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轨喷油器连接腔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33307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277270.7

    申请日:2014-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共轨喷油器连接腔,该连接腔为控制活塞底端面、喷油器体内壁、针阀上端面、针阀体内壁之间腔体;所述控制活塞底部导向段直径大于针阀直径,所述控制活塞底部具有与其上部高压油腔相通的通道;所述针阀顶部设置有连通控制活塞底部通道和连接腔的凹槽。本发明连接腔与高压油腔相通。且针阀、控制活塞周围都是高压油腔,针阀偶件、控制活塞偶件将没有静态燃油泄漏。控制活塞和针阀分别在喷油器体和针阀体的内孔中被导向。控制活塞的底部直径大于针阀直径。在喷油开始时,在控制活塞向上运动连接腔内压力将下降,保证了控制活塞与针阀上端面始终处于贴合状态,通过该连接腔将控制活塞的运动传动给针阀,进而喷油嘴喷油。

    一种新型共轨喷油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81767A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10731486.6

    申请日:2014-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壳体,在喷油器壳体的上端设有孔板,在孔板上端设有控制阀座,在所述的控制阀座内设有低压油道,喷油器壳体和孔板内设有油腔,油腔分别与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相通,所述的高压油道与进油口连接,所述的低压油道和油腔之间设有密封面和开关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新型共轨喷油器喷油时,高压油路和低压油路沟通的过程很短;进入控制腔的高压燃油将被切断,大幅度减少了回油量,提高了新型共轨喷油器喷油效率,并减少喷油器油路温度升高,确保新型共轨喷油器工作的稳定性,增加新型共轨喷油器的可靠性;同时减小供油泵的能量消耗,为共轨系统喷射压力提高创造条件。

    一种共轨泵计量阀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1403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380882.9

    申请日:201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轨泵计量阀,包括衔铁杆、阀芯和阀体,阀体的内径大于阀芯的外径,阀座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进油孔,阀芯的底部与阀座的内侧面设置有可密封的配合面,该配合面设置有能使阀芯的升程与进油孔进入的油量呈线性关系的多段圆弧配合机构。阀芯顶部与衔铁杆底部为卡紧配合,阀芯与衔铁杆的接触配合面设置有能使阀芯底部对中的对中机构。采用上述结构后,阀体与阀芯不接触,不会导致阀体与阀芯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上述多段圆弧配合机构,能不断受到燃油冲刷,燃油中细小颗粒无法累计,解决了阀芯易卡滞的问题,对燃油品质的适应性更好。另外,多段圆弧配合机构能使阀芯的升程与供油量呈线性关系,容易对供油量进行精确控制。

    一种共轨喷油器连接腔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33307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77270.7

    申请日:2014-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共轨喷油器连接腔,该连接腔为控制活塞底端面、喷油器体内壁、针阀上端面、针阀体内壁之间腔体;所述控制活塞底部导向段直径大于针阀直径,所述控制活塞底部具有与其上部高压油腔相通的通道;所述针阀顶部设置有连通控制活塞底部通道和连接腔的凹槽。本发明连接腔与高压油腔相通。且针阀、控制活塞周围都是高压油腔,针阀偶件、控制活塞偶件将没有静态燃油泄漏。控制活塞和针阀分别在喷油器体和针阀体的内孔中被导向。控制活塞的底部直径大于针阀直径。在喷油开始时,在控制活塞向上运动连接腔内压力将下降,保证了控制活塞与针阀上端面始终处于贴合状态,通过该连接腔将控制活塞的运动传动给针阀,进而喷油嘴喷油。

    一种共轨喷油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33299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77034.5

    申请日:2014-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共轨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活塞、喷油器体、孔板形成了控制腔。通过合理设计孔板底面及控制活塞顶部形状,当喷油器喷油时,在控制活塞和孔板底面形成节流环带,产生节流效果,从而大幅度减少喷油器动态回油,减少喷油器发热,减少了供油泵功率损失。同时精确设计孔板底面和控制活塞头部之间节流环带间隙,使活塞完全升起后处于完全浮动状态。进而通过液压平衡自动浮动调节控制活塞和孔板底面之间的节流环间隙,从而减少因为装配误差节流环带间隙不同导致的控制腔压力差异,进而改善喷油器装配一致性。

    一种共轨喷油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81767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731486.6

