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甲醇燃料补燃的轴向分级涡扇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49495.3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甲醇燃料补燃的轴向分级涡扇发动机,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以高含碳量的航煤燃料作为原料时涡扇发动机碳排放高、整体NOx较高和热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轴向分级补燃,提高燃料利用率,提升推力,降低碳排放,改善涡扇发动机性能,优化了燃料在轴向位置上的分配,减少头部燃烧区的燃料量,同时可以灵活调控燃料在两级上的供给量,配合上更加合理的空气分配形式,可以有效降低整体NOx水平。通过补燃室中供应甲醇燃料来提高发动机性能,通过甲醇的补燃来减少航煤的使用,同时保障了推力的稳定。本发明更加环保,储运成本低,且作为液态燃料体系,可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

    一种采用燃料预冷的燃料电池电动增压喷气式推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343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50065.4

    申请日:2024-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燃料预冷的燃料电池电动增压喷气式推进系统,属于航空系统领域。解决预冷涡轮发动机结构复杂、压气机或泵与涡轮匹配困难、发动机变工况性能差以及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预冷器,热端入口与进气道的出口相连,热端出口与压气机的入口相连;第一分流器,入口与压气机的出口相连,一个出口与燃烧室的入口相连,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阴极出口与燃烧室的入口相连,压气机设置有与其共轴的第一高速电机;液氢储箱,出料口与氢泵入口相连,氢泵一个出口经第一阀门与预冷器的冷端入口相连;第一高速电机、第二高速电机和第三高速电机均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电连接。它主要用于推进系统中进行使用。

    一种基于补燃燃烧的核能-化学能混合推进系统及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88360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78813.4

    申请日:2024-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补燃燃烧的核能‑化学能混合推进系统及飞行器,推进系统包括反应堆系统、核热换热器、泵、进气道、压气机、涡轮、补燃燃烧室、喷管、燃料储箱和阀门,反应堆出口与核热换热器的热端入口相连,核热换热器的热端出口与泵的入口相连,泵的出口与反应堆入口相连;进气道的出口与压气机的入口相连,压气机的出口与核热换热器的冷端入口相连,核热换热器的冷端出口与涡轮的入口连接,涡轮的出口与补燃燃烧室的入口相连,补燃燃烧室的出口与喷管的入口相连;燃料储箱的出料口与阀门的入口连接,阀门的出口与补燃燃烧室的入口相连。本发明在显著提高飞行器的续航时间的同时降低了发动机的燃料消耗。

    一种间冷器与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的联合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473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979518.9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联系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冷器与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的联合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间冷器与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的联合发电系统包括:低压压气机的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间冷器,热端与低压压气机的出气口连通,间冷器的冷端与液氨连通,低压压气机的热量将液氨加热分解制成富氢气体,间冷器的富氢气体出口与燃料电池的阳极入口连通,间冷器的冷却气体出口与高压压气机的冷却气体进口连通;燃烧室,气体入口与高压压气机的高压气体出口连通,燃烧室的进气口与天然气连通。提高燃气轮机的燃烧效率和发电系统总效率;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使得间冷器与燃料电池燃气轮机的联合发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输出功率均得到提高。

    基于醇基燃料制氢的高效率低排放化学回热涡轴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8122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54127.X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醇基燃料制氢的高效率低排放化学回热涡轴发动机,用以解决现有以高含碳量的碳氢燃料作为原料的涡轴发动机油耗率高、排放高、热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等问题。本发明发动机主要包括醇类燃料供给系统,用于提供燃料蒸气;去离子水供应系统,用于提供去离子水蒸气;重整反应系统,用于使燃料蒸气和去离子水蒸气混合反应,产生反应混合气体;以及核心机系统,用于使反应混合气体燃烧后做功产生动力;以及利用做功后的燃气为醇类燃料供给系统、去离子水供应系统和重整反应系统提供热能。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低压损无涡轮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8165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39041.1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低压损无涡轮混合动力系统,应用于航空动力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内壳体、外壳体,以及设置在内壳体中的气流通道、空气动力模块、燃料电池模块和尾喷管;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构成外涵道;气流通道位于内壳体前段,空气动力模块设置在气流通道;燃料电池模块位于内壳体中段,与空气动力模块电连接,且与气流通道出口端连通;尾喷管位于内壳体出口端,分别与燃料电池模块的出口端、外涵道连通。本发明通过对扩张段的流路设计、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布局设计和换热器的流路设计,减小了压力损失,降低了体积和质量,提高了系统效率和紧凑型。

    一种重整气涡轮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25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51459.2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重整气涡轮与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碳氢燃料经增压装置加压后,与经水泵加压的水混合、通入催化燃烧与碳氢燃料重整一体化装置中,碳氢燃料水溶液吸热重整,产生高温高压重整气,进入重整气涡轮进行做功发电,重整气涡轮出口的常温常压重整气通入高温PEMFC阳极,通过电化学反应发出电力;高温PEMFC阴阳极出口的尾气一并通入至催化燃烧与碳氢燃料重整一体化装置,通过燃烧反应释放热量,为重整反应提供热量。本发明提出的联合发电系统,通过燃料电池尾气催化燃烧与重整制氢一体化,并利用高温高压重整气涡轮发电做功,实现系统的温度梯级利用和部件高效匹配,提升系统的发电效率和能量密度。

    一种基于光热及尾气余热分解氨的掺氢内燃机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355084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1005041.0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热及尾气余热分解氨的掺氢内燃机发电系统,属于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传统发电系统无法整合太阳能、天然气、氨气以及内燃机进行发电且不论太阳能是否充足都能将液氨进行良好分解的问题。它包括储氨室、第一分流组件、第一化学换热器、第二化学换热器、第二分流组件、活塞式内燃机、发电机、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常温熔盐储存室、第三化学换热器、太阳能聚光器和高温熔盐储存室,储氨室的出口端与第一分流组件的进口端连通,活塞式内燃机上设有天然气进气口和进空气阀门,太阳能聚光器的出口端与高温熔盐储存室的进口端连通,高温熔盐储存室的出口端与第一化学换热器的热端进口连通。它主要用于发电使用。

    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壁面液态金属与燃料内外复合双层冷却通道结构及超燃冲压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61814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14193.X

    申请日:2023-0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燃冲压发动机壁面液态金属与燃料内外复合双层冷却通道结构及超燃冲压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壁面液态金属与燃料内外复合双层冷却通道结构,包括:本体;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设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设有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内设有第一冷却介质,所述第二冷却结构内设有第二冷却介质;利用第一冷却介质的强换热能力快速高效地将燃气传递的热量转移并传递给第二冷却介质,通过第一泵体改变第一冷却介质流量,可以主动控制燃烧室壁面的温度分布,调节燃气向壁面的散热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