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34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93286.9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C: D03D15/217 , D02G3/02 , D06C9/02 , D03D13/00 , D06M15/277 , D06M15/657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面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轻薄全棉三防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轻薄全棉三防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80‑100S/1的高支棉纱;S2.将所述高支棉纱通过织造工艺制备成面料,对所述面料进行前处理;S3.对所述前处理后的面料进行染色,染色后进行洗涤,调节面料的pH值至4‑5之间;S4.在所述染色水洗后的面料上施加三防助剂,进行定型处理;S5.对所述定型后的面料进行预缩处理,获得轻薄全棉三防面料。本申请所述的制备方法,通过精确控制纺纱、织造、上浆、前处理、染色、三防助剂、定型等各环节的工艺参数,获得了轻薄、柔软、具有优异三防性能和良好耐洗性的全棉面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06527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0251123.1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张家港扬子纺纱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毛纺棉毛混纺纱线生产加工工艺,属于纺织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混合充分,且能控制混合比例的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原料处理;步骤二:棉条制备,制备第一棉条,第二棉条、苎麻纤维束,所述第一棉条、第二棉条采用纤混;步骤三:对第一棉条、第二棉条内的纤维比进行检测,并通过补充对应纤维的棉条进行混纺比补偿;步骤四:将步骤三中混合后的棉条制成纺纱线,相比现有技术,用过对纤维进行纤混形成棉条后,在进一步的进行棉条的条混,并通过检测纤维成分,进行对应的补偿,提高了纤混混合充分的同时,保证了混合比例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5468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80053448.7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帝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片结构体,其包含由明胶纤维束和热塑性树脂纤维束构成的并捻丝束,所述明胶纤维束与现有的明胶纤维相比质地良好,并且具有高的拉伸强度和大的断裂伸长率。而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纤维片结构体,其包含由明胶纤维束和热塑性树脂纤维束构成的并捻丝束,所述纤维片结构体用于固定细胞的细胞粘附性优异,并且具有与生物组织摩擦时不易产生炎症的滑动性。一种纤维片结构体,所述纤维片结构体包含针织组织,具有细胞载置表面和背面,上述背面的平均孔径小于上述细胞载置表面的平均孔径,上述针织组织包含由明胶纤维束和热塑性树脂纤维束构成的并捻丝束,上述纤维片结构体的厚度为30~5000μm,构成上述明胶纤维束的明胶纤维的根数为5~60根,明胶纤维的纤度为0.5~10dtex,上述并捻丝束中的明胶纤维束与热塑性树脂纤维束的总根数为2~20根,上述并捻丝束中的明胶纤维束与热塑性树脂纤维束的根数比例为5:1~1:5。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01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2943.7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础纤维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色彩TPU/PAN纳米纤维纱线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TPU/PAN纺丝液的制备;(2)多色彩TPU/PAN纳米纤维纱线的制备。该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在赋予纳米纤维纱线高强低弹力学性能及较强亲水性的同时,还可以加入染料原液着色,制备多色彩纳米纤维纱线。
-
公开(公告)号:CN11922118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7931.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德谱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湿排汗针织布及其生产工艺,属于针织领域。将乙烯‑辛烯共聚物60‑70份、聚丙烯树脂15‑25份、硅橡胶10‑20份、助剂2‑5份、交联剂0.2‑0.6份混合后送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切粒,再熔融纺丝、冷却、收卷、辐照得弹性纤维;将弹性纤维与棉纤维、莫代尔纤维混纺织造得针织布。