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翅片型热交换器及其组装

    公开(公告)号:CN106090878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58259.X

    申请日:2016-06-22

    IPC分类号: F22D1/10 F28F1/32 F28F21/08

    摘要: 双管翅片型热交换器及其组装。热交换器组件包括:至少中部具有椭圆截面的第一液流管和第二液流管,第一液流管和第二液流管的形状基本相同,所述椭圆的长轴的长度为2a,短轴的长度为2b;以及形状吻合地接合在平行隔开布置的第一液流管和第二液流管二者外表面上并沿液流管轴向相互隔开的多对烟气翅片,每对烟气翅片包括相互对齐排列并且共同形成矩形外轮廓的第一烟气翅片和第二烟气翅片。第一烟气翅片和第二烟气翅片的形状基本相同,每对烟气翅片的第一烟气翅片和第二烟气翅片之间具有沿所述椭圆长轴方向的外侧缝隙,所述矩形的长边的长度为A,短边的长度为B,A与2a的比值在2.6至4.6之间;并且B与2b的比值在2.0至4.0之间。

    一种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1762199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022469.7

    申请日:2010-01-07

    IPC分类号: F28F1/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即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由基管及肋片组构成,基管横截面为椭圆形,每一肋片组为二片矩形钢片、每片钢片中间在与椭圆形基管镶嵌的一边开有与基管形状一致的椭圆弧缺口,每一肋片组的二片矩形钢片对称地与椭圆形基管镶嵌焊接在一起;沿基管长度方向每隔10~30毫米间距按上述相同的方式铺设另一组肋片组,直至布满整根管子,即形成本发明的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由于本发明的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具有烟气侧流动阻力小,在应用于烟气冷却器中具有能耗低,抗积灰和磨损等优点,更适于在火力发电厂烟气的脱硫工艺烟气冷却器等低温,多尘的场合应用。

    下行上给式供热水循环系统冷凝热回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63440A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510030774.X

    申请日:2005-10-27

    申请人: 王启杰 宋若槑

    发明人: 王启杰 宋若槑

    IPC分类号: F24D17/00

    CPC分类号: Y02B30/18

    摘要: 本发明属制冷空调和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下行上给式供热水循环系统冷凝热回收利用装置和方法,以解决星级宾馆、酒店、浴场以及同时需要工艺冷水和热水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节能问题。本发明装置由预热板式换热器1,容积式蓄热水箱2、3,水-水热泵4,管道泵9及管道泵10,容积式补充蓄热水箱37经管道连接组成,管道中相关位置设置若干控制阀门。从温度为37℃的去冷却塔的冷却水中抽出部送入预热板换热器1,用于加热从自来水箱来的自来水,使预热至35℃左右,然后送入蓄热水箱2或3;蓄热水箱2或3中水送入热泵冷凝器6进一步加热到50℃左右,作生活热水用,从而实现循环加热。蓄热水箱37用于夜间蓄热。本装置在春秋季可调节原中央空调系统的冷水机组的运行状况,以节省能耗。

    一种分体式热媒循环型排烟余热回收及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84680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326356.0

    申请日:2011-10-25

    IPC分类号: F28D15/00 F28F1/36 F23L15/00

    CPC分类号: Y02E20/34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热媒循环型排烟余热回收及利用装置,包括吸热换热器、释热换热器、充灌有热媒介导热液体的连接管道和循环泵,特点是,热媒介导热液体采用一种低温导热油,导热油吸收排烟烟道内的烟气余热,吸收了余热的导热油通过连接管道输送到释热换热器,经释热换热器传递给需要利用余热的气体介质,实现了余热的回收和利用;吸热换热器及释热换热器采用椭圆管H型肋片传热管的列管式换热器。热媒以导热油替换水,使本装置适用于-30℃~-50℃寒冷地区,在设备停运检修时不凝固,不需要任何附加加热;采用椭圆管H型肋片传热管的列管式换热器,烟气或气体侧的流动阻力小,能耗低,具有较好的自清灰效果,避免了烟气通道的堵塞。

    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9097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610458287.1

