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BS和液体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89461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710502004.3

    申请日:2014-12-04

    Inventor: 刘力 余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BS和液体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SBS和液体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SBS和液体橡胶复合改性沥青60‑65份,阳离子沥青乳化剂2.5‑6.5份,稳定剂0.5‑3.0份,水22‑45份;本发明利用液体橡胶和固体SBS制备SBS和液体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液体橡胶在沥青中达到了理想的“细分布”状态,即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沥青中,由此实现了胶粉改性沥青可以进行乳化的技术突破,加入固体SBS使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从上述实施例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与目前常规技术标准相比SBS和液体橡胶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明显提升,贮存稳定性好,其它主要性能也完全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一种可稳定存储的复合废胶粉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93565B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510073977.0

    申请日:2015-0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702

    Abstract: 一种可稳定存储的复合废胶粉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先对低目数的胶粉进行深度脱硫降解,制备高脱硫度再生胶,然后再利用按照一定比例掺加高目数胶粉和高脱硫度再生胶及少量的交联剂,制备复合废胶粉粒子。这种复合废胶粉粒子,高脱硫度再生胶中的线性大分子均匀裹附于胶粉表面,同时利用交联剂的微交联作用,形成一种线性大分子‑交联结构的“核壳”结构。这种结构中的大量线性分子可以在沥青中相互缠结,继而形成稳定的胶粉‑沥青网状结构,达到制备稳定存储的胶粉改性沥青的目的。

    橡胶混凝土叠合构件叠合层厚度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0278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75497.9

    申请日:2016-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混凝土叠合构件叠合层厚度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如下:橡胶集料混凝土叠合构件分析前提试验,对进行橡胶集料混凝土四点弯曲试验,得出各种掺量下混凝土的极限弯拉应变值;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橡胶集料混凝土叠合构件受弯性能,对各种掺量下混凝土层最优厚度的定性分析;绘制橡胶混凝土层高度-承载力曲线,对橡胶混凝土层最优厚度进行定性分析;应用插值法,对橡胶混凝土层最优厚度进行定量反算;绘制橡胶掺量和橡胶混凝土层最佳厚度层关系曲线图。有益效果:既能得到最优的力学性能的橡胶集料混凝土叠合构件,又能对橡胶的掺量进行控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液态橡胶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778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723378.4

    申请日:2014-12-02

    Inventor: 刘力 余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橡胶改性乳化沥青,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液态橡胶改性沥青43?50份;皂化乳液23?30份;所述的皂化乳液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乳化剂4?8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5?3.5份,稳定剂2?3.5份,水85?160份。本发明解决了橡胶粉改性沥青难于乳化的技术难题,所制备的液态橡胶改性乳化沥青稳定性强,分散性好,液态橡胶在沥青中达到了理想的“细分布”状态,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沥青中,提升了改性乳化沥青稳定性和路用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公路养护及在建道路工程建设。

    一种可稳定存储的复合废胶粉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93565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073977.0

    申请日:2015-0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702

    Abstract: 一种可稳定存储的复合废胶粉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先对低目数的胶粉进行深度脱硫降解,制备高脱硫度再生胶,然后再利用按照一定比例掺加高目数胶粉和高脱硫度再生胶及少量的交联剂,制备复合废胶粉粒子。这种复合废胶粉粒子,高脱硫度再生胶中的线性大分子均匀裹附于胶粉表面,同时利用交联剂的微交联作用,形成一种线性大分子-交联结构的“核壳”结构。这种结构中的大量线性分子可以在沥青中相互缠结,继而形成稳定的胶粉-沥青网状结构,达到制备稳定存储的胶粉改性沥青的目的。

    膏状液态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30482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93314.2

    申请日:2014-0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702 Y02W3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膏状液态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废轮胎橡胶粉60-87,活化剂0.4-3.5,催化油浆20-30,软化剂22-28,催化剂0.2-2.5。其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制备复合溶液;将橡胶粉颗粒送入搅拌预混釜中,同时,按重量份数55-78的比例加入复合溶液,快速搅拌下,预渗透溶胀反应20-40分钟,搅拌速度为100-800转/分;通过预渗透溶胀的橡胶粉,螺旋推送至剪切裂化反应釜中,即得。有益效果:本发明解决了橡胶粉在沥青中的相容性以及可以大比例掺和的问题。半固态膏状液态橡胶作为改性剂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沥青中,其掺合量可达沥青重量的50%以上。

    电磁波导热油加热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12101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70649.9

    申请日:2010-12-02

    Inventor: 郑善 余强 薄一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波导热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圆筒状壳体,壳体内与圆筒壁同轴固定设置与壳体上盖连接且在顶部环周开有若干过流豁口的圆筒形中隔板及与壳体上盖密封连接的圆筒形内隔板。中隔板及内隔板将圆筒壁内侧空间分隔成外腔、中腔及内腔,在所述各腔体中分别设置一层以上连续竖直排列的电磁波加热管,电磁波加热管下端延伸至圆筒壁底部、上部接线端伸出壳体上盖与电源接线板连接;壳体内侧底部设置封盖在圆筒形中隔板底沿的分流罩,壳体底部连接导热油进口,内腔上部连接导热油出口;分流罩底部设有排放口,在壳体外侧设置保温层。电磁波加热管是红外电磁波加热管。本发明的优点是:精确控制加热温度、节能降耗,保证安全生产。

    胶粉改性沥青电磁波加热装置及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02248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570635.7

    申请日:2010-12-02

    Inventor: 郑善 余强 薄一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粉改性沥青电磁波加热装置及安全系统,包括成品罐、基质沥青原料罐和连接管路之间的阀门,其特征是:所述安全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储罐,余热置换安全罐,沥青专用保温安全阀构成,所述空气压缩机与压缩空气储罐连通,压缩空气储罐通过阀门与余热置换安全罐连通,所述余热置换安全罐出口通过沥青专用保温安全阀与电磁波加热器及胶粉改性沥青成品罐连接,所述余热置换安全罐进口与基质沥青原料罐出口连通。有益效果:沥青加热的电磁波加热器,具有迂回曲折的立体循环加热通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节能达30%以上。设计了管路超压保护和加热器余热置换安全系统,以确保胶粉改性沥青连续生产装置实现安全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