本发明助剂与聚丙烯间存在化学作用,因此助剂能够稳定存在于弹性纤维中,充分发挥作用,赋予针织布优异稳定的抗老化性、抗菌性和抗静电性;将透气性好的棉纤维、吸湿排汗能力强的莫代尔纤维和弹性纤维进行混纺织造所得的针织布不仅具有优异的吸湿排汗能力和弹性,还能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同时还具有稳定持久的抗老化性和抗静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9469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0715.4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D02G3/04 , D06M13/02 , D06M15/53 , D02G3/16 , D02G3/32 , D02G3/44 , D01D5/24 , C09K5/06 , D06M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相变复合材料,其包括内芯;所述内芯由填充有相变材料的中空高分子纤维构成;张拉1‑3%的石墨化的碳质纱线,其螺旋缠绕于所述内芯表面;所述中空高分子纤维包括热塑性聚氨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偏氟乙烯纤维或聚己内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碳质纱线石墨化后,使石墨化的碳质纱线围绕内芯进行卷绕,即得相变复合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变复合材料的应用,具体应用于热管理、温度调节、电子设备的散热、能量存储和转换的设备或者医疗设备的温度控制和维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87783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011643724.X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武汉纺织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搓捻定型式调整纤维排列结构的加工方法及纱线,本发明采用浸润给液方式使经过给液装置的长丝外层携带溶液,短纤须条经过牵伸机构牵伸后进入一级搓捻机构进行搓捻整理,携带溶液的长丝经一级搓捻机构与短纤须条结合,并进入二级搓捻机构进行搓捻整理;长丝在搓捻作用下被短纤须条所包覆,并在短纤须条扭转协同下呈螺旋状排列;搓捻整理后纱线经热处理装置固化定型长丝与短纤纱间的溶液,使得纤维的搓捻扭转捻合定型,同时抚顺纱线表层纤维,增强长丝与短纤纱间的应力结合,有效调控纱线内、外层结构,大幅增强纤维间结合作用、改善成纱结构和纱线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31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945771.8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D02G3/02 , D01F6/62 , D01D5/00 , D01D5/34 , D03D15/283 , D03D15/37 , D03D15/2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乳酸纱线及其制备方法、聚乳酸织物。所述聚乳酸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乳酸粉末溶于含有碳酸二甲酯的溶剂体系中,搅拌,得到聚乳酸纺丝液;S2、将所述聚乳酸纺丝液通过共轭静电纺丝,得到聚乳酸纱线。本发明制备的聚乳酸纱线与现有技术相比,克服了PLA溶液纺丝法中常用的氯仿、丙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等有毒溶剂,结合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DMC,将微纳PLA纤维引入PLA纱线及其织物的制备中,除具有聚乳酸自身的生物可降解与生物相容性外,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增强,增多了PLA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30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34061.3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加捻的高导热柔性石墨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有机相氧化石墨纺丝液中加入水,在凝胶纤维凝固干燥过程中内部同时存在有机相和水相,双相溶剂挥发速率不均匀性导致纤维表面存在溶剂浓度梯度和表面张力梯度,这种不均匀性导致马兰戈尼效应并使凝胶纤维发生旋转自加捻。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初始纺丝液的水含量实现对纤维捻度的可控调节,将自捻后的纤维进行化学还原和石墨化处理,可得到高导热的柔性石墨烯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194896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19946.6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IPC: B32B27/32 , B32B27/12 , B32B5/06 , D03D15/233 , D02G3/44 , A41D1/02 , A41D31/02 , A41D31/30 , A41D31/102 , A41D31/04 , D01F6/92 , D01F1/10 , D06M15/61 , D06M13/328 , D06M10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菌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抗菌层状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纳米抗菌西服。上述纳米抗菌层状面料,包括:中间层和粘覆在中间层一侧的底层、粘覆在中间层另一侧的面层;其中,底层采用纳米抗菌布料,中间层采用聚四氟乙烯服装膜,面层为针织面料或机织面料。其中,纳米抗菌布料采用如下步骤制取:将多巴胺、端氨基聚酰胺胺加入至pH=8‑9的Tris‑HCl溶液中,向其中加入活化面料,40‑50℃超声处理1‑2h,取出,洗涤,真空干燥。本发明采用多层结构,底层采用纳米抗菌布料,在纳米抗菌布料中添加纳米抗菌粒子,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异味产生,配合中间层PTEF薄膜有效提高面料的防水和透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