生裂缝网络,同时也有利于支撑压裂主裂缝和分支裂缝;最终整体上提高页岩复杂裂缝网络的有效支撑,提高了页岩气产量和降低页岩气井的递减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8494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33900.7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7 ,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裂用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注入能力测试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具有一定宽度裂缝的裂缝岩心;对裂缝岩心称干重得到裂缝岩心重量,测量裂缝宽度、体积参数;模拟支撑剂悬浮液以一定流速注入裂缝的过程,通过监测裂缝岩心进口和出口流速的变化情况判断支撑剂是否可以进入特定宽度的裂缝;模拟过程中对裂缝岩心出口端流出的液体进行取样;把模拟后的裂缝岩心烘干并称干重;根据模拟前的裂缝岩心干重、模拟后的裂缝岩心干重、支撑剂密度以及裂缝体积,计算无因次铺置指数;通过铺置指数对注入性能进行定量化比较。本发明方法可以从定性、定量等多角度评价支撑剂在裂缝中的注入性能,为研究粒径与缝宽之间的匹配关系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6650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061317.7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N23/2251 , G01N23/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储层改造回用返排液结垢情况的方法、处理器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检测目标压裂改造储层的待回用压裂返排液中的离子种类及其含量;对待回用压裂返排液进行成垢趋势预测;对待回用压裂返排液进行模拟成垢实验,判断待回用压裂返排液的成垢类型;对模拟成垢实验产生的垢样进行形貌分析和全元素分析,确定垢样类型及成分,并与成垢趋势预测结果和模拟成垢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综合评价得出目标压裂改造储层改造过程回用压裂返排液的结垢情况。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所述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处理器。本发明具有能够评价页岩气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回用压裂返排液的结垢情况、避免生成垢体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13616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111366165.7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7 , E21B43/26 , E21B47/00 , E21B41/00 ,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自动消除气泡的支撑剂输送实验装置,涉及水力压裂过程中支撑剂输送研究领域,包括混砂罐、连接管路、变径管、旁通管、输送泵、模拟井筒、平板裂缝和废液收集罐,所述混砂罐与模拟井筒通过连接管线连接,连接管线上设置有直径放大的变径管,变径管顶部开孔处设置有旁通管,连接管线上安装有输送泵,所述模拟井筒与平板裂缝连接,平板裂缝尾部出口连接有废液收集罐,该发明能够在支撑剂输送实验过程,消除气泡,提高了支撑剂输送实验在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支撑剂在裂缝内输送规律的准确性,为室内支撑剂输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396018B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010412334.5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7 , C09K8/68 , G06F30/20
-
公开(公告)号:CN11132335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292441.9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直径页岩岩心层理缝引流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堵头组件、承压筒和第二堵头组件,设置在承压筒内部的胶套,设置在胶套内部的注入堵头、汇流组件和产出堵头,以及流体注入管件和流体输出管件,承压筒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径向设置的贯穿通孔;第一堵头组件从第一开口处伸入承压筒筒体内,并能够与第一开口固定密封连接且向注入堵头施加轴向推力;第二堵头组件从第二开口处伸入承压筒筒体内,并能够与第二开口固定密封连接;胶套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堵头组件密封,胶套的内部能够放置用于测试的页岩岩心。本发明具有可模拟地层真实应力环境下页岩岩心层理缝径向流动性能测试,测量方法高效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07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69607.1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裂缝模拟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及裂缝壁面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试验装置包括搅拌输送单元、裂缝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搅拌输送单元包括搅拌罐和输送泵,输送泵与搅拌罐连通,搅拌罐可将支撑剂混合搅拌并利用输送泵沿管路泵送至裂缝单元中进行沉降运移试验;数据采集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可测量管路中的流量及压力参数、对支撑剂在裂缝单元中的运移和铺置情况进行监控;控制单元可接收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并对所述试验装置进行控制。本发明模拟的裂缝接近真实裂缝表面,可实现模拟不同实验参数(浓度、粘度、流率、粒径、裂缝尺寸/迂曲/粗糙度)下的支撑剂运移与分布,可根据试验需要模拟大尺寸裂缝和微裂缝。
-
公开(公告)号:CN1171136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514683.7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02 , E21B49/00 , E21B43/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页岩气体积改造人工缝网效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综合地质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并用微地震监测数据建立匹配验证,建立一体化人工缝网模型,通过建立的人工缝网模型得到人工缝网相关参数;b、综合示踪剂监测数据和数据分析,建立支撑人工缝网的一体化人工缝网评价模型;c、人工缝网评价模型结合人工缝网相关参数和压裂改造工程参数,确定人工缝网主要影响因素,评价人工缝网支撑效果。本发明可以更精确描述人工缝网,以地质力学及一体化技术为基础,基于目标区块地质模型,优化压裂施工参数,提升压裂设计的针对性、匹配性和开发效果预测的准确性,实现页岩储层开发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