    申请日:2014-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共轨喷油器,包括喷油器壳体,在喷油器壳体的上端设有孔板,在孔板上端设有控制阀座,在所述的控制阀座内设有低压油道,喷油器壳体和孔板内设有油腔,油腔分别与高压油道和低压油道相通,所述的高压油道与进油口连接,所述的低压油道和油腔之间设有密封面和开关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新型共轨喷油器喷油时,高压油路和低压油路沟通的过程很短;进入控制腔的高压燃油将被切断,大幅度减少了回油量,提高了新型共轨喷油器喷油效率,并减少喷油器油路温度升高,确保新型共轨喷油器工作的稳定性,增加新型共轨喷油器的可靠性;同时减小供油泵的能量消耗,为共轨系统喷射压力提高创造条件。

    一种共轨喷油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6553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375264.5

    申请日:201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新型共轨喷油器,包括控制活塞、喷油器体、滑动阀芯、球阀组成的控制阀;所述滑动阀芯顶部具有与球阀相连的顶部油腔,顶部油腔内设置有阀芯弹簧抵压在滑动阀芯顶部;所述滑动阀芯中部周向具有一中部油腔,通过节流孔与顶部油腔相通;滑动阀芯下部周向具有一与高压进油道相通的下部油腔;所述滑动阀芯底部具有与控制活塞顶部控制腔相通的底部油腔;所述控制腔通过一油道与中部油腔相通;所述滑动阀芯下部油腔内具有一凸台,所述凸台上表面与下部油腔顶面相配合形成密封环带控制下部油腔与中部油腔相通。本发明通过滑动阀芯控制控制腔压力,从而控制喷油过程的喷油器,实现了大幅度减少喷油器动态回油,提高了喷油器喷油效率。

    一种共轨喷油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33299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277034.5

    申请日:2014-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共轨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活塞、喷油器体、孔板形成了控制腔。通过合理设计孔板底面及控制活塞顶部形状,当喷油器喷油时,在控制活塞和孔板底面形成节流环带,产生节流效果,从而大幅度减少喷油器动态回油,减少喷油器发热,减少了供油泵功率损失。同时精确设计孔板底面和控制活塞头部之间节流环带间隙,使活塞完全升起后处于完全浮动状态。进而通过液压平衡自动浮动调节控制活塞和孔板底面之间的节流环间隙,从而减少因为装配误差节流环带间隙不同导致的控制腔压力差异,进而改善喷油器装配一致性。

    一种新型共轨喷油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65533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375264.5

    申请日:201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新型共轨喷油器,包括控制活塞、喷油器体、滑动阀芯、球阀组成的控制阀;所述滑动阀芯顶部具有与球阀相连的顶部油腔,顶部油腔内设置有阀芯弹簧抵压在滑动阀芯顶部;所述滑动阀芯中部周向具有一中部油腔,通过节流孔与顶部油腔相通;滑动阀芯下部周向具有一与高压进油道相通的下部油腔;所述滑动阀芯底部具有与控制活塞顶部控制腔相通的底部油腔;所述控制腔通过一油道与中部油腔相通;所述滑动阀芯下部油腔内具有一凸台,所述凸台上表面与下部油腔顶面相配合形成密封环带控制下部油腔与中部油腔相通。本发明通过滑动阀芯控制控制腔压力,从而控制喷油过程的喷油器,实现了大幅度减少喷油器动态回油,提高了喷油器喷油效率。

    一种双流道涡轮增压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7021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09151.7

    申请日:2017-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双流道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机,涡轮机内设有涡轮叶轮、涡壳高压和低压进气流道,发动机上设有高压和低压排气歧管,涡壳高压进气流道和高压排气歧管相连,涡壳低压进气流道和低压排气歧管相连,高压排气歧管和低压排气歧管之间有连接流道并设有调节阀,高压排气歧管连接气缸数大于低压排气歧管。在低速区域,调节阀关闭或具有部分开度,确保涡壳高压进气流道排气背压高于增压后的进气压力,同时更多的排气从涡壳高压进气流道流向涡轮,满足发动机中低转速增压需求。在大负荷中高速区域,在保证足够排气背压的情况下,打开调节阀将高压排气歧管中排气放入低压排气歧管,减小高压流道排气背压,减小泵气损失,提高发动机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