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6615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80063963.9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明电舍
Inventor: 植松拓
IPC: H02K9/19
Abstract: 旋转电机具备:转子;轴,该轴沿着旋转轴贯通转子,被轴承进行轴支承;定子,该定子在内侧收容转子;转子罩,该转子罩安装在转子的轴向端面;以及外壳,该外壳具有向轴承供给油的流路。转子罩具有:油接收部,该油接收部在与轴之间形成同心状的间隙,由间隙接收来自轴承的油;以及配油路,该配油路从油接收部与转子的轴向端面连通。旋转电机通过离心力将被导入间隙的油向配油路供给来进行转子的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529894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80022116.3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明电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了冷却性能的旋转机。电机(10)具备框架(13)和第一支架(14),所述框架(13)自径向外侧覆盖定子(11),所述第一支架(14)覆盖框架(13)的轴向一侧,框架(13)以及第一支架(14)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在框架(13)与第一支架(14)的对合面具有与第一开口(17a)相连并位于第一线圈末端(11c)的径向外侧的第二流路(18a、18b),第二流路(18a、18b)具有第三流路(18a)和第四流路(18b),所述第三流路(18a)遍及周向地配置,所述第四流路(18b)配置在至少包含第一线圈末端(11c)的铅垂方向下侧在内的周向的多处,并与第三流路(18a)相连,朝向第一线圈末端(11c)贯通。
-
公开(公告)号:CN11826615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280063963.9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明电舍
Inventor: 植松拓
IPC: H02K9/19
Abstract: 旋转电机具备:转子;轴,该轴沿着旋转轴贯通转子,被轴承进行轴支承;定子,该定子在内侧收容转子;转子罩,该转子罩安装在转子的轴向端面;以及外壳,该外壳具有向轴承供给油的流路。转子罩具有:油接收部,该油接收部在与轴之间形成同心状的间隙,由间隙接收来自轴承的油;以及配油路,该配油路从油接收部与转子的轴向端面连通。旋转电机通过离心力将被导入间隙的油向配油路供给来进行转子的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684876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80014527.2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明电舍
Inventor: 植松拓
IPC: H02K9/19
Abstract: 旋转电机具备:定子,该定子为圆筒状,在内侧收容转子,并且在内周侧缠绕线圈;以及壳体,该壳体嵌合于定子的外周面,从外侧覆盖定子,并且在面对定子的外周面的内周面形成有槽,旋转电机具有油路,该油路由定子的外周面和壳体的槽形成,并使冷却油流向定子的外周。上述槽包括:第1槽,该第1槽配置在定子的中间部,并在定子的周向延伸;以及多个第2槽,该第2槽从第1槽分岔且在与第1槽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将来自第1槽的冷却油导向定子的轴向端部。第2槽在定子的周向空开间隔地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84876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80014527.2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明电舍
Inventor: 植松拓
Abstract: 旋转电机具备:定子,该定子为圆筒状,在内侧收容转子,并且在内周侧缠绕线圈;以及壳体,该壳体嵌合于定子的外周面,从外侧覆盖定子,并且在面对定子的外周面的内周面形成有槽,旋转电机具有油路,该油路由定子的外周面和壳体的槽形成,并使冷却油流向定子的外周。上述槽包括:第1槽,该第1槽配置在定子的中间部,并在定子的周向延伸;以及多个第2槽,该第2槽从第1槽分岔且在与第1槽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将来自第1槽的冷却油导向定子的轴向端部。第2槽在定子的周向空开间隔地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29894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80022116.3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明电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了冷却性能的旋转机。电机(10)具备框架(13)和第一支架(14),所述框架(13)自径向外侧覆盖定子(11),所述第一支架(14)覆盖框架(13)的轴向一侧,框架(13)以及第一支架(14)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在框架(13)与第一支架(14)的对合面具有与第一开口(17a)相连并位于第一线圈末端(11c)的径向外侧的第二流路(18a、18b),第二流路(18a、18b)具有第三流路(18a)和第四流路(18b),所述第三流路(18a)遍及周向地配置,所述第四流路(18b)配置在至少包含第一线圈末端(11c)的铅垂方向下侧在内的周向的多处,并与第三流路(18a)相连,朝向第一线圈末端(11c)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