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833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66083.2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变换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减小容值的共地型开关电容多电平逆变器。本发明包括直流输入端、多电平交流输出端、功率开关管S1、功率开关管S2、功率开关管S3、功率开关管S4、功率开关管S5、功率开关管S6、功率开关管S7、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采用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方式进行控制各功率开关管和电容,电容C1、电容C2按脉宽调制频率交替充放电,电容电压纹波与所述开关频率成反比,通过提高开关频率可减小电容容值。本发明能够解决光伏系统中的漏电流问题,缩短了电容放电时间,减小了逆变器体积,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29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110787678.9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远景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执行依赖启发式动态规划的风电机组变下垂控制方法。针对湍流风速导致风轮转速和气动功率不断变化,影响风电机组对电网频率的支撑能力,导致固定的下垂系数难以适应变化的工况的问题。该方法首先建立了风电机组下垂控制模型;然后建立根据风机转速的变化的下垂系数动态调整模型;进一步建立基于ADHDP方法的下垂系数修正模型;最后结合以上模型合成智能变下垂控制模型,输出电磁功率参考值。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应对湍流风速变化的随机性和风机频率支撑过程的非线性,动态修正下垂系数,使风电机组在维持自身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风轮动能为电网提供功率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92802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04938.8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F03D7/04 , H02J3/48 , H02J3/06 , G06F30/20 , F03D17/00 , G06F113/08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尾流解析灵敏度模型的风电场有功出力提升方法。针对传统优化方法忽视对风电场尾流影响机理探索的问题,本方法首先刻画风电场中不同位置风机的尾流影响集合,构建风机有功出力关于工程可调节参数—桨距角的解析灵敏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描述风电场所有风机的灵敏度矩阵,并计算各台风机桨距角调节对风电场整体出力的解析灵敏度。当其高于所设阈值时,根据灵敏度计算各台风机的桨距角调节量,据此调节风机桨距角以提高风电场整体出力。本发明所构建的尾流解析灵敏度模型,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确定搜索方向、指导优化进程。在保证优化精度的同时,能够大幅提高优化速度,且具有较强的场景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6168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77671.5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F03D17/00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数时延模型的风电机组试验台时延辨识方法,首先获取风电机组试验台系统时延的整数阶,之后构建分数时延模型,并得到含时延的传动链连续模型;构建含分数时延的风电机组试验台等效传动链离散化模型,并对等效传动链离散化模型稳定性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时延与临界状态下模拟倍数之间的关系,完成时延辨识。本发明的方案与一般的时延测量或者辨识方法相比,可以不借助任何测量设备,不介入风电机组试验台系统的通信回路,在保证辨识方法的非侵入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时延辨识的精度,实现了低成本地时延准确辨识。
-
公开(公告)号:CN11243652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910786801.8
申请日:2019-08-2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风速波动的双馈风机柔直并网强迫振荡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为:建立风速波动模型;根据原双馈风机柔直并网系统的DAE方程,以风速为输入变量,双馈风机电磁功率为输出变量,得到系统新的DAE方程并线性化,建立输入变量到输出变量之间的传递函数,并对目标传函中的系统特征矩阵、系数矩阵进行求解;利用得到的目标传函的幅频特性对双馈风机柔直并网系统的强迫振荡进行分析。该方法将风速的扰动在小信号模型中作为输入变量,风机功率的波动看作输入变量经过系统后的响应,从而建立输入输出变量间的传递函数,便能在频域范围内对风机柔直并网的强迫振荡进行分析,解决了考虑风速扰动下的风机柔直并网强迫扰动特性分析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210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31698.7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流等效的风机动模实验平台转动惯量补偿方法。本发明从能量角度出发,通过在风机动模实验平台上复现实际风电机组的能量流向,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流等效的转动惯量补偿策略,获取风机动模实验平台的转动惯量,直接利用气动转矩和电磁转矩的理论值计算出补偿转矩,对实际下发的气动转矩指令进行计算修正,其次分别获取风机动模实验平台拖动侧和被试侧控制回路的通信时滞,最后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时延对齐模块的参数。与传统基于转速差分的转动惯量补偿策略相比,本发明提出的转动惯量补偿方法无需采集传动链信息,从根本上消除了加速度时滞,在模拟百倍数转动惯量风机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7088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176564.7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准确性的风电试验台控制周期选取方法及系统。针对风电机组试验台现有控制周期选取方法并未关注准确性的问题,本方法首先建立基于一阶滤波器的含时延转动惯量补偿策略的风电机组试验台传动链模型;然后对风电机组试验台传动链模型进行离散化,得到以高速侧转轴加速度为输出,以不平衡转矩为输入的z域传递函数H(z),并获取传递函数状态矩阵A;之后结合状态矩阵A,获得一个包含风电机组试验台参数在内的Lyapunov矩阵方程;最后求解Lyapunov矩阵方程,获取准确性最优的控制周期。该方法与常规的控制周期选取策略相比,能有效地提高试验台转速模拟的准确性,有利于风力机控制策略的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22117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0898624.5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收缩跟踪区间和减小转矩增益的风机转矩曲线法,针对低风速下大转动惯量风机难以及时响应湍流风速的快速变化而导致其跟不上最优转速的问题,该方法将风机传统最优转矩曲线法的两种改进方法——收缩跟踪区间法与减小转矩增益法联合优化,进一步优化最优转矩法。减小跟踪路程的收缩跟踪区间控制与提高风轮转速加速性能的减小转矩增益控制,此两种方法因为改进机理的不同而互不影响,甚至共同起到促进作用;本发明中二者的联合使风机获得更高的风能捕获效率,进一步优化风机的动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8677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324982.0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动态窗口法的移动机器人避障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移动机器人当前状态、运动参数、目标位置以及障碍物的分布情况,然后搜索移动机器人在速度空间约束下可达到的线速度与角速度,修改动态窗口法的评价函数,接着基于模糊强化学习选择最优路径,最后选择最优路径对应的速度指令,驱动移动机器人避障。本发明基于改进动态窗口法,在提高移动机器人运动轨迹稳定性与平滑性的同时,提高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避障能力,使移动机器人更具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2630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41213.X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智能变电站IEC 61850配置文件一致性测试方法,步骤如下:a、提出评判模板优劣的指标;b、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相对于目标的权重值;c、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待选模板进行模板优属性的评估。本发明的测试方法结合IEC 61850标准和一致性测试工程实际要求,首先从标准、技术和经济三个层面提出了评判模板优劣的指标,然后在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相对于目标的权重值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待选模板进行模板优属性的评估;该测试方法计算简便、建议合理,能够有效选定IEC 61850标准缺省模板,从而解决工程实际中由于标准模板缺失引起的设备通信互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