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560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42640.4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网关机核心业务建模需求的抽象过程可视化表达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梳理网关机核心业务功能,每个核心业务功能包含多个关键节点;按照网关机核心业务功能处理流程,对每个关键节点要素进行抽象提取,构建网关机功能机理逻辑与关键节点状态模型;厂站端调用系统应用进程解析网关机功能机理逻辑与关键节点模型,获取网关机核心业务功能逻辑结构,以可视化形式展示网关机核心业务功能处理流程及关键节点运行状态;所述系统包括核心业务模块,构建模块以及可视化模块。本发明有效提升了变电站监控系统整体运行可靠性,确保了变电站数据准确,远方操作可靠执行,既适用于新建厂站,也适用于运行厂站。
-
公开(公告)号:CN11482753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87499.0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4N7/18 , H04L41/0226 , H04L67/025 , H04L6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厂站端全景数据与监控系统应用的动态联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厂站端的全景模型数据中增加各数据的属性值,并通过一体化组态配置器对全模型数据进行源端管理,一体化组态配置器以模型记录接线端子信息(reference)为关键字,实现模型数据属性与监控数据库记录域的映射,通过模型数据与监控数据库的映射关系,进而自动实现对监控系统数据库数据和数据属性的一次性修改,监控系统各应用与数据库模型数据的动态关联,自动识别数据库数据和数据属性的变化,实现数据的动态加载。该方法减少了运维人员多处、重复修改数据的工作量,降低了人为干预的错误风险,提高运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0502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53594.1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设备金属锈蚀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样本采集模块、分层嵌套标注模块、目标检测模型训练模块以及检测结果整合模块;所述样本采集模块用于具有锈蚀缺陷的变电设备样本;所述分层嵌套标注模块对样本进行标注并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所述目标检测模型训练模块采用已标注的训练集对目标检测模型进行训练,获得变电设备锈蚀检测模型;所述检测结果整合模块将检测结果中所有相交检测框合并。本发明相比于传统标注方法训练得到的目标检测模型在变电设备锈蚀检测中有着更高的检测率和召回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309927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21132.1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远程运维中心与变电站的信息交互方法,包括主站侧和变电站侧,主站侧设有服务管理中心和远程运维中心,变电站侧部署变电站服务。在主、子站之间建立可以自由传输各种应用数据的信息高速公路,采用三层服务体系架构,包括公共服务层、高性能通用服务服务层及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部署在主站侧,服务管理中心作为运维中心和变电站服务信息交互的唯一通讯链路,通过调度数据网以及高性能通用服务,实现远程运维中心运维系统对变电站公共服务的远程调阅。
-
公开(公告)号:CN10761299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846148.0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电站远动转发数据远程校核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变电站、调度主站以及运维中心主站;调度主站与运维中心主站之间通过服务总线连接通信,调度主站和运维中心主站分别通过高性能的GSP(通用服务协议)与变电站连接通信。本发明可实现三种模式校核功能,一是在调度主站,直接实现主子站转发表数据的一致性校核;二是在主站侧的运维中心,运维中心主站分别与调度主站和子站进行交互,实现调度主站和变电站间转发表数据的一致性校核;三是在主站侧的运维中心,实现I、II区不同远动设备所有通道数据和转发表数据的一致性校核,本发明多重远程校核可切实地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82696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387341.3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厂站端全景数据的监控系统改扩建勿扰动方法,厂站在初次建设时,根据远景规模绘制全站全景模型数据,包括待扩建的线路间隔,在全站各间隔模型中增加是否参与逻辑运算的软压板信号,监控后台根据全景集成模型数据对数据库、图形画面、顺控票、五防联闭锁、报表和转发表进行一次性绘制并传动验收,对跨间隔测控和保护等设备进行全景的联闭锁逻辑配置;监控后台根据间隔模型逻辑运算软压板投入或者退出状态判断是否对当前间隔数据置有效态,测控和保护等设备根据跨间隔和本体间隔逻辑运算软压板投入或退出状态,判断对应间隔的联闭锁信号是否正常参与逻辑运算。通过以上方法,降低了厂站扩建工作的运行风险,缩减扩建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20502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0453594.1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设备金属锈蚀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样本采集模块、分层嵌套标注模块、目标检测模型训练模块以及检测结果整合模块;所述样本采集模块用于具有锈蚀缺陷的变电设备样本;所述分层嵌套标注模块对样本进行标注并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所述目标检测模型训练模块采用已标注的训练集对目标检测模型进行训练,获得变电设备锈蚀检测模型;所述检测结果整合模块将检测结果中所有相交检测框合并。本发明相比于传统标注方法训练得到的目标检测模型在变电设备锈蚀检测中有着更高的检测率和召回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191362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452669.4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设备油渗漏缺陷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其中检测方法包括模型训练阶段的缺陷区域检测模型训练方法和油污与水渍甄别模型训练方法,以及缺陷检测阶段的缺陷区域检测方法和油污与水渍甄别方法;检测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变电设备油渗漏缺陷区域检测模块和油污与水渍甄别模块。本发明借助训练的两个深度学习模型,将变电设备油渗漏缺陷检测分为二步完成,以获得更好的召回率和准确率,解决了以往方法及装置无法精准区分水渍和油污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7612998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710846148.0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变电站远动转发数据远程校核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变电站、调度主站以及运维中心主站;调度主站与运维中心主站之间通过服务总线连接通信,调度主站和运维中心主站分别通过高性能的GSP(通用服务协议)与变电站连接通信。本发明可实现三种模式校核功能,一是在调度主站,直接实现主子站转发表数据的一致性校核;二是在主站侧的运维中心,运维中心主站分别与调度主站和子站进行交互,实现调度主站和变电站间转发表数据的一致性校核;三是在主站侧的运维中心,实现I、II区不同远动设备所有通道数据和转发表数据的一致性校核,本发明多重远程校核可切实地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677534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0005385.X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服务总线的变电站站控层设备状态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站控层设备上开发服务进程,并作为服务端可通过服务总线向需要本设备状态指标参数的客户端发送数据;(2)在站控层设备上开发状态评估系统,并作为客户端通过服务总线获取服务端的状态指标参数;(3)通过权重指标量化设备指标参数的重要程度,再通过劣化度指标量化设备指标参数偏离正常值的劣化程度,并通过权重和劣化度指标对设备的指标参数进行扣分处理,最后对设备整体运行状态进行打分;(4)综合评估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并给出设备的检修建议。本发明基于服务总线采集设备运行的指标参数,能够实现变电站内跨区跨设备的异机互监视及互诊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