    申请日:2016-06-22

    CPC分类号: Y02E20/363

    摘要: 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本发明的烟气冷却器的液流管与烟气加热装置的液流管所形成的循环管路中通入循环水;将140℃左右的烟气通过烟气冷却器冷却为90℃左右后依次进入烟气除尘装置和烟气脱硫装置;将通过烟气脱硫装置后被进一步降温的烟气通过烟气加热器再升温至90℃左右后通过烟囱排放;以及将循环水以不低于70℃的温度循环流入烟气冷却器并以不低于100℃的温度循环流出烟气冷却器。本发明的烟气处理方法最大化了烟气冷却器的使用寿命,同时选择性实施上游烟气与下游烟气的热能交换,达到了高效节能环保目的。

    一种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1762199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010022469.7

    申请日:2010-01-07

    IPC分类号: F28F1/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由基管及肋片组构成,基管横截面为椭圆形,每一肋片组为二片矩形钢片、每片钢片中间在与椭圆形基管镶嵌的一边开有与基管形状一致的椭圆弧缺口,每一肋片组的二片矩形钢片对称地与椭圆形基管镶嵌焊接在一起;沿基管长度方向每隔10~30毫米间距按上述相同的方式铺设另一组肋片组,直至布满整根管子,即形成本发明的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由于本发明的烟气冷却器的传热管具有烟气侧流动阻力小,在应用于烟气冷却器中具有能耗低,抗积灰和磨损等优点,更适于在火力发电厂烟气的脱硫工艺烟气冷却器等低温,多尘的场合应用。

    组合式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32563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510029872.1

    申请日:2005-09-22

    发明人: 王启杰 宋若槑

    IPC分类号: F24F12/00 F24D17/02

    CPC分类号: Y02B30/18 Y02B30/563

    摘要: 本发明属制冷空调和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与方法。该回收系统由预热板式换热器,储热水箱,水-水热泵机组以及若干个管道泵和控制阀经管道连接组成,并与原有的生活水箱、供热板式换热器、冷水机组冷凝器等管道连接。该系统可将从冷水机组冷凝器流出的约为37℃的冷却水抽出,部分送入预热板换热器,加热自来水,经预热的水一路送入储热水箱,另一路去锅炉房作锅炉补给水。储热水箱中水送入水-水热泵机组的热泵冷凝器进一步循环加热到50℃左右,用于供应生活热水。本发明可有效利用中央空调冷凝器冷却水排出的大量热量,减少和避免能源浪费和城市热污染,可广泛适用于星级宾馆、酒店、浴场和同时需要工艺冷水和热水的服务业和制造业。

    H-X形肋片管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74788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710982003.3

    申请日:2017-10-20

    IPC分类号: F28F1/30

    摘要: H‑X形肋片管,包括基管和多对肋片。每个肋片具有第1端平面部、过渡部和第2相对端平面部,第1端平面部与第2相对端平面部相互平行但不共面并通过过渡部相互连接。每对肋片包括第一侧肋片和第二相对侧肋片,相邻肋片对的第一侧肋片的第1端平面部相互平行并间隔距离C并且第二相对侧肋片的第1端平面部也相互平行并间隔距离C,第一侧肋片的过渡部与第二相对侧肋片的过渡部的倾斜或弯曲方向相反。每个肋片通过设置在过渡部上的弧形缺口无缝接合在基管外周表面上。本发明的换热管单位管长换热面积增大、换热效率提高并且对进口气流不均场合的适应性增强。

    H-X形肋片管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47884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982003.3

    申请日:2017-10-20

    IPC分类号: F28F1/30

    CPC分类号: F28F1/30

    摘要: H-X形肋片管,包括基管和多对肋片。每个肋片具有第1端平面部、过渡部和第2相对端平面部,第1端平面部与第2相对端平面部相互平行但不共面并通过过渡部相互连接。每对肋片包括第一侧肋片和第二相对侧肋片,相邻肋片对的第一侧肋片的第1端平面部相互平行并间隔距离C并且第二相对侧肋片的第1端平面部也相互平行并间隔距离C,第一侧肋片的过渡部与第二相对侧肋片的过渡部的倾斜或弯曲方向相反。每个肋片通过设置在过渡部上的弧形缺口无缝接合在基管外周表面上。本发明的换热管单位管长换热面积增大、换热效率提高并且对进口气流不均场合的适应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