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0355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04149.8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的隔振降噪系统,包括:干式变压器本体通过第一减振机构和第二减振机构与隔音箱的内壁弹性连接;第一减振机构包括固定套筒、第一伸缩杆、第一减振弹簧和顶座,第一伸缩杆分别与固定套筒和顶座固定连接,第一减振弹簧套设于第一伸缩杆上;第二减振机构包括支撑底板、第二伸缩杆、第二减振弹簧和支撑顶板,第二伸缩杆分别与支撑底板和支撑顶板固定连接,第二减振弹簧套设于第二伸缩杆上;第一减振机构与第二减振机构的数量均为2个。本申请能解决现有技术操作手段单一,且易受限,缺乏高效性,导致隔振降噪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6391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198638.7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变压器线圈的绝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微弧氧化在金属材质的变压器线圈表面原位生成金属氧化物陶瓷层,金属氧化物陶瓷层具有硬度高、耐腐蚀以及耐候性好等性质,且原位生成的连接方式使其不易从线圈表面开裂脱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的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线圈所采用的电磁导线表面涂覆的绝缘树脂层强度、抗腐蚀性、工作温度差,不能满足变压器高功率输出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0357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94574.3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变压器线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干式变压器的线圈结构,包括低压线圈、高压线圈、支撑内套和支撑外套;高压线圈包覆设于低压线圈的外围上;支撑内套和支撑外套均设置于低压线圈的外周壁与高压线圈的内周壁之间;支撑内套套设于低压线圈的外周壁上;支撑外套贴设于高压线圈的内周壁上;支撑内套与支撑外套之间具有间隙通道;支撑内套的外周壁通过多个支撑桥与支撑外套的内周壁连接。本申请通过利用支撑内套和支撑外套分别对低压线圈及高压线圈进行辅助支撑,再结合支撑桥,从而不仅便于实现对低压线圈及高压线圈的绕制及装配,还通过支撑内套和支撑外套之间的间隙通道形成了散热通道,保证了散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78393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635023.1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IPC: G06F16/2458 , G06K9/62 , G06Q10/0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低压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采集和处理后的低压配电网数据建立低压配电网回路阻抗模型;S2、根据回路阻抗模型低压配电网短期运行状态评估分析;S3、根据回路阻抗模型低压配电网中长期运行状态评估分析;S4、基于改进雷达图的多指标评估。本发明实现了对低压配电网侧的运行状态评估,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配电网数据中,可以高效、深入地挖掘出有用价值,辅助电网人员进行运行决策;综合评价了配电网运行效果以及挖掘出配电网相关数据之间的隐含规律并实现可视化展示。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92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14622.3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网自动化自愈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自愈误合闸判别方法及判别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0.采集开关两侧电压Up信息、开关位置信息、遥控开入信息及手合操作开入信息;S20.开关位置由分变合,启动自愈误合闸判别程序,首先判断开关是否正常操作合闸;S30.根据合闸前是否有单侧失压信号判断开关是否误合闸;S40.开关合闸后,经延时判断单侧失压信号是否恢复:若未恢复,则发出自愈误合闸告警,或立即跳闸进行自纠错。本发明通过分析开关在正常状态下误合闸和单侧失压合闸情况下相关电气采样特征的差异,判别开关是否为误合闸,若判定为误合闸,则发出告警或进入自纠错逻辑,将误合闸开关分开,防止线路长时间电磁环网运行,提升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92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0814622.3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网自动化自愈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网馈线自动化终端自愈误合闸判别方法及判别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0.采集开关两侧电压Up信息、开关位置信息、遥控开入信息及手合操作开入信息;S20.开关位置由分变合,启动自愈误合闸判别程序,首先判断开关是否正常操作合闸;S30.根据合闸前是否有单侧失压信号判断开关是否误合闸;S40.开关合闸后,经延时判断单侧失压信号是否恢复:若未恢复,则发出自愈误合闸告警,或立即跳闸进行自纠错。本发明通过分析开关在正常状态下误合闸和单侧失压合闸情况下相关电气采样特征的差异,判别开关是否为误合闸,若判定为误合闸,则发出告警或进入自纠错逻辑,将误合闸开关分开,防止线路长时间电磁环网运行,提升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393082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205456.8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电镀槽系统,包括:通过待电镀线圈依次连接的放卷机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收卷机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设有用于盛电解液的电镀池,且电镀池的水平高度低于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水平高度;两个电镀池中均设有阴阳两极,阴阳两极分别与外接电源的负极和正极连接;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均设有牵引机构、进料口和出料口;待电镀线圈依次通过第一槽体的进料口、第一槽体的出料口、第二槽体的进料口及第二槽体的出料口。从而提高电镀处理效率,具有操作方便、稳定可靠、加工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08524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907086.0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配电网验电闭锁系统,包括信息处理单元、验电防误主机、交互装置、智能解锁钥匙和验电防误锁,其中验电防误主机根据信息处理单元处理得到的信息生成所有需要进行电容验电的验电防误闭锁逻辑并通过交互装置将需要进行操作的封闭柜验电防误闭锁逻辑和电容电压信息传递给智能解锁钥匙,利用智能解锁钥匙与验电防误锁实现对换流站接地操作和封闭柜柜门的安全解锁操作。本发明基于对封闭式换流阀各个子模块电压的读取和信息处理,能够有效解决柔性直流配电网中封闭式换流阀的柜门和地刀的管控问题,实现对误入带电间隔和带电合地刀的闭锁,大幅降低和人身设备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96955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0813488.5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继电保护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励磁涌流判别方法及判别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0.采集继电保护安装处的三相电流Ip及三相电压Up;S20.对步骤S10采集的三相电流中至少一相电流进行分析,计算出该相电流第一个周波中直流分量有效值占基波分量有效值的比例Iz%;S30.计算步骤S10采集的三相电压Up得到负序电压U2、零序电压U0;S40.进行复压条件判别;S50.根据直流分量占比及复压条件判别励磁涌流。本发明基于直流分量占比和复合电压条件进行判别:采用直流分量占比判别励磁涌流,准确性高,同时考虑复合电压闭锁条件,筛选出带有直流分量的故障电流,避免因故障电流带有直流分量而造成保护拒动,可提高励磁涌流判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2126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97257.7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的双层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的双层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其中,变压器线圈的双层绝缘膜包括第一金属氧化物陶瓷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陶瓷层,由于第二金属氧化物陶瓷层的过渡层与第一金属氧化物陶瓷层的多孔层结合,降低了绝缘膜中疏松多孔的多孔层在绝缘膜中的厚度,从提高了变压器线圈的双层绝缘膜的耐磨性、腐蚀性以及绝缘性能;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的双层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较多孔隙的多孔层导致的金属氧化物陶瓷层的耐磨性、腐蚀性以及绝缘性能下降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