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7814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309448.6
申请日:2018-11-0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恒能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保证带有内置式热熔脱离组件的低压避雷器产品合格率的方法,属避雷器领域。其通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将内置式热熔脱离组件及接地引线固定在下极板的下端面上。既实现了设置有内置式热熔脱离组件的接地引线金属芯线与金属套筒底座之间可靠的机械紧固效果和电路连接功能,又能在低压避雷器出现内部故障时实现自动“热熔”断开和接地引线的快速“脱落”功能,确保故障避雷器能自动退出运行。其装配质量稳定,从而提高了带有内脱离组件的低压避雷器的生产效率,保证了带有内脱离组件的低压避雷器的产品合格率。可广泛用于1kV至0.5kV以下工作电压低压避雷器的设计、制造或运行维护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86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811308885.6
申请日:2018-11-0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恒能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H02G13/00
Abstract: 一种带电拆卸故障低压避雷器的方法,属避雷器领域。其将双头操作杆末端通过位于柜体底部的安装开孔处伸入现场柜内,将固定螺丝的头部嵌入双头操作杆末端的第二凹孔中,将固定螺丝从L型条状接地极横边上的螺丝孔中旋出;将双头操作杆的首端通过位于柜体底部的安装开孔处伸入现场柜内,将低压避雷器本体纳入双头操作杆首端的第一凹孔中,旋转双头操作杆,将低压避雷器本体从操作闸刀开关下方的内螺纹固定孔中旋出。其将原来的从现场柜正面拆卸避雷器的横向工作模式,改为通过从安装柜底部对低压避雷器进行拆卸操作的竖向工作模式,实现了低压避雷器的带电拆卸,大大方便了维修人员在现场迅速进行低压避雷器的维护和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0937814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1309448.6
申请日:2018-11-0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恒能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保证带有内置式热熔脱离组件的低压避雷器产品合格率的方法,属避雷器领域。其通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将内置式热熔脱离组件及接地引线固定在下极板的下端面上。既实现了设置有内置式热熔脱离组件的接地引线金属芯线与金属套筒底座之间可靠的机械紧固效果和电路连接功能,又能在低压避雷器出现内部故障时实现自动“热熔”断开和接地引线的快速“脱落”功能,确保故障避雷器能自动退出运行。其装配质量稳定,从而提高了带有内脱离组件的低压避雷器的生产效率,保证了带有内脱离组件的低压避雷器的产品合格率。可广泛用于1kV至0.5kV以下工作电压低压避雷器的设计、制造或运行维护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86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308885.6
申请日:2018-11-0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恒能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H02G13/00
Abstract: 一种带电拆卸故障低压避雷器的方法,属避雷器领域。其将双头操作杆末端通过位于柜体底部的安装开孔处伸入现场柜内,将固定螺丝的头部嵌入双头操作杆末端的第二凹孔中,将固定螺丝从L型条状接地极横边上的螺丝孔中旋出;将双头操作杆的首端通过位于柜体底部的安装开孔处伸入现场柜内,将低压避雷器本体纳入双头操作杆首端的第一凹孔中,旋转双头操作杆,将低压避雷器本体从操作闸刀开关下方的内螺纹固定孔中旋出。其将原来的从现场柜正面拆卸避雷器的横向工作模式,改为通过从安装柜底部对低压避雷器进行拆卸操作的竖向工作模式,实现了低压避雷器的带电拆卸,大大方便了维修人员在现场迅速进行低压避雷器的维护和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999068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36649.6
申请日:2025-04-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计及需求响应补偿评估的综合能源系统供能恢复方法及系统,评估不同恢复供能方案中各分区的可削减用能负荷补偿;利用不同恢复供能方案中各分区的收益、成本、可削减用能负荷补偿评估值、移动能源的运输成本以及风险成本,构成各分区供能恢复净收益;建立系统供能恢复优化模块,上层模型以所有分区供能恢复净收益总和最大为目标确定分区方案,根据移动能源实时调度优化分区方案;下层模型,基于优化分区方案,重新评估不同恢复供能方案中优化后各分区可削减用能负荷补偿,以更新后各分区供能恢复净收益最大为目标确定各分区供能恢复方案;迭代得到综合能源系统的最优分区以及各最优分区的供能恢复方案,实现了计及需求响应补偿评估的供能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99629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29387.9
