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93448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319182.5
申请日:2011-10-20
申请人: 东北大学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IPC分类号: G01N33/1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选择性定量采集水中Cd的方法。其要点是使用1-100mg对Cd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的分子印记聚合物,将其与半透膜或水凝胶一同置于采集装置中,用纤维素薄膜密封好,然后将该装置在水环境中放置1小时到1年,取出装置,测定砷的浓度,并计算放置时间内水体中Cd的平均浓度。本发明方法经济实用,采集装置简单,大量减少人工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是对于现有的人工采集环境体系样本方式是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02393448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110319182.5
申请日:2011-10-20
申请人: 东北大学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IPC分类号: G01N33/1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选择性定量采集水中Cd的方法。其要点是使用1-100mg对Cd具有特异选择性结合的分子印记聚合物,将其与半透膜或水凝胶一同置于采集装置中,用纤维素薄膜密封好,然后将该装置在水环境中放置1小时到1年,取出装置,测定砷的浓度,并计算放置时间内水体中Cd的平均浓度。本发明方法经济实用,采集装置简单,大量减少人工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是对于现有的人工采集环境体系样本方式是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01941018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10248670.7
申请日:2010-08-09
申请人: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天津鼎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观赏植物红苋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镉污染土壤上(包括湿地)种植一种红苋(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保藏,品种名称:J589193),通过该红苋根系大量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镉,并将其转移至植株地上部,当植物长到营养生长末期或者地上部生物量最大时,将植物地上部分从污染土壤上移走并妥善处理,通过反复种植该植物和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实现连续提取、去除土壤中镉的目的。本发明利用富集植物红苋修复治理镉污染土壤,具有效率高、费用低、操作性强、易于推广应用、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而且在污染场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景观美化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154153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010600935.5
申请日:2010-12-22
申请人: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IPC分类号: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微生物修复技术,具体涉及铯污染环境微生物富集与去除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筛选、分离自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耐重金属菌株Burkholderia sp.D54应用于放射性核素铯污染的微生物修复,菌株Burkholderia sp.D54能在含铯为50mM的培养基中生长,在含铯1mM的培养基培养3天收集到干重菌体0.1737±0.0017g,铯的富集量达45±3.85mg g-1(干重菌体),培养基中铯的去除率为58.77%。菌株Burkholderia sp.D54对放射性核素的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应用于放射性核素铯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具有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960956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248644.4
申请日:2010-08-09
申请人: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天津鼎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控制污染土壤上叶菜类蔬菜蓄积镉的方法,涉及环境保护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和农产品安全领域。本专利提供利用叶片数判定镉污染土壤上种植蔬菜的最佳收获时间。在含低浓度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叶菜类蔬菜(如生菜)进行植物修复时,待该蔬菜叶片长至16片叶时,生物量积累也比较大,即可以进行收获,从而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在含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叶菜类蔬菜作农作物食用时,应在蔬菜长至12片叶左右的生长旺盛期,而避开蔬菜生长至16片时进行收获,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该方法具有便捷、快速、无损耗和不破坏样品的优点,不仅优化了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同时也对低浓度镉污染土壤上的农产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1941018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48670.7
申请日:2010-08-09
申请人: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天津鼎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观赏植物红苋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在镉污染土壤上(包括湿地)种植一种红苋(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保藏,品种名称:J589193),通过该红苋根系大量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镉,并将其转移至植株地上部,当植物长到营养生长末期或者地上部生物量最大时,将植物地上部分从污染土壤上移走并妥善处理,通过反复种植该植物和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实现连续提取、去除土壤中镉的目的。本发明利用富集植物红苋修复治理镉污染土壤,具有效率高、费用低、操作性强、易于推广应用、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而且在污染场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景观美化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671636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70348.7
申请日:2009-09-04
申请人: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摘要: 一种抗重金属植物促生菌及其制剂施用方法。属重金属污染环境生物修复领域。本发明菌株D54保藏号为CGMCC No.3223,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较高抗性,其中对Pb2+、Cd2+、Cu2+、Zn2+抗性分别达到800mg/L、1500mg/L、150mg/L和2500mg/L。另外,菌株D54具有产生植物生长激素(IAA)、产生1-氨基-1-羧基环丙烷(ACC)脱氨酶、分泌嗜铁素(Siderophore)、溶解无机磷酸盐、固氮等植物促生作用及拮抗植物病源菌入侵等生物防治功能。能显著提高施用植物生物量,提高其抗病抗逆性。本液体制剂有效活菌数量达到10-20亿个/毫升,固体制剂有效活菌数量达10亿个/克。液体制剂稀释100倍后浸种1-2小时,待种子发芽2-3周后浇灌稀释后液体制剂1-2次(10ml/kg),能有效提高植物活菌侵染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960956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010248644.4
申请日:2010-08-09
申请人: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天津鼎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控制污染土壤上叶菜类蔬菜蓄积镉的方法,涉及环境保护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和农产品安全领域。本发明提供利用叶片数判定镉污染土壤上种植蔬菜的最佳收获时间。在含低浓度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叶菜类蔬菜(如生菜)进行植物修复时,待该蔬菜叶片长至16片叶时,生物量积累也比较大,即可以进行收获,从而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在含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叶菜类蔬菜作农作物食用时,应在蔬菜长至12片叶左右的生长旺盛期,而避开蔬菜生长至16片时进行收获,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该方法具有便捷、快速、无损耗和不破坏样品的优点,不仅优化了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同时也对低浓度镉污染土壤上的农产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165899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010600934.0
申请日:2010-12-22
申请人: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摘要: 利用植物促生菌与CO2联合作用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方法,本发明属于放射性核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植物促生菌与二氧化碳施肥联合作用提高植物修复放射性核素铯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利用美洲商陆和籽粒苋修复放射性核素铯污染土壤时,通过二氧化碳施肥,同时接种能忍耐高浓度铯的植物促生菌,利用二氧化碳诱导和微生物联合作用,促进美洲商陆和籽粒苋的生长,显著提高修复植物美洲商陆和籽粒苋的地上部生物量,同时增加美洲商陆和籽粒苋地上部铯的吸收量,从而加速放射性核素铯污染土壤植物修复速率,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最终达到恢复土地生产力,促进地区景观和谐、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2180562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57025.1
申请日:2011-03-10
申请人: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C02F9/14
摘要: 一种基于速生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系统领域。该系统是由,沉淀池进水口、沉淀池出水口、栅格网、贮泥池、出泥口、沉淀池底部倾斜角、厌氧储水池进水口、厌氧储水池出水口、水闸、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密闭井盖、出泥/排气口、厌氧储水池底部倾斜角、输水主管道、输水支管道、滴灌系统和速生柳组成。本系统基于速生柳叶片蒸腾耗水零排放污水处理和根系、土层、及根际微生物净化污水的原理,同时也结合了速生柳经济、美观、低碳等优势,即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的需求,同时还净化了空气,减少了C排放、丰富了生态系统,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速生柳种植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科学合理的设计,融净化污水、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一体,使本系统达到净化、景观化、生态化和资源化的目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