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涡轮导向器承力的可装配高压涡轮教学模型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278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390930.7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涡轮导向器承力的可装配高压涡轮教学模型及方法,包括转子部件、静子部件和高压涡轮标准轴承,转子部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高压轴联轴器、高压涡轮前轴、高压涡轮盘和高压涡轮后轴,还包括装在高压涡轮盘上的高压涡轮叶片以及前旋转封严件;静子部件包括高压涡轮进口导向器、高压涡轮内机匣、低压涡轮进口导向器、后承力锥形筒和轴承定位环;高压涡轮标准轴承套装在高压涡轮后轴上,转子部件能在静子部件承力下稳定运转。本发明既可展示高压涡轮内部详细结构,又可装配,且直接利用涡轮导向器承力;可以实现在结构详细度、可装配性足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具有合理的成本和可靠的结构;更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准确高效与安全稳定。

    利用涡轮导向器承力的可装配高压涡轮教学模型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278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90930.7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涡轮导向器承力的可装配高压涡轮教学模型及方法,包括转子部件、静子部件和高压涡轮标准轴承,转子部件包括依次相连的高压轴联轴器、高压涡轮前轴、高压涡轮盘和高压涡轮后轴,还包括装在高压涡轮盘上的高压涡轮叶片以及前旋转封严件;静子部件包括高压涡轮进口导向器、高压涡轮内机匣、低压涡轮进口导向器、后承力锥形筒和轴承定位环;高压涡轮标准轴承套装在高压涡轮后轴上,转子部件能在静子部件承力下稳定运转。本发明既可展示高压涡轮内部详细结构,又可装配,且直接利用涡轮导向器承力;可以实现在结构详细度、可装配性足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具有合理的成本和可靠的结构;更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准确高效与安全稳定。

    一种教学用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模型及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390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390805.6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教学用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模型及装配方法,包括转动部件、静止部件和标准深沟球轴承;转动部件包括低压涡轮主轴、锥形轴、前双级低压涡轮叶盘、后双级低压涡轮叶盘和低压涡轮转子叶片;静止部件包括低压涡轮机匣、低压涡轮静子叶环、承力支板和低压涡轮后支座。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可转、可重复拆装的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教学模型,能体现低压涡轮精密的叶片结构、支承结构和技术特征,可以实现在精度足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具有合理的成本和可靠的结构;并且创新了装配流程,确立了新的非工装装配模式,使得在外场条件下就能完成模型的装配,也更能够保证展览,科普活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一种用于教学的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可拆装模型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878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382228.6

    申请日:2022-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教学的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可拆装模型及方法,转子部件和静子部件;转子部件包括依次相连的三级动叶叶盘和设在三级动叶叶盘外壁的多级动叶;静子部件包括高压压气机外机匣、高压压气机内机匣和多级静叶;高压压气机外机匣同轴套在三级动叶叶盘外,高压压气机内机匣连在高压压气机外机匣内壁后部,在高压压气机外机匣内壁和高压压气机内机匣内壁安装多级静叶;静叶和动叶沿轴向依次交替布设。本发明极大地简化了模型的装配难度和工作量,具有合理的成本和可靠的结构,并完整还原了原有发动机的结构特征,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一种“脉冲法”绝热指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556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76504.5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法”绝热指数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包括声速测量系统和温度测量系统;所述声速测量系统包括超声收发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电源模块的5V直流供电;所述温度测量系统包括温度探针和电源模块的220V交流供电;所述超声收发器模块和温度探针分别置于管状结构的上下两个顶端,超声收发器模块的输出、温度探针的输出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利用与以往不同的原理,极大降低了仪器成本,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该装置高效利用电子测量系统,相比现有装置有效简化了测量流程,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由此该装置能够建立测量数据库,便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有助于对气体绝热指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种绝热指数测量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9817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022032.2

    申请日:2022-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绝热指数测量系统,通过夹层内的恒温液体循环和气室内的气体强制对流循环,构建了一个传热过程,实现了利用外部加热器间接加热内部气体的目的。另外,用于内部强制对流循环的系统也可用于气体更换,这就使得前述装置可以测量种类更加多样的气体,拓宽了其适用范围。本发明为一种温度场控制和气体交换方案,可实现对更多种、不同温度的气体进行绝热指数测算,将此改进方案应用于前述装置,便于更好地寻找绝热指数与气体种类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