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13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43006.8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气热储多能协同一致能流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包括将电气、热能和储能系统进行多能系统状态建模;引入自适应深度Q网络架构,进化策略优化,减少局部最优陷阱;设计动态权重调整机制,根据不同能流协同控制状态对奖励函数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实时反馈的闭环校正机制动态修正控制参数。本发明在系统负荷波动条件下实现快速收敛,能在200秒内完成峰谷差调整和电压调节。通过能流一致性优化模型,使光伏等分布式能源消纳率提升。通过自适应学习率和动态权重调整机制,使系统响应速度提升,显著减少功率波动。控制策略的动态调整增强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0053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882029.0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4 , H02J3/00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智能软开关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配电网运行数据,根据配电网运行数据建立电‑碳市场下含软开关的配电网运行模型;对配电网运行模型的非线性项进行线性化处理;以个体用户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交易市场下用户决策均衡模型,构造对角化算法和迭代算法对用户决策均衡模型进行决策,输出最优策略;将最优策略输入线性化处理后的配电网运行模型,获取在最优策略下的运行优化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在电‑碳市场环境下考虑软开关的作用,强化了市场环境下配电网的运行决策能力,实现了配电网高效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81855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0171514.3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济性与可靠性协调的电‑气系统设备选址定容方法,包括:利用传感器获得设备的运行数据,将运行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建立气源和发电机组的可靠性模型,并建立负荷模型;基于不同元件的可靠性模型构建经济性与可靠性协调的关键设备选址定容模型,利用内点法求解关键设备选址定容模型得到储气装置和发电机组的修建地址及容量。本发明在规划过程中兼顾了经济性与可靠性,其规划结果更为全面精确,本发明还可直接应用到现阶段电力规划软件中去,通过研究天然气与电力系统间可靠性的耦合关系,精确高效地规划天然气系统和电力系统中关键设备的选址定容,对于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可靠性提升、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51627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61232.7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源用量状态转移的综合能源负荷预测方法,包括:采集各时期内各类能源的负荷使用量并求和,得到各时期的综合能源负荷总使用量,利用线性指数平滑模型对负荷总使用量进行回归分析,并预测负荷总使用量的变化;计算各时期内各类能源的负荷使用量的占比,利用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模型分析负荷使用量的占比变化,并预测未来的负荷使用量占比;根据预测的负荷总使用量与各类能源的负荷使用量占比预测各类能源的负荷使用量,确定综合能源设备的规划。本发明全面考虑各类能源的负荷变化,克服了传统马尔可夫方法无法计算统一的转移矩阵的困难,揭示了各类能源转移变化的趋势,有利于进一步的综合能源设备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112303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33195.0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朱皓 , 施慎行 , 赵一名 , 董新洲 , 邓朴 , 孙亚洲 , 冯义 , 雷鸣 , 窦陈 , 黄旭波 , 周海 , 刘峰 , 邓兴虞 , 黄子锋 , 何鑫 , 胡红明 , 杨凯利 , 刘天楠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线路潜在故障识别方法,包括步骤:实时采集线路三相工频电压信号、三相工频电流信号、三相电压行波信号以及各个开关的状态信息;根据三相电压行波与三相电流行波,检测行波是否启动;根据零模电压初始行波与零模电流初始行波的极性,判断扰动是否位于区内;利用三相工频电压以及开关的状态信息,判断扰动类型;通过本发明的故障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潜在故障引起的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次数,减少线路的盲目检修,提高配网运维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80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36643.0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波的配电线路自适应保护方法及系统,属于线路保护技术领域。在故障线路远离母线的测量点,单相接地故障的故障相初始电流行波较大,非故障相为零;在靠近母线的测量点处,单相接地故障的故障相初始行波幅值是非故障相的两倍,且极性相反。在故障线路远离母线的测量点,两相接地故障的故障相初始电流行波较大,非故障相为零;在靠近母线的测量点处,两相接地故障的故障相和非故障相初始电流行波无明显特征。本申请提出的配电线路自适应保护方案可以对所有类型的短路故障进行准确可靠动作。由于初始行波的传播不受接地电阻情况的影响,因此本申请提出的保护方案可以应对高阻接地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07181319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304550.6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13/002 , G07C1/20 , G07C9/00158 , H02B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硬压板状态智能巡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硬压板状态模型建立:a.获取变电站经纬度信息;b.获取电力屏柜指纹信息;c.压板状态获取;d.将获取的变电站经纬度信息、电力屏柜指纹信息和压板状态上传到集中控制中心的云平台并与输入的硬压板传统名称进行对应,保存成硬压板状态模型;(2)硬压板状态巡检:a.巡检人员通过手持装有APP的智能终端获取变电站经纬度信息、电力屏柜指纹信息和压板状态;b.将智能终端获取的信息上传云平台与保存的硬压板状态模型进行匹配;c.根据匹配结果进行智能提示和报警。该方法能实现电力屏柜安装的硬压板身份自动识别和压板状态的智能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250669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011466733.6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源系统数字孪生应用故障恢复方法及系统,包括:定时向每个多能源系统数字孪生应用发送检测请求;基于检测所述应用的运行时间和当前执行进度判断所述应用是否发生故障;根据所述应用独立运行于一台虚拟机及高性能并行加速计算策略的特点建立双重故障恢复机制;若所述应用发生故障,利用所述双重故障恢复机制处理故障检测模块返回的故障应用进程以及当前所执行的模块,实现所述故障应用的自动的快速恢复。本发明实现了多能源系统数字孪生应用在故障发生后能自动的快速恢复,提高了数字孪生体的可靠性,填补了现阶段面向多能源系统数字孪生应用故障恢复方法和系统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6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0292002.2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麦考密克包络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线性建模方法,包括:建立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获取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基本元件信息并建立基本元件模型;基于基本元件模型构建系统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根据麦考密克包络的线性化策略建立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线性化的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实现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高速求解,完成线性建模。本发明通过建立线性化的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热力系统采用变质量流量和变温度运行方式,给整个系统带来灵活性,同时模型通过麦考密克包络的线性化方法,保证了模型的高效求解;本发明可以用于给调度机构和系统规划提供参考,对于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54158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0747855.0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IPC: H02S20/32 , F24S30/425 , F24S5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能源互联网的三维角度可调节光伏板,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平台以及第二平台;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上;光伏单元,所述光伏单元设置在所述俯仰组件上,以及;转向单元,所述转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底部,所述转向单元包括转向调节组件以及安置台,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安置台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通过旋转组件可以实现光伏板的圆周角度调节,俯仰组件可以调节光伏板的的俯仰角度;连接组件可以实现单一的调节光伏板的俯仰角度或圆周角度,以及圆周角度与俯仰角度的同时调节,从而保证光伏板能够实现最长光照时长,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能够更加智能高效的利用太阳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