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线路平面交叉处联锁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3232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78597.1

    申请日:2024-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线路平面交叉处联锁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基于计算机联锁CBI,在无跨线运营需求的场景下,将平面交叉等效为两组虚拟单开道岔,并根据线路条件,选择将等效后的单开道岔作为单动道岔;或与其他道岔构成双动道岔;或将相关道岔整体作为同动道岔处理。能够实现非跨线进路办理及敌对进路防护。在无跨线运营需求的场景下,在尽可能适应现有的计算机联锁逻辑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软件逻辑实现控制功能,无需增加道岔、转辙设备、电缆等额外设备,改造成本低、不增加运营维护工作量,不增加系统风险点。

    一种联锁间跨场进路的解锁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33130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27599.0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锁间跨场进路的解锁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前场CBI和后场CBI建立前场发往后场第一出站口的第一跨场进路;在前场发往所述第一出站口的在前列车驶出所述第一跨场进路的接近区段压入所述第一跨场进路的第一内方区段时,前场CBI解锁所述接近区段;前场CBI和后场CBI建立前场发往后场第二出站口的第二跨场进路;在前场发往所述第二出站口的在后列车压入所述第二跨场进路的接近区段时,前场CBI根据关键道岔的道岔状态和所述在后列车的行进方向,向后场CBI发送所述接近区段的虚拟状态,后场CBI根据所述虚拟状态确定向所述第一出站口发车的进路是否可以解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现场跨场作业频繁时的运输效率。

    一种场联进路编码一致性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列控中心

    公开(公告)号:CN11465527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369303.5

    申请日:2022-04-0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轨道交通领域,提供了一种场联进路编码一致性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列控中心,当多个列车场组成的场联进路轨道区段内出现轨道占用信息,判断轨道占用信息是否异常;当判断轨道占用信息异常的时候,生成列车异常压入标志;根据列车异常压入标志,向列车统一发送控制场联进路的禁止码。在场联进路涉及的多个列控中心之间增加传递对方信号机列车压入标志;另外,列控中心还增加采集相邻列控中心范围内相邻的轨道区段状态,用于判断本列控中心信号机处列车是否正常压入;将上述两种判断列车是否正常压入的技术方法综合,以此来解决现在场联进路中多个列控中心发送的控制编码不一致的问题,实现多个列控中心在故障场景下发码统一。

    一种虚拟编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5878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59237.1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列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虚拟编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调度指挥系统、地面安全控制设备及至少两辆列车的车载列控设备,所述车载列控设备包括ATP模块;其中,所述调度指挥系统,被配置为根据列车运行计划生成编队信息;所述地面安全控制设备,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编队信息的合法性;及根据合法编队信息生成编队指令;所述车载列控设备,被配置为:基于所述ATP模块处理所述编队指令,实现其所在列车与其他列车的虚拟编队。本公开给出的方案中采用移动授权和安全包络间隔双曲线线防护,实现列车安全防护,通过地面安全设备实现列车编队的控制,实现编队命令和信号授权的有机融合,简化降级流程。

    一种下坡道延续进路跨场设置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0618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33242.1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坡道延续进路跨场设置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当需要办理跨场延续时,向第一场站发送跨场延续信号;所述第一场站接收到所述跨场延续信号后,办理第二场站至第一场站的延续进路;所述延续进路符合设定条件时,向所述第二场站发送接车进路办理信号;根据所述接车进路办理信号办理所述第二场站的接车进路。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6‰下坡道延续进路设置更加完整,延续进路办理的可选择项也增加了运输作业的灵活性,既保证了接车场站首端信号机至接车股道的接车带延续进路的完整性,也提高了车站咽喉区跨场作业的通过能力。

    一种提高股道使用效率的方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53748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43655.0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股道使用效率的方法、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调车信号机和股道确认按钮;通过调车信号机控制长编组列车接车作业和短编组列车连续接车作业;通过股道确认按钮控制调车信号机及解锁进路,提高股道使用效率。采用长、短接车进路的方式,可以在股道中间设置有阻挡列车功能的调车信号机将股道分割为两个区段;在接车至股道末端后,仍可办理短接车进路使后续列车可以停放在股道近端;同时在对应股道设置股道确认按钮,用于关闭股道中间信号以及解锁进路,联锁使用股道确认按钮关闭股道中间信号以及解锁进路,在车站改变接车作业意图时提供一种新的进路方法,提高股道作业效率。

    一种下坡道延续进路跨场设置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06189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533242.1

    申请日:2022-05-1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坡道延续进路跨场设置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当需要办理跨场延续时,向第一场站发送跨场延续信号;所述第一场站接收到所述跨场延续信号后,办理第二场站至第一场站的延续进路;所述延续进路符合设定条件时,向所述第二场站发送接车进路办理信号;根据所述接车进路办理信号办理所述第二场站的接车进路。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6‰下坡道延续进路设置更加完整,延续进路办理的可选择项也增加了运输作业的灵活性,既保证了接车场站首端信号机至接车股道的接车带延续进路的完整性,也提高了车站咽喉区跨场作业的通过能力。

    一种基于列车群组的控制方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9694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267318.2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列车群组的控制方法、系统,列车采用群组控制的方式,进一步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行车密度,本发明提出基于相对实时速度、连续空间距离及群组自适应调整相融合的MB‑VG控制方法,构建绝对时间‑相对速度‑动态位置模型,实现列车群组控制系统。系统是将列车按照列车群来控制的,统筹协调各列车,进而获取群体的最优化。从而在不增加轴重,不增加列车长度的前提下,仅通过列车控制系统的改变,实现大幅提高行车密度,获得最大运力。本发明的列车群组控制方法时间空间都更加细分,更好地缩短追踪间隔,提高追踪密度;同时考虑群组控制,协同控制更能发挥集体效益。

    一种基于列车群组的控制方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9694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267318.2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列车群组的控制方法、系统,列车采用群组控制的方式,进一步缩短行车间隔,提高行车密度,本发明提出基于相对实时速度、连续空间距离及群组自适应调整相融合的MB‑VG控制方法,构建绝对时间‑相对速度‑动态位置模型,实现列车群组控制系统。系统是将列车按照列车群来控制的,统筹协调各列车,进而获取群体的最优化。从而在不增加轴重,不增加列车长度的前提下,仅通过列车控制系统的改变,实现大幅提高行车密度,获得最大运力。本发明的列车群组控制方法时间空间都更加细分,更好地缩短追踪间隔,提高追踪密度;同时考虑群组控制,协同控制更能发挥集体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