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形变雷达的铁路标准梁动力性能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436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13975.X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形变雷达的铁路标准梁动力性能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架设角反射器;进行桥梁竖向动位移监测;进行桥梁横向动位移监测;进行墩顶及支座的横向位移监测;进行铁路标准梁的横竖向自振频率识别;进行铁路标准梁动力性能检验。本发明安装方便,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检测全过程不需要在梁底布置数据传输及供电线缆,减小施工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可适应复杂环境,不受光纤、粉尘和烟雾影响。本发明实现对铁路标准梁动力性能快速检测,解决了传统检测方式检测能力有限、检测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铁路标准梁动力性能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与相关规范要求紧密结合,提高了现有铁路标准梁性能检测水平。

    一种位移传递式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65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010921801.7

    申请日:2020-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移传递式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监测点钻孔及引线槽开槽、底部法兰盘、测杆、测杆套管安装入孔、钻孔回填至孔口以下一定深度、位移传递与误差控制线缆分别穿入线缆套管、将位移传递线缆套管与顶部法兰盘固定、将位移传递线缆与测杆顶端固定、误差控制线缆引出端与其套管引出端固定、孔口固定以及位移传递与误差控制线缆套管绑扎呈束并顺槽外引、位移传递与误差控制线缆及套管的测数端分别安装固定于测数套管、千分表插入测数套管进行测数、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并形成监测报告。本发明提高路基变形监测精度,回避了传统水准方法以及自动监测方法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提高了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降低了监测成本。

    基于应变模态的高速铁路32米标准梁动挠度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313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429025.3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变模态的高速铁路32米标准梁动挠度监测方法,包括:基于列车荷载偏载分布的特点,采用基于振型叠加法的模态应变理论建立了考虑测点至等效中性层距离修正的“应变‑动挠度”模型,应变测点距箱梁截面等效中性层的距离和模态矩阵振型阶数的选取,对建立的应变‑动挠度变换模型的重构精度有显著的影响,利用Ansys数值模拟来对列车偏载作用下应变测点距箱梁截面等效中性层的距离进行修正,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模态矩阵振型阶数的选取进行优化,通过UM多体动力学仿真数据集和实际动载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发明提高了桥梁健康监测实时预警子系统智能识别的自动化、智能化、准确性和鲁棒性。

    一种桥梁预应力张拉变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053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950551.X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预应力张拉变频控制方法。所述桥梁预应力张拉变频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张拉千斤顶的实时数据并对所述实时数据进行整体计算分析;将所得的整体计算分析结果分别与获得的各张拉千斤顶的所述实时数据进行单体计算分析;分别将所得的单体计算分析结果进行PID调整;分别将完成PID调整后的所述单体计算结果与理论张拉力值进行叠加;根据完成PID调整后的所述单体计算结果与理论张拉力值的叠加结果分别对对应的所述张拉千斤顶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一种桥梁预应力张拉变频控制方法,响应速度快,调节动作迅速,可以消除张拉控制力施加过程中的余差,并且张拉过程中张拉力变化曲线平稳连续,没有顿挫感,便于控制。

    一种复杂背景下的全景图像拼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9331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0817433.6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杂背景下的全景图像拼接方法,如下:在RGB颜色空间用高斯混合模型对原始图像进行建模,去除图像背景像素;对完成背景去除的图像构建多尺度空间,检测图像的局部特征点;采用快速最近邻搜索匹配算法对相邻图像之间的局部特征点进行初步匹配;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对误匹配的特征点进行筛选,以特征点经过单应性变换与匹配特征点之间距离的平方等于4.0为筛选阈值,获取准确匹配结果;根据单应性矩阵对相邻图像进行位置变换拼接图像;采用直接平均融合法处理图像间的重叠区域,生成全景图像。本方法能够实现复杂背景下的全景图像拼接,消除了大视差图像中背景区域对全景图像拼接的干扰,极大地降低了全景图像获取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