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料浆流动沉积规律试验用料浆均匀充填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0886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65809.X

    申请日:2014-04-22

    发明人: 刘浪

    IPC分类号: G01N1/28 G01N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填料浆流动沉积规律试验用料浆均匀充填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试验槽体、控制计算机、流浆漏斗和料浆均匀充填控制系统;试验槽体上设有第一纵向齿条和第二纵向齿条,沿着试验槽体长度方向设有可移动轨道梁;流浆漏斗下注管下部设有无线流量采集器,无线流量采集器包括微处理器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信号调理电路模块和流量传感器;料浆均匀充填控制系统包括微控制器模块、USB通信电路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液晶显示电路模块、纵向电机驱动器和横向电机驱动器。其方法包括步骤:一、制定流浆漏斗下料轨迹,二、下料参数设置及传输,三、流浆漏斗在各个下料点处均匀下料。本发明提高了试验效率,确保了料浆充填均匀。

    一种近水平煤层基本顶岩层极限跨距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4736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610323022.0

    申请日:2016-05-16

    发明人: 邵小平

    IPC分类号: E21B49/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煤炭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水平煤层基本顶岩层极限跨距的计算方法。一种近水平煤层基本顶岩层极限跨距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近水平煤层薄板的力学模型;(2)、确定薄板的最大拉应力位置;(3)、确定薄板极限跨距的判据;(4)、确定薄板所受上覆岩层载荷;(5)求解基本顶岩层极限跨距。

    一种胶结充填体力学响应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40940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099205.8

    申请日:2018-01-31

    IPC分类号: G01N3/12 G01N3/06 G01N23/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结充填体力学响应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胶结充填体三轴抗压强度测试装置、计算机和SEM扫描电镜;其方法包括步骤:一、制成SEM扫描电镜样品;二、形成SEM电镜扫描图像;三、对SEM电镜扫描图像进行高斯滤波处理;四、得到多个胶结充填体聚类图像;五、确定胶结充填体微观孔隙图,得到胶结充填体微观孔隙二值图;六、得到测试样本图像;七、对测试样本图像进行正规化处理;八、将正规化测试样本图像输入预先构建的Tensorflow深度学习力学响应预测网络中,得到三轴力学响应预测结果。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预测效率高,功能完备,对于研究胶结充填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充填料浆流动沉积规律试验用料浆均匀充填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0886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165809.X

    申请日:2014-04-22

    发明人: 刘浪

    IPC分类号: G01N1/28 G01N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填料浆流动沉积规律试验用料浆均匀充填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试验槽体、控制计算机、流浆漏斗和料浆均匀充填控制系统;试验槽体上设有第一纵向齿条和第二纵向齿条,沿着试验槽体长度方向设有可移动轨道梁;流浆漏斗下注管下部设有无线流量采集器,无线流量采集器包括微处理器模块、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信号调理电路模块和流量传感器;料浆均匀充填控制系统包括微控制器模块、USB通信电路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液晶显示电路模块、纵向电机驱动器和横向电机驱动器。其方法包括步骤:一、制定流浆漏斗下料轨迹,二、下料参数设置及传输,三、流浆漏斗在各个下料点处均匀下料。本发明提高了试验效率,确保了料浆充填均匀。

    一种近水平煤层基本顶岩层极限跨距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473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23022.0

    申请日:2016-05-16

    发明人: 邵小平

    IPC分类号: E21B49/00

    CPC分类号: E21B49/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煤炭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水平煤层基本顶岩层极限跨距的计算方法。一种近水平煤层基本顶岩层极限跨距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近水平煤层薄板的力学模型;(2)、确定薄板的最大拉应力位置;(3)、确定薄板极限跨距的判据;(4)、确定薄板所受上覆岩层载荷;(5)求解基本顶岩层极限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