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18347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224737.1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杭州)创新药物研究院
IPC: A61K9/19 , A61K36/748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纳米粒,它是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为原料药,经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得到总浸膏,总浸膏干法上柱,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经0~95%的乙醇‑水系统梯度洗脱,收集60%~70%乙醇洗脱液,再经高速离心处理,得到的沉淀冷冻干燥,即得。本发明中药提取物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均一性好、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高,经体外细胞毒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具有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纳米粒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1834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24737.1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A61K36/748 , A61K9/19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纳米粒,它是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为原料药,经7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得到总浸膏,总浸膏干法上柱,采用D101大孔树脂柱,经0~95%的乙醇‑水系统梯度洗脱,收集60%~70%乙醇洗脱液,再经高速离心处理,得到的沉淀冷冻干燥,即得。本发明中药提取物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均一性好、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高,经体外细胞毒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具有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中药提取物纳米粒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44234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568383.2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A61K31/444 , A61K31/222 , A61K31/23 , A61K9/1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组装纳米粒是由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通过自组装而成。该自组装纳米粒平均粒径在150nm左右,呈类球形均匀分布,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高。本发明还公开了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溶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滴加到60~70℃恒温的纯水中,搅拌,透析除去有机溶剂。体外细胞毒实验表明,该自组装纳米粒明显抑制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细胞细胞的增殖。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自组装纳米粒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244234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568383.2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A61K31/444 , A61K31/222 , A61K31/23 , A61K9/1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自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组装纳米粒是由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通过自组装而成。该自组装纳米粒平均粒径在150nm左右,呈类球形均匀分布,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高。本发明还公开了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金色酰胺醇酯、半枝莲碱、棕榈酸酯溶于良性有机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滴加到60~70℃恒温的纯水中,搅拌,透析除去有机溶剂。体外细胞毒实验表明,该自组装纳米粒明显抑制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细胞细胞的增殖。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自组装纳米粒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591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70570.6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C07D235/02 , C09K11/06 , G01N21/64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结构如式Ⅰ所示的检测谷胱甘肽和/或亚铁离子的近红外荧光探针。本发明近红外荧光探针光谱变化明显,斯托克斯位移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易受到生物基质和杂质的干扰,成像效果好,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细胞和生物组织中GSH和铁死亡过程的检测。本发明还公开了近红外荧光探针在制备检测谷胱甘肽和/或亚铁离子的试剂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近红外荧光探针在制备肝炎、肝损伤、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癌症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或在制备细胞铁死亡检测试剂盒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近红外荧光探针在制备光学成像造影剂中的应用。#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252560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0898520.3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A61K9/14 , A61K9/19 , A61K9/51 , A61K47/34 , A61K31/352 , A61K31/416 , A61K31/437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天然产物的自组装纳米粒,是以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为原料,第一组分为三萜类、除藤黄酸外的蒽醌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香豆素类或木脂素类化合物,第二组分为藤黄酸,由藤黄酸诱导第一组分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天然产物的具有线粒体靶向的联合代谢阻断作用的自组装纳米粒,它是由小檗碱、氯尼达明、藤黄酸通过自组装制成的纳米粒,或进一步在纳米粒外包裹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得到的纳米粒以提高稳定性。本发明还公开了纳米粒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4973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21882.4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C07D333/20 , C07D409/12 , A61P35/00 , A61P25/00 , A61P3/10 , A61P43/00 , A61K31/404 , A61K31/4184 , A61K31/517 , A61K31/381 , A61K31/47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类O‑GlcNAc转移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O‑GlcNAc转移酶抑制剂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其制备方法原料易得、步骤简单、收率较高;本发明融入天然产物片段进行O‑GlcNAc转移酶抑制剂合成,O‑GlcNAc转移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活性和特异性,可广泛应用于制备用于抑制OGT的活性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34973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021882.4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C07D333/20 , C07D409/12 , A61P35/00 , A61P25/00 , A61P3/10 , A61P43/00 , A61K31/404 , A61K31/4184 , A61K31/517 , A61K31/381 , A61K31/47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类O‑GlcNAc转移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O‑GlcNAc转移酶抑制剂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其制备方法原料易得、步骤简单、收率较高;本发明融入天然产物片段进行O‑GlcNAc转移酶抑制剂合成,O‑GlcNAc转移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活性和特异性,可广泛应用于制备用于抑制OGT的活性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25256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98520.3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药科大学
IPC: A61K9/14 , A61K9/19 , A61K9/51 , A61K47/34 , A61K31/352 , A61K31/416 , A61K31/437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天然产物的自组装纳米粒,是以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为原料,第一组分为三萜类、除藤黄酸外的蒽醌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香豆素类或木脂素类化合物,第二组分为藤黄酸,由藤黄酸诱导第一组分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天然产物的具有线粒体靶向的联合代谢阻断作用的自组装纳米粒,它是由小檗碱、氯尼达明、藤黄酸通过自组装制成的纳米粒,或进一步在纳米粒外包裹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得到的纳米粒以提高稳定性。本发明还公开了纳米粒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