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3280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30110.9
申请日:2020-07-27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低温地热梯级开发利用的发电和集中供热系统及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中深层水热地热井采灌系统、地热发电系统、具有至少四个板式换热器的地热板换供暖系统与建筑室内系统相连,地热板换供暖系统的各个板式换热器依次首尾相连且均与建筑室内系统并联接,还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地热热泵的地热热泵供暖系统,且地热热泵供暖系统的地热热泵分别与地热板换供暖系统的板式换热器一一对应且相互串联在建筑室内系统上。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五级梯级利用地热能,可以根据实际项目地热水温度特点,进行部分梯级利用,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超过80%。
-
公开(公告)号:CN11537462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91854.5
申请日:2022-08-17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26 , G06F111/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滑坡危险性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1)采用岩土体强度和斜坡形态参数,计算碎裂状岩体结构岩组的区域斜坡静态安全系数Fs;(2)利用Fs和斜坡坡度,计算坡体临界加速度ac;(3)利用ac和概率地震峰值加速度PGA,计算地震动作用下的斜坡体发生的永久滑动位移量Dn;(4)根据斜坡位移量和滑坡发生概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本发明可以有效优化Newmark模型,使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4678065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110456.8
申请日:2015-03-13
摘要: 一种煤矿突水在线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具有工作站主机、声光预警装置、变送器、集成智能水质传感器监测箱,所述的监测箱具有筒体、多个水质传感器、设于筒体两端的过滤网、安装于筒体内的呈横向设置并延伸至筒体两端过滤网处的上稳流板和下稳流板、安装于筒体内的呈纵向排列并延伸至筒体两端过滤网处的多排分体稳流板,上稳流板和下稳流板以及多排分体稳流板上皆分布有多个导流孔,多排分体稳流板位于上稳流板和下稳流板之间,每排分体稳流板皆具有左段板和右段板且该左段板和右段板之间断开而连通筒体的上稳流板和下稳流板之间的腔体。它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在矿井下超前探水时对水质的快速检测,而且还能对发生的突水情况做出超前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388358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1319476.8
申请日:2021-11-09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深层地热复合空气源双级热泵的储热供热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中深层封闭式循环井,中深层封闭式循环井与至少两个高温水源热泵相并联,至少一个高温水源热泵与低温空气源热泵相连,至少一个高温水源热泵通过电储热锅炉与高温热水供热端相连和/或高温水源热泵中至少一个高温水源热泵直接与高温热水供热端相连。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中深层地热能作为基础热源,辅助空气源热泵和电加储能锅炉作为调峰措施;同时利用峰谷电价差利用高能效系统进行蓄能,降低运行成本;还通过中深层地热水对复叠式空气源热泵进行除霜处理,同时又实现不间断供暖,进一步提高系统供热能效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94531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0594497.X
申请日:2020-06-24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的带旋流喷射口自净滤水筛孔井管。它解决了现有筛孔井管清堵除塞效果差等技术问题。包括抽水回灌管体、若干筛孔、筒状滤网、环形过水通道和连接固定结构,筒状滤网周向分别具有若干隔水带和过水区域且隔水带和过水区域一一交错分布设置,环形过水通道一侧分别和抽水回灌管体上的筛孔相连通,过水区域靠近隔水带的一侧设有水流斜向引导结构,过水区域另一侧具有水流径向引导结构。优点在于:通过径向水流和斜向水流两股水流的混合冲击下,使筒状滤网外壁、岩土井内壁及其形成的环形空间得到自净清理。实现通过压力水使得回灌井堵塞物得到清理刷新,重新恢复过滤通水功能,使井管达到自净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73521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728601.X
申请日:2020-07-27
申请人: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光热和地热集热器的超低能耗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地埋管换热系统、地源热泵机组系统和建筑室内辐射末端系统,还包括与建筑室内辐射末端系统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地源热泵机组系统和地埋管换热系统并联接在建筑室内辐射末端系统上,太阳能集热系统连接有溶液除湿空调,且所述的溶液除湿空调与建筑室内辐射末端系统相连。优点在于:实现了冬夏两季以及过渡季节和间歇运行期间都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地热能,在满足人们对热舒适性和较高空气品质要求的同时,充分挖掘其节能方面潜力,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超低能耗,同时兼顾了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7049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17097.1
申请日:2020-05-18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摘要: 一种将重金属尾矿渣改造为可生长植物的土壤的方法,收集重金属尾矿库表面的废渣,将废渣、木屑、有机肥混合,得材料A;将研磨后的粘土、生物质发电厂灰渣与MgO、CaO混合,得材料B;将丙烯酸、水、氢氧化钠溶液、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蒙脱土混合,反应,烘干,得材料C;材料D为聚丙烯酰胺;将尿素、磷酸二铵混合后溶于水中得材料E。将材料A旋耕入尾矿库表面内熟化后,将材料B、C、D均匀撒施后旋耕入尾矿库表面内,浇水反应后,在改良的重金属尾矿库表层种植植物,再喷淋材料E,使难以生长植物的重金属尾矿库表面生长出茂盛的植物。本发明同时实现了钝化尾矿重金属、保持水土、恢复矿山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677592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110715.7
申请日:2015-03-14
IPC分类号: G01M10/00
摘要: 一种区域地下水流场三维动态模拟试验台,具有模拟试验台主体、支撑调节装置、供水装置、控水装置、水位显示装置、形成含水层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台主体具有框体、前挡板、左右挡板、多个网格体、多个三通接头。供水装置具有水箱、供水阀门、溢流口,水箱上分布有将水分配给含水层的多个分水孔;前挡板、左右挡板、水箱所围成的空间区域内以及每个网格体的腔体内填充有相似材料。控水装置具有控水阀门、泄水阀门。水位显示装置具有胶管、测水位玻璃管、定位框架。它利用物理相似模拟手段真实可靠地实现了地下水流场的三维可视化,还可模拟含水层空间结构非物质演化过程中地下水流场的变化,使试验者能够清晰、准确地把握地下水流场演变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157049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0417097.1
申请日:2020-05-18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摘要: 一种将重金属尾矿渣改造为可生长植物的土壤的方法,收集重金属尾矿库表面的废渣,将废渣、木屑、有机肥混合,得材料A;将研磨后的粘土、生物质发电厂灰渣与MgO、CaO混合,得材料B;将丙烯酸、水、氢氧化钠溶液、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蒙脱土混合,反应,烘干,得材料C;材料D为聚丙烯酰胺;将尿素、磷酸二铵混合后溶于水中得材料E。将材料A旋耕入尾矿库表面内熟化后,将材料B、C、D均匀撒施后旋耕入尾矿库表面内,浇水反应后,在改良的重金属尾矿库表层种植植物,再喷淋材料E,使难以生长植物的重金属尾矿库表面生长出茂盛的植物。本发明同时实现了钝化尾矿重金属、保持水土、恢复矿山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032804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730110.9
申请日:2020-07-27
申请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低温地热梯级开发利用的发电和集中供热系统及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等技术问题。包括中深层水热地热井采灌系统、地热发电系统、具有至少四个板式换热器的地热板换供暖系统与建筑室内系统相连,地热板换供暖系统的各个板式换热器依次首尾相连且均与建筑室内系统并联接,还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地热热泵的地热热泵供暖系统,且地热热泵供暖系统的地热热泵分别与地热板换供暖系统的板式换热器一一对应且相互串联在建筑室内系统上。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五级梯级利用地热能,可以根据实际项目地热水温度特点,进行部分梯级利用,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超过8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