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66238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43649.4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环形内墙、环形外墙、环形盖、驱动装置、抽样筒;所述环形内墙固定在环形外墙内,之间形成均匀的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盖设置在环形空间的上端口,所述驱动装置带动环形盖转动,所述环形外墙上设置有采样孔,其通过采样管与抽样筒连接;通过转动环形盖扰动水体形成不同的正切流速和底部切应力,通过抽样筒抽取水槽内部水样进行分析,揭示底泥悬浮机制和营养盐释放含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外力不可控,维持底泥原状结构,不便采集水样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803483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62775.3
申请日:2015-04-0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辅助曝气酶解处理含氟废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箱体、湿地植物、布水系统、集水装置、填充基质、承托层组成,所述承托层设置于填充基质底部,所述集水装置设置于承托层底部,所述布水系统设置于填充基质的上方,所述填充基质为砂砾和含铝污泥的混合物,所述填充基质中部设置曝气盘,所述曝气盘连接曝气泵,所述布水系统连接酶解装置;本发明所述一种人工湿地辅助曝气酶解处理含氟废水系统在含铝污泥吸附、基质表面微生物及植物吸收的协同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氟离子得到有效去除,出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均达到了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Ⅱ类水质标准,而且人工湿地本身相对于其他工艺方法具有更多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803483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162775.3
申请日:2015-04-0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辅助曝气酶解处理含氟废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箱体、湿地植物、布水系统、集水装置、填充基质、承托层组成,所述承托层设置于填充基质底部,所述集水装置设置于承托层底部,所述布水系统设置于填充基质的上方,所述填充基质为砂砾和含铝污泥的混合物,所述填充基质中部设置曝气盘,所述曝气盘连接曝气泵,所述布水系统连接酶解装置;本发明所述一种人工湿地辅助曝气酶解处理含氟废水系统在含铝污泥吸附、基质表面微生物及植物吸收的协同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氟离子得到有效去除,出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均达到了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Ⅱ类水质标准,而且人工湿地本身相对于其他工艺方法具有更多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866238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210343649.4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环形内墙、环形外墙、环形盖、驱动装置、抽样筒;所述环形内墙固定在环形外墙内,之间形成均匀的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盖设置在环形空间的上端口,所述驱动装置带动环形盖转动,所述环形外墙上设置有采样孔,其通过采样管与抽样筒连接;通过转动环形盖扰动水体形成不同的正切流速和底部切应力,通过抽样筒抽取水槽内部水样进行分析,揭示底泥悬浮机制和营养盐释放含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外力不可控,维持底泥原状结构,不便采集水样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68020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5493.9
申请日:2012-05-1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矩形水槽模拟底泥侵蚀和传输特征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为:在垂直方向结构未受到扰动的柱状底泥表面,施加不同的恒定水流冲刷力,使柱状底泥在不同水动力作用下发生侵蚀,实现不同水动力强度扰动下的底泥侵蚀的模拟;同时分别捕获侵蚀后底泥中的悬移质和推移质,实现底泥侵蚀后传输特征的模拟;装置包括进水箱、扁长形水槽、出水箱、储水箱、柱状泥样管、推移质泥沙捕获装置和悬移质泥沙收集装置;本发明利用恒定水位差对底泥表面产生恒定的作用力,克服了外力条件不可控和维持底泥原状结构的问题,同时分别采用不同装置有效收集底泥起悬后的推移质和悬移质,实现模拟底泥侵蚀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