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004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48038.1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扫描测量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数字摄影激光扫描装置,包括无人机及设置在无人机底端的防护罩;防护罩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呈环形并且其内侧面为向内凹陷的弧面体结构,安装壳体的内侧同轴设置有圆球,圆球与安装壳体之间卡接有多个滚珠,多个滚珠均转动设置在安装壳体的内壁上,安装壳体的外壁上连接有多个减震装置,圆球的底端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上设置有转动杆,转动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的伺服电机,转动座上设置有配重,转动杆的底端连接有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上设置有相机模组和激光雷达模组。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能够减小相机模组和激光雷达模组的晃动幅度,保证测得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22339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0327099.5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垦土地浅埋地埋管深度的提取方法,包括:垂直于地埋管分布方向布设探地雷达测线,采用高频探地雷达天线进行探测,获取研究区域的原始雷达图像;建立基于方差统计学的方法,提取地埋管在雷达图像上的目标区域;计算相邻回波信号的相似程度和相关系数,提取管线目标的反射特征曲线的特征点;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进行特征点的曲线拟合,获取反射特征曲线的顶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埋管管径,通过最小二乘算法,获取电磁波传播速度,最终可较为准确计算出地埋管的深度。该方法采用基于探地雷达的无损探测技术,可为我国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工程的验收提供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95565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94895.7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测绘系统及方法,包括用来测量距离的测距传感器和用来定位坐标的坐标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和坐标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无线发射装置的输入端,所述无线发射装置用于发射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所述无线发射装置的输出端无线连接远程接收端的输入端,所述远程接收端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显示装置、图像生成装置和校准装置,所述控制器将距离信号和坐标信号,通过图像生成装置进行转换成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呈现在显示装置上。本发明将设备测量出的信息,自动绘测并转换为使用者所指定的图像信息格式,无需测绘员手工画图,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094042B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610387012.3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1V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区采动损害与修复的模拟探测试验装置,包括框体、固定件、侧板,框体包括底板、立柱和加固板;底板包括由两个尺寸相同的木板组成的可分离的左底板和右底板,左底板和右底板前后侧边设有钻孔,通过螺栓使左底板和右底板铰接相连;底板的四角安装立柱,立柱固定在底板的边角上;框体的上部和立柱的中部均通过固定件安装有加固板;侧板呈上空的长方体状,侧板安置在框体内,不同方位的侧板以及侧板与框体间通过固定件相连。本发明可以作为研究探地雷达回波信号与采动覆岩结构变化、地裂缝以及损毁后土地复垦工程质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的载体,为煤矿区采动损害的监测与治理提供一种多用途的适宜装置和研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754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599586.7
申请日:2016-07-27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构土壤压实模型的构建方法,试图为探地雷达探测土壤压实度提供一种精细的室内模拟手段,该方法包括:搭建压实模型的刚性试验载体,组建试验载体的传感器监测系统,实现试验载体内部环境实时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以土壤压实度为主控因子,制备试验用土,采用不同的充填压实工艺,形成具有一定级差的、初始的压实度试验模型;采用高频探地雷达天线,“五点一线、静动结合”采集方式获取试验模型的雷达图像;利用方差统计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初始模型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以聚类个数,确定优化的充填系数,进而为建立压实度可识别、可区分的精细试验模型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13826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43498.9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1N33/24 , G05B19/042 , G01D21/02 ,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砂质土壤技术领域,具体为—种沙质土壤分析装置,装置本体和沙质土壤自动分析系统,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顶部贯穿至固定壳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杆,解决了现有的分析装置在进行分析时无法进行自动分析,当使用者需要分析不同地方的土质进行信息汇总时,需要一遍一遍的更换土质进行分析,同时使用者在对图土质进行分析后,采集的标本不能进行整体的收集,由于土地的沙化越来越严重,没有很好的办法使土壤保持肥力,从而导致许多土壤无法种植植被,减少了对土壤分析时的便捷性和保持土壤肥力的保持性,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02233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7099.5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36 , G06K9/3233 , G06K9/46 , G06K9/4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垦土地浅埋地埋管深度的提取方法,包括:垂直于地埋管分布方向布设探地雷达测线,采用高频探地雷达天线进行探测,获取研究区域的原始雷达图像;建立基于方差统计学的方法,提取地埋管在雷达图像上的目标区域;计算相邻回波信号的相似程度和相关系数,提取管线目标的反射特征曲线的特征点;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进行特征点的曲线拟合,获取反射特征曲线的顶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埋管管径,通过最小二乘算法,获取电磁波传播速度,最终可较为准确计算出地埋管的深度。该方法采用基于探地雷达的无损探测技术,可为我国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工程的验收提供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13826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443498.9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1N33/24 , G05B19/042 , G01D21/02 ,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砂质土壤技术领域,具体为—种沙质土壤分析装置,装置本体和沙质土壤自动分析系统,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顶部贯穿至固定壳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活动杆,解决了现有的分析装置在进行分析时无法进行自动分析,当使用者需要分析不同地方的土质进行信息汇总时,需要一遍一遍的更换土质进行分析,同时使用者在对图土质进行分析后,采集的标本不能进行整体的收集,由于土地的沙化越来越严重,没有很好的办法使土壤保持肥力,从而导致许多土壤无法种植植被,减少了对土壤分析时的便捷性和保持土壤肥力的保持性,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8759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590605.3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质自动监测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移动装置和箱体,箱体位于移动装置上方并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箱体的顶端开口,箱体的底端内壁开设截面为燕尾型的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配合设有数块截面为燕尾型的滑块,数块滑块的顶端通过一个第一齿圈固定连接,箱体的底端内壁一侧固定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顶端固定安装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能与第一齿圈啮合配合,第一齿圈的顶端固定安装数根竖向的支撑杆,数根支撑杆以第一齿圈的圆心均匀分布。通过本发明无需采集人员蹲在湖边进行收集,或者也无需采集人员坐船在湖面上收集,提高安全性,并且能对不同层次的水质进行采集,使检测效果更为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38895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471941.7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炭资源井工开采的土地破坏特征的立体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观测基点与坐标控制体系;布设简易的加密观测站;布设刚性测斜管;布设位移传感器阵列;观测方案的分部设计。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现有高强度开采工艺的特点,以现代测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为主要手段,在开采的全过程中,将浅地层移动变形以及地裂缝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在工作面尺度上,对土地破坏特征进行系统、动态、精细的监测,所获数据丰富,具备精度高、时效性强的特点,能够获取浅地层移动变形规律和地裂缝发生发育规律,可为该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夯实数据基础,为制定科学的土地复垦施工工艺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