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站安全防护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545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77762.3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储能电站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储能电站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储能系统监控模块,所述储能系统监控模块被配置为能够获取系统报警状态、系统故障状态、最大充电功率和最大放大功率;UPS监控模块,所述UPS监控模块被配置为能够获取UPS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数据;BMS监控模块,所述BMS监控模块被配置为能够监控蓄电池SOC、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环境监控模块,所述环境监控模块被配置为能够获取环境实时温度数据、空调实时温度数据、温感传感器状态数据、烟感传感器状态数据;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能够制定功率控制策略、备用电源控制策略以及控制PCS设备,实现本地快速联动,保证储能电站的系统安全。

    物联网在微电网中的应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099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56182.3

    申请日:2024-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物联网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应用实施的具体步骤如下:建立通信网络,所述通信网络与微电网中的设备和/或系统连接;建立通信网络与上位机的数据连接;在通信网络中连接多个智能继电器,采集微电网中的电能信号和控制微电网中的电路的通断;在通信网络中连接电能计量装置,采集微电网的电能数据;在通信网络中连接数据采集装置,接收和处理智能继电器和电能计量装置采集到的数据;上位机按照预设的采集频率从数据采集装置收集数据,通过配置在上位机内的监控模型监控微电网的运行状态。

    光伏储能电站远程监控物联物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9359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79180.1

    申请日:2024-0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电站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光伏储能电站远程监控物联物控方法及系统,通过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储能电池的状态数据、电网功率数据和继电器状态数据,并通过物联网发送至云端;从云端获取储能电池的状态数据和电网功率数据,通过功率监控模型对电池储能状态和电网功率数据分析;通过融合监控模型,将继电器状态数据、电池状态数据和电网功率数据融合,预测继电器的投切状态,自动控制储能电池与电网和/或光伏发电单元的正常连接或断开。本发明结合储能电站现有的组成结构,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监控电网的功率,预测电网功率的变化,自动控制继电器动作,利用储能电池的充放电来调节电网功率。

    智能微电网的分布式微机继电保护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509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11575.8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继电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微电网的分布式微机继电保护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类微机继电保护器和第二类微机继电保护器的历史整定值、故障报告;S2、检测主电网,通过训练好的优化模型一优化第一类微机继电器的整定值一,在主电网发生故障时,将微电网快速切换到孤岛模式;S3、检测微电网,通过训练好的优化模型二优化第二类微机继电器的整定值二,将故障微电网从主电网快速断开;S4、存储优化后整定值一、整定值二和日志。本发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确保了微电网在面对故障时能够快速、准确地作出反应,同时减少了对人工干预的依赖,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一种能够抗干扰的电抗器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891993U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20499587.X

    申请日:2023-03-15

    Inventor: 杜鹃 朱广尧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抗干扰的电抗器保护装置,包括电抗器本体和防护壳体,所述电抗器本体安装在防护壳体中,且所述防护壳体的两侧开口处铰接有侧挡板;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贯穿侧挡板设置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内侧与电抗器本体的引线电连接;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与电抗器本体外侧安装的散热鳍片、以及开设在防护壳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安装有通风扇。本实用新型有效防止电感器受外界磁场及电场的影响而导致电抗器效力的变化,防护壳体与电抗器分离式结构,可对防护壳体单独替换,避免整体替换,减少使用成本形成循环冷却的目的,提高散热效果,增加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