3178261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089330.3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现场观测底泥再悬浮通量和起悬速度的移动载人装置,可拆卸拼装的矩形箱、透明玻璃隔板、流速仪、搅拌机、电动机、沉积物捕获器;透明玻璃隔板设置在矩形箱内且将其分隔为实验室和观测室,且其位于实验室的一侧在同一垂线上安装有若干不同高度的流速仪,观测室的底部为镂空结构,搅拌机与沉积物捕获器设置在实验室内,搅拌机与电动机连接,观测室四周及底部为封闭防水结构,顶部为镂空结构;该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外力不可控,无法维持底泥原状结构,不便采集水样等问题;同时允许观测人员直接观测底泥悬浮情况,直接选择测出所需底泥悬浮速度;可以灵活调节取样位置,方便研究扰动对不同位置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3101368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220723902.4
申请日:2012-12-2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nventor: 李一平 , 唐春燕 , 邱利 , 王莹 , 王健健 , 杜薇 , 赵坤 , 薛偲琦 , 万榆 , 王静雨 , 卫朴 , 栾号 , 滑磊 , 郝文彬 , 陈平 , 戴斯蒙德·O·阿尼姆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研究底泥起悬机制和营养盐释放的装置,包括由两个侧板与一个顶板构成的水流通道结构、连接管、硬质水管、接泵管、潜水泵、采样管和抽样筒,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口分别与水流通道及硬质水管的端口相匹配,所述水流通道的一端口通过连接管与硬质水管密封连接,所述硬质水管通过接泵管与潜水泵密封连接,所述水流通道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不同高度的采样孔,所述抽样孔通过采样管与抽样筒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1)实现了在不影响流场结构和底泥原样的条件下采集水样;(2)通过调节潜水泵的运行工况产生不同强度的水动力条件,即不同大小的流速;可以比较不同强度的水动力条件下水体中释放的营养盐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203011668U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20725260.1
申请日:2012-12-2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节坡度的矩形水槽模拟底泥侵蚀和传输特征的装置,包括进水箱、扁长形水槽、出水箱、储水箱、柱状泥样管、推移质泥沙捕获装置和悬移质泥沙收集装置;进水箱设置有侧面出水口,侧面出水口相对于进水箱底面的高度可调节,侧面出水口与扁长形水槽的进水口通过可伸缩橡胶管密封连接,扁长形水槽的出水口与出水箱的侧面进水口通过可伸缩橡胶管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1)利用升降插板调节扁长形水槽的坡度,实现了不同坡降底泥侵蚀和传输特征的模拟;(2)利用恒定水位差对底泥表面产生恒定的作用力,实现模拟底泥侵蚀效果;(3)利用垂向结构未受到扰动的柱状底泥进行侵蚀实验,维持了底泥原有特性,表征底泥的实际侵蚀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202916069U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20472284.0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产生振荡波模拟底泥侵蚀和传输特征的装置,包括扁长形水槽、柱状泥样管、推移质泥沙捕获装置和波浪产生装置;所述扁长形水槽的底面分别开有进泥孔和出泥孔,所述出泥孔位于进泥孔的两侧,所述柱状泥样管与进泥孔密封连接,所述出泥孔与推移质泥沙捕获装置密封连接,所述波浪产生装置设置在扁长形水槽的两端,所述波浪产生装置包括造波推板、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动造波推板在扁长形水槽内作活塞式运动,所述控制装置与驱动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不同的波形,对原状底泥表面产生侵蚀,模拟底泥侵蚀特征,揭示底泥床面运移特征,克服了无波浪模拟和很难维持底泥原状结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2854131U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20472475.7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波浪与湖流共同作用下模拟底泥侵蚀和传输特征的水槽装置,包括进水箱、扁长形水槽、出水箱、储水箱、柱状泥样管、推移质泥沙捕获装置、悬移质泥沙收集装置和波浪产生装置;通过同时用电脑控制装置和电动机带动造波推板往复运动,从而产生特定波形,进水箱和出水箱通过配置不同高度的插板控制水槽进出口水位,用千斤顶将垂向结构未受到扰动的柱状泥样顶入水槽,泥样表面发生侵蚀,用泥沙收集装置分别收集悬移质和推移质,模拟底泥侵蚀特征,揭示底泥床面运移特征,克服了外力条件不可控、无波浪模拟和很难维持底泥原状结构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