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56491C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480000426.1

    申请日:2004-0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10/00 H01L29/0817 H01L29/127 H01L29/73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该器件包括:一基板(101);在该基板(101)上形成的多层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多层结构包括发射极层(102)、基极层(105)和集电极层(107),均由III-V族n型复合半导体构成并按此顺序成层;位于发射极层(102)和基极层(105)之间的量子点势垒层(103);分别同集电极层(107)、基极层(105)和发射极层(102)相连的集电极电极(110)、基极电极(111)和发射极电极(112);包括多个量子点(103c)的量子点势垒层(103);被第一、第二势垒层(103a,103d)分别从发射极层一边和基极层一边夹着的量子点(103);具有凸向基极层(105)的凸出部分的每个量子点(103c);第二势垒层(103d)中的基极层(105)一侧界面(d1),和在基极层(105)中集电极层一侧和发射极层一侧的界面(d2、d3);界面具有对应量子点(103c)的凸出部分向集电极层(107)突出的弯曲部分(d12、d22、d23)。

    等离子体振动开关元件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50436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03809646.3

    申请日:2003-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1029 H01L29/2003 H01L29/7785

    Abstract: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振动开关元件包含:半导体基板(101);在该基板上形成的由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构成的第一阻挡层(103),在第一阻挡层上形成的由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构成的沟道层(104);在沟道层上形成的由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构成的第二阻挡层(105);和在第二阻挡层上设置的源极电极(107)、栅极电极(109)以及漏极电极(108),第一阻挡层具有n型扩散层(103a),第二阻挡层具有p型扩散层(105a),沟道层的能带间隙比第一及第二阻挡层的能带间隙小,在第一阻挡层和沟道层之间境界的传导带上积聚二维电子气EG,另一方,在第二阻挡层和沟道层境界的价电子带上积聚二维空穴气HG,各电极经绝缘层(106)在第二阻挡层上形成。

    等离子体振动开关元件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32453C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03809646.3

    申请日:2003-09-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1029 H01L29/2003 H01L29/7785

    Abstract: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振动开关元件包含:半导体基板(101);在该基板上形成的由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构成的第一阻挡层(103);在第一阻挡层上形成的由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构成的沟道层(104);在沟道层上形成的由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半导体构成的第二阻挡层(105);和在第二阻挡层上设置的源极电极(107)、栅极电极(109)以及漏极电极(108),第一阻挡层具有n型扩散层(103a),第二阻挡层具有p型扩散层(105a),沟道层的能带间隙比第一及第二阻挡层的能带间隙小,在第一阻挡层和沟道层之间境界的传导带上积聚二维电子气EG,另一方,在第二阻挡层和沟道层境界的价电子带上积聚二维空穴气HG,各电极经绝缘层(106)在第二阻挡层上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