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84153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003127.9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高速气动剥蚀过程的结构,包括对来流部件的结构,包括样件和底板,样件和底板结合区域正对来流的部位通过粘合层附着剥蚀层。还包括侧对来流部件的结构,包括样件,样件侧对来流方向的部位开设凹槽,凹槽通过粘合层附着剥蚀层,剥蚀层平滑了样件的上表面。本发明的模拟烧蚀过程的结构,可以在气动试验中,让高速流动逐步吹除表面贴附的石墨-金属-粘合剂,得到表面逐步变形的过程,因此可以模拟实际烧蚀过程中,表面逐步变形的过程。本发明通过设计不同的剥蚀层以及不同粘结在不同部位,可以模拟不同部位和不同特点的烧蚀变形过程,在普通风洞中研究烧蚀变形过程对气动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00316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193605.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翼梢变形的自适应高速飞行器布局,包括中心体、机翼、两个可变翼梢小翼以及位于机翼下表面后端的两片单向Flap舵;中心体安装在机翼上,为飞行器的有效载荷提供安装空间;机翼用于为飞行器提供升力,实现飞行器在大气层内的长距离飞行;机翼后段两侧安装有可变翼梢小翼,为飞行器提供各类飞行状态下的航向静稳定性;单向Flap舵为飞行器提供俯仰与滚转控制能力。本发明在不同飞行状态下满足飞行器对航向稳定性、敏捷性的不同要求;同时,在保证飞行器在全飞行剖面具备航向稳定的条件下提高飞行器的气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878748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0891888.6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2 , Y02T70/125 , B64C35/008 , B63B1/38 , B63B1/40 , B63B2001/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介质飞行器壳体结构及飞行器,涉及水下高速航行领域。所述跨介质飞行器壳体结构包括头部舱段和主体舱段,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亲水涂层和疏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设置在所述主体舱段的下表面,所述疏水涂层覆盖在所述头部舱段的外表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跨介质飞行器壳体结构及飞行器,利用非对称设计的非对称空泡,对飞行器的水下姿态进行被动式控制,对头部舱段形状无特殊要求,且不需要外加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降低了对飞行器壳体外形设计要求,生产成本低,可控性、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528990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55734.4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50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泛函优化的高超声速尖锥外形热流密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高超声速测热风洞,对飞行器的n个不同缩比的尖锥模型进行地面测热试验;分别获取n个不同缩比模型在高超声速测热风洞中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律获得热流密度试验值Qwi,其中1≤i≤n;调整高超声速测热风洞的风洞试验参数,获得第一组热流密度试验值Qwij,j为风洞试验次数;获得第一组飞行器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律;共获得k组飞行器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律Qwk;应用泛函优化算法,引入风洞品质变量a和标模参量b,对Qwk进行迭代计算,求取最优的空间变换,获得尖锥热流密度模型Qw。本发明避免了现有技术建模方法的片面性,降低了人为经验因素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102435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167033.4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小型凸起引起涡流后受力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该测量结构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水平天平、垂直天平、托架、凸起结构和顶部开口的水密筒;托架通过水平天平和固定在水密筒内;凸起结构安装在托架上;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对称安装在水密筒的顶部开口两端;水密筒内填充有液体,水平天平位于所述液体的液面之下。本发明以较非接触的局部受力测量方式,取得局部小型凸起的受力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6542046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610867728.3
申请日:2016-09-29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3B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扰流式涡破碎尾部减阻装置,属于水下减阻领域。包括扰流带和多个大小不一的扰流片,扰流带为圆环状结构,安装在航行体尾部边缘,扰流带上沿周向设置有一圈扰流片,每个扰流片为半椭圆形状,且尖端向扰流带的中心收缩,扰流片之间相互紧邻,但不重叠搭接。本发明在不增加航行体长度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尾部泄漏涡完全破碎,消除尾部的脱落涡系,减小尾部阻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尾部无法形成流线型尾部外形的各类水下航行体。
-
公开(公告)号:CN11449963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03068.X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电磁超表面人造多普勒效应的无人集群协同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指挥平台和无人平台两类无人系统;所述指挥平台用于给集群节点下达按指定导航点运动的任务;所述无人平台用于执行指挥平台下达的任务;本发明基与雷达目标特性变化被动传递信息,不依赖双向无线电通信。具有可控的目标特性变化能力,提供额外的敌我识别功能。被动协同不需要无人平台额外辐射电磁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1003160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1193605.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翼梢变形的自适应高速飞行器布局结构,包括中心体、机翼、两个可变翼梢小翼以及位于机翼下表面后端的两片单向Flap舵;中心体安装在机翼上,为飞行器的有效载荷提供安装空间;机翼用于为飞行器提供升力,实现飞行器在大气层内的长距离飞行;机翼后段两侧安装有可变翼梢小翼,为飞行器提供各类飞行状态下的航向静稳定性;单向Flap舵为飞行器提供俯仰与滚转控制能力。本发明在不同飞行状态下满足飞行器对航向稳定性、敏捷性的不同要求;同时,在保证飞行器在全飞行剖面具备航向稳定的条件下提高飞行器的气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884153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1003127.9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高速气动剥蚀过程的结构,包括对来流部件的结构,包括样件和底板,样件和底板结合区域正对来流的部位通过粘合层附着剥蚀层。还包括侧对来流部件的结构,包括样件,样件侧对来流方向的部位开设凹槽,凹槽通过粘合层附着剥蚀层,剥蚀层平滑了样件的上表面。本发明的模拟烧蚀过程的结构,可以在气动试验中,让高速流动逐步吹除表面贴附的石墨‑金属‑粘合剂,得到表面逐步变形的过程,因此可以模拟实际烧蚀过程中,表面逐步变形的过程。本发明通过设计不同的剥蚀层以及不同粘结在不同部位,可以模拟不同部位和不同特点的烧蚀变形过程,在普通风洞中研究烧蚀变形过程对气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