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91492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69012.4
申请日:2015-02-1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27/0012 , H04B1/7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跳频信号识别方法,用于在复杂航天器检测现场,利用平滑伪维格纳分布,从杂乱的电磁环境频谱中识别出航天器测控通信中的跳频信号,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输入信号进行划分获得滑动重叠窗口,从而获得平滑伪维格纳分布;步骤二,基于平滑伪维格纳分布获得跳频脊线,并对跳频脊线进行求商差运算,从而得到突变脉冲;步骤三,根据突变脉冲,计算每个突变脉冲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对跳频周期的估计;以及步骤四,对跳频周期的估计进行参数阈值迭代,从而识别出跳频信号与定频信号。因此,本发明可以在低信噪比下实现对微弱的跳频信号进行特征识别,在-9dB以上可以达到很高的识别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3855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262139.4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6F30/25 , G06F16/27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星表材料在轨剂量分布的地面辐照试验方法,包括:基于卫星轨道参数和设计寿命,分析卫星在寿命期内遭遇的包含低能等离子体的电子和质子能谱;基于星表材料面密度、应用状态以及轨道上的粒子能谱,分析星表材料在轨剂量‑深度分布曲线;计算地面容易获得的单能质子或电子在材料中沉积的电离剂量随深度分布数据,形成地面试验单能粒子剂量分布数据库;基于星表材料的在轨剂量‑深度分布曲线,从试验粒子数据库中挑选合适的粒子能量、粒子类型及总通量,使选取的试验粒子产生的剂量‑深度分布曲线组合后,完整包络星表材料厚度范围内的在轨剂量‑深度分布曲线;基于此,本发明完整重现星表材料在轨服役期间遭受的电离剂量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07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62559.2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CN)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轨卫星遭遇极光电子的预示方法,包括:按固定的时间间隔,计算极轨卫星在轨运行的空间位置地理坐标;将极轨卫星的空间位置地理坐标转换为地磁坐标;基于极光带边界模型,输入地磁活动Kp指数,确定极光带区域的极向和赤道向边界;基于极轨卫星的地磁坐标和极光带区域,确定极轨卫星位于极光带区域内的轨道位置,得到极轨卫星位于极光带区域中的最长持续时间以及极轨卫星遭遇极光电子的概率。本发明可以实现对近地极轨卫星在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遭遇极光电子的空间位置、持续时间及遭遇概率进行快速分析,为评估极轨卫星充放电风险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07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262559.2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轨卫星遭遇极光电子的预示方法,包括:按固定的时间间隔,计算极轨卫星在轨运行的空间位置地理坐标;将极轨卫星的空间位置地理坐标转换为地磁坐标;基于极光带边界模型,输入地磁活动Kp指数,确定极光带区域的极向和赤道向边界;基于极轨卫星的地磁坐标和极光带区域,确定极轨卫星位于极光带区域内的轨道位置,得到极轨卫星位于极光带区域中的最长持续时间以及极轨卫星遭遇极光电子的概率。本发明可以实现对近地极轨卫星在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遭遇极光电子的空间位置、持续时间及遭遇概率进行快速分析,为评估极轨卫星充放电风险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43855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262139.4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6F30/25 , G06F16/27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星表材料在轨剂量分布的地面辐照试验方法,包括:基于卫星轨道参数和设计寿命,分析卫星在寿命期内遭遇的包含低能等离子体的电子和质子能谱;基于星表材料面密度、应用状态以及轨道上的粒子能谱,分析星表材料在轨剂量‑深度分布曲线;计算地面容易获得的单能质子或电子在材料中沉积的电离剂量随深度分布数据,形成地面试验单能粒子剂量分布数据库;基于星表材料的在轨剂量‑深度分布曲线,从试验粒子数据库中挑选合适的粒子能量、粒子类型及总通量,使选取的试验粒子产生的剂量‑深度分布曲线组合后,完整包络星表材料厚度范围内的在轨剂量‑深度分布曲线;基于此,本发明完整重现星表材料在轨服役期间遭受的电离剂量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7632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25049.7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航天器综合电子软件基于模型的测试系统,包括:前端通信模型;所述前端通信模型为可变子系统,所述可变子系统由变体控制项控制其处于模型在环测试或硬件在环测试两种模式;现模型在环验证,在通过模型在环验证后,自动生成嵌入式综合电子软件代码,经编译后可直接运行在综合电子硬件设备或虚拟仿真软件上进行硬件在环验证,最大程度的复用了以往基于文档开发模式下的组织资产,打通了地面测试平台软件与模型之间的接口,解决了航天器综合电子软件模型仿真验证效率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