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车辆空调通风系统及城轨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554314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013265.X

    申请日:2015-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轨车辆空调通风系统及城轨车辆,包括空调机组、送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在空调机组上开有送风口和回风口,空调机组固定安装在车体钢结构上,将客室内的侧顶板和/或中顶板与车体钢结构围成的空间作为送风风道,在相应的侧顶板和/或中顶板上设置有向客室内送风的车内送风口及车内回风口,空调机组的送风口及车内送风口均与送风风道连通,车内回风口通过所述回风风道与空调机组回风口连通。本发明合理利用内装顶部空间,解决了客室顶部无法布置送风风道问题,同时可省去单独的风道结构,利用内装顶板与车体之间的空腔进行送风,减轻了重量并节省了成本,而且可以降低顶板与车体之间的高度,进而降低整车的高度,满足车辆限界的要求。

    安装有超薄空调机组的城轨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554313B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510013158.7

    申请日:2015-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空调机组及安装有该空调机组的城轨车辆,空调机组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开设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两套独立的制冷制热系统,两套制冷制热系统呈对称结构布置,每套制冷制热系统包括两台压缩机、两个冷凝器、两个蒸发器、两个膨胀阀、两个蒸发风机,一个冷凝风机及两个电加热器,每套制冷制热系统配备一套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集成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本发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将控制器集成在空调机组的壳体内,省略了现有城轨车辆技术中单独的空调控制柜,节省了车辆内部的空间。

    一种车下安装的轨道车辆空调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4527684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410743312.1

    申请日:2014-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下安装的轨道车辆空调机组,为单元式空调机组,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分为室内侧和室外侧,在所述室外侧安装冷凝器、冷凝风机及压缩机,在所述壳体对应设备舱两侧裙板进风口的两个侧壁上开设冷凝进风口,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开设冷凝出风口,所述冷凝风机靠近底壁的冷凝出风口位置设置,所述冷凝器为两个,分别靠近两侧的所述冷凝进风口设置。本发明增加了冷凝器的数量,更改了冷凝进出风方式,使空调冷凝进风面积增加了1倍,从而增加空调冷凝风量,提升空调高温时的制冷效果,提高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运营时旅客乘坐的舒适性。

    一种高速动车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0739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41364.3

    申请日:2014-0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动车组换气装置的控制方法,将车外环境温度至少分成低、高二个温度区间;当车外环境温度在所述低温度区间内时,根据车辆运行速度控制换气装置的风机运转频率,当车辆运行速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控制所述换气装置的风机以高速运转频率运转,当车辆运行速度小于设定值时,降低所述换气装置风机的运转频率;当车外环境温度在所述高温度区间内时,控制所述换气装置的风机以低于所述高速运转频率的一个恒定频率运转。本发明根据车速和车外温度对换气装置进行控制,可以降低车辆低速运行时的噪音及在高温环境下运营时空调的新风热负荷。

    具有主动压力保护功能的顶置式空调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3625491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310326476.X

    申请日:2013-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主动压力保护功能的顶置式空调机组,安装于车顶,包括一壳体,壳体内通过二个第一隔板分隔成室内腔、室外腔和换气腔,所述换气腔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成新风腔及废排腔,所述新风腔设置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和新风高压风机,在所述废排腔设置有废排入口、废排出口、废排高压风机及废排低压风机,所述新风出口通过风道与所述室内腔连通,所述废排入口通过风道与车厢内的废排回风口连通。本发明将顶置式空调机组与具有主动式压力保护功能的换气装置集成为一体,在长、大隧道内高速运行及列车高速交会条件下可以连续换气并稳定车内压力,提高空调舒适性。同时还可以简化换气装置与空调机组之间的连接风道,使整机的结构更为紧凑,降低了整机的重量,满足高速铁路车辆对轻量化越来越高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