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07478C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410007019.5
申请日:2001-05-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真正使负极放电储量达到适量化的碱性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具备使表面具有α型氢氧化钴的氢氧化镍固溶体粉末分散在pH值低于10的25~80℃的碱性水溶液中,然后混入氧化剂进行氧化,由于获得由表面具有羟基氧化钴的羟基氧化镍固溶体粉末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633721A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申请号:CN02819711.9
申请日:2002-09-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10/0431 , H01M10/05
Abstract: 二次电池,由极板群、电解液、可装入前述极板群和前述电解液的电池外壳及位于前述电池外壳的底部的集电板组成,前述极板群由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层卷绕而构成,前述正极板由带状正极芯材和被前述正极芯材支承的正极合剂构成,前述负极板由带状负极芯材和被前述负极芯材支承的负极合剂构成,前述正极板及前述负极板的至少一方具有露出了前述芯材的与长边方向平行的端部,位于前述极板群的端面的前述端部与前述集电板直接连接,前述集电板的至少一部分在前述电池外壳的底面露出于外部。
-
公开(公告)号:CN1469503A
公开(公告)日:2004-01-21
申请号:CN03138296.7
申请日:2003-05-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08 , H01M2/1673 , H01M2/26 , H01M4/13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10/0587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a)正极板,它由正极活性物质部和承载上述正极活性物质部的正极集电体构成,上述正极活性物质部含有通过充放电可吸留或放出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b)负极板,它由负极活性物质部和承载上述负极活性物质部的负极集电体构成,上述负极活性物质部含有通过充放电可吸留或放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c)隔板,它夹在上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d)电解液;(e)电池容器,用于收装上述正极板、负极板、隔板和电解液。通过将上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以二者之间夹着隔板的方式卷绕而构成隔板组,上述隔板组中沿正极集电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于沿上述负极活性物质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091546C
公开(公告)日:2002-09-25
申请号:CN97126317.5
申请日:1997-12-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51/04 , C01P2002/72 , C01P2002/74 , C01P2002/77 , C01P2002/84 , C01P2004/61 , C01P2004/62 , C01P2004/80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C01P2006/60 , H01M4/52 , H01M2300/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有较高的活性物质利用率;即使过度放电、于短路状态放置,也能够通过其后的充电使容量很好的恢复;难以引起容量降低的碱性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这种活性物质由氢氧化镍材料的粒子和钴氧化物组成,钴氧化物是以属于六方晶、斜方晶、单斜晶中的任何一种晶系;具有层状结构;(003)面的晶面距离为5.5-7.0埃;而且钴的平均价数大于3.0的γ-羟基氧化钴为主成分的高次钴氧化物。较好的是在氢氧化镍粒子的表面覆盖有前述的高次钴氧化物。
-
公开(公告)号:CN1334612A
公开(公告)日:2002-02-06
申请号:CN01121106.7
申请日:2001-05-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真正使负极放电储量达到适量化的碱性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2个步骤,即,对由氢氧化钴及氢氧化镍固溶体组成的原料粉末进行氧化处理,使前述氢氧化钴氧化为羟基氧化钴的步骤1;以及对步骤1获得的粉末再次进行氧化处理,使前述氢氧化镍固溶体氧化为羟基氧化镍固溶体的步骤2。
-
公开(公告)号:CN103210535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80055046.8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6 , C22C24/00 , H01M4/0488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405 , H01M6/16 , H01M6/164 , H01M6/166 , H01M6/168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一次电池,其具备:以二硫化铁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1、以锂合金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2、正极1与负极2经由隔离件3卷绕而形成的电极组4、以及非水电解液,其中,锂合金包括0.02~0.2摩尔%的镁和锡中的至少一者。
-
公开(公告)号:CN100361343C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510074020.4
申请日:2003-05-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08 , H01M2/1673 , H01M2/26 , H01M4/13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板,由正极活性物质部和承载正极活性物质部的正极集电体构成,正极活性物质部含有通过充放电可吸留或放出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板,由负极活性物质部和承载负极活性物质部的负极集电体构成,负极活性物质部含有通过充放电可吸留或放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隔板,夹在正、负极板之间;电解液;电池容器,用于收装正、负极板和隔板及电解液,通过将正负极板以两者间夹隔板的方式卷绕成极板组,极板组中沿正极活性物质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于沿正极集电体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外侧,其中,正极集电体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有在正极集电体的平面方向上延伸的绝缘材料部,正极集电体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端面分别被绝缘材料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174505C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98126332.1
申请日:1998-12-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2 , H01M4/52 , H01M4/808 , H01M10/30 , H01M10/345 , Y02E6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能密度高、耐过充电能力优良的碱性蓄电池。这种电池中使用了一种正极,这种正极由一种孔隙数为80-160孔/英寸(PPI2D)、构架粗30-60μm的海绵状镍基体组成,所述镍基体中充填有平均粒径为5-20μm的球形氢氧化镍固溶体颗粒,和一种平均粒径不大于1μm、主要由钴化合价高于3.0的γ-羟基氧化钴组成的钴氧化物导电介质,所述球形氢氧化镍固溶体颗粒和钴氧化物导电介质在整个电极板中的总占有率在75-85(体积)%的范围之内。
-
公开(公告)号:CN1525584A
公开(公告)日:2004-09-01
申请号:CN200410007019.5
申请日:2001-05-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真正使负极放电储量达到适量化的碱性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具备使表面具有α型氢氧化钴的氢氧化镍固溶体粉末分散在pH值低于10的25~80℃的碱性水溶液中,然后混入氧化剂进行氧化,由于获得由表面具有羟基氧化钴的羟基氧化镍固溶体粉末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315749A
公开(公告)日:2001-10-03
申请号:CN00137461.3
申请日:2000-12-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 , H01M4/32 , H01M10/345 , Y02E60/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碱性蓄电池用涂浆式正极,该正极包含活性物质1和活性物质2,活性物质1由X重量份的氢氧化镍粒子及附着其表面的为氢氧化镍的a重量%的碱式氢氧化钴组成,活性物质2由镍氧化值为α的Y重量份的碱式氢氧化镍粒子及附着其表面的为碱式氢氧化镍的b重量%的碱式氢氧化钴组成,满足以下关系式:(1)2.5≤α<3.0;(2)0.01≤(aX/100+bY/100)/(X+Y)≤0.20;(3)0<b≤a≤10或0=b<a≤10;(4)2.1≤(2X+αY)/(X+Y)<2.2;用本发明的正极可将负极的放电贮量控制在最合适范围,能够获得高容量、长寿命及低成本的碱性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