申请日:2025-02-05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46 , H02J3/38 , H02J3/28
Abstract: 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方法及系统,以日前运行目标函数和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约束构建日前运行模型;以用户的用电成本和用热成本均最小时的日前运行目标函数作为月度运行目标函数;利用下传信道的运行状态变量修正用户负荷调整量约束中负荷调整量的上限和下限,同时修正设备机组出力约束中出力调整量的上限和下限;根据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的检修方案,对电网和热网联合运行约束进行修正;以月度运行目标函数、修正后的电网和热网联合运行约束、修正后的设备机组出力约束、储能设备运行约束以及修正后的用户负荷调整量约束,构建月度运行模型;月度运行模型的最优解作为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方案,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23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18060.1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新能源高占比城市电网灾前主动预防方法及系统,在决策窗口内设置电网灾前主动预防措施包括移动应急电源调度、网络拓扑调整与电源出力的组合调度;基于三层模型结构,建立主动预防决策模型,包括:以移动应急电源调度的代价为目标函数的上层预防模型、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停电场景构成的中层攻击模型、以网络拓扑调整与电源出力的组合调度下失负荷损失和弃电损失的总和为目标函数的下层预防模型;其中,下层预防模型的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包括:多孤岛电网模型的拓扑约束条件、短路容量比约束条件和惯量约束条件;利用主动预防决策模型确定电网灾前主动预防方案,实现城市电网形成的主动孤岛持续稳定运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17226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1059818.7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变电站采样数据质量综合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变电站内的合并单元数据、测控装置数据、PMU数据,形成变电站内统一时标下多源冗余的三相量测;采用变电站中多源冗余的三相量测以及变电站模型和断路器的实时开关状态来进行变电站三相线性状态估计,并使用加权最小二乘算法来求解状态估计问题;根据状态估计结果进行综合比对,使用Chi‑square检验判断测量量中是否存在不良数据,并应用最大归一化残差LNR方法来识别最可能的不良测量量,得出数据质量综合分析结果。本发明基于站内已有的一体化监控系统中的多间隔、多类型、可获取的采样数据,实现智能变电站采样数据质量分析综合评估,提升变电站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23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18060.1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新能源高占比城市电网灾前主动预防方法及系统,在决策窗口内设置电网灾前主动预防措施包括移动应急电源调度、网络拓扑调整与电源出力的组合调度;基于三层模型结构,建立主动预防决策模型,包括:以移动应急电源调度的代价为目标函数的上层预防模型、由自然灾害造成的停电场景构成的中层攻击模型、以网络拓扑调整与电源出力的组合调度下失负荷损失和弃电损失的总和为目标函数的下层预防模型;其中,下层预防模型的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包括:多孤岛电网模型的拓扑约束条件、短路容量比约束条件和惯量约束条件;利用主动预防决策模型确定电网灾前主动预防方案,实现城市电网形成的主动孤岛持续稳定运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8983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857127.9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在运电缆数字化在线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用户端获取用户输入的监测参数,包括非在运电缆型号、非在运电缆规格、非在运电缆长度、预期的监测频率,用户端对获取的参数进行合理性验证;用户端将所述监测参数配置指令发送至监测终端,初始化监测终端的监测设置,实现监测任务的准确启动和执行;用户端接收监测终端根据配置指令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并基于监测数据进行远程诊断,生成监测报告、故障提示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通过智能化的参数验证、实时数据采集、远程诊断和决策支持,显著提高了非在运电缆监测的准确性、效率和可靠性,确保了非在运电缆的预防性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