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磁环共模电感上漆包线头的刮漆机

    公开(公告)号:CN11497681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691067.9

    申请日:2022-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刮漆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环共模电感上漆包线头的刮漆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漆包线位置的用于磁环共模电感上漆包线头的刮漆机。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磁环共模电感上漆包线头的刮漆机,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架;刮漆机,支撑架内设置有支撑架;移动机构,底座顶部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用于移动漆包线;转动机构,移动机构上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用于转动漆包线。通过工作人员启动第一伺服电机和刮漆机,使得移动架带动磁环共模电感向右移动,与此同时刮漆机对磁环共模电感上的漆包线头进行刮漆,从而实现自动刮漆的效果。

    一种电磁式蜂鸣器绕线工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190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86514.4

    申请日:2024-12-06

    Inventor: 李燕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磁式蜂鸣器绕线工艺,属于电声元器件领域;解决了电磁式蜂鸣器绕线和焊线工序无法衔接操作以及产品可靠性的问题,同时采用该工艺可以实现全自动机械化生产,极大的节约了人工成本和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降低了电磁式蜂鸣器的生产成本,包含铁芯、PCB板、线圈,先把铁芯和PCB板粘结后制成骨架再进行绕线,线圈进出线的两个线头分别缠绕在PCB板的正负极搭耳上,再将漆包线焊接在搭耳底部设置锡层,达到漆包线与PCB板铜箔及PIN针导通的作用,方法简单,容易实现机械自动化的操作,缩短了生产的周期时间,节省了大量流转工装夹具,保证了蜂鸣器的可靠,工艺的简单化,自动化设备容易设计完成。

    无线充电线圈组装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808843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110986427.3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线充电线圈安装在局部结构上;将接触构件的一端与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将电路结构安装在主体结构上;沿第一方向将局部结构可插拔地连接于主体结构,并将接触构件的另一端与电路结构电连接。所提供的接触构件包括相连的安装连接部;执行步骤沿第一方向将局部结构可插拔地连接于主体结构,并将接触构件的另一端插入电路结构电连接时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将接触构件通过安装连接部可插拔地安装于局部结构上。本申请通过将局部结构与主体结构可插拔连接,并配合接触构件实现电连接,可以快速实现无线充电线圈的组装或更换,也益于提高组装的自动化程度。

    贴片式电子元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998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1910912180.3

    申请日:2019-09-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片式电子元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贴片式电子元器件包括磁芯、线圈绕组以及若干端电极,若干端电极和线圈绕组由形成于磁芯上的导电层刻蚀而成,线圈绕组包括沿着磁芯的长度方向并排设于该磁芯上的初级绕组和若干次级绕组,若干端电极分别设于磁芯的两端。通过在磁芯的表面形成一层导电层,并对该导电层进行地雕蚀制作成线圈绕组和端电极,这样端电极和线圈绕组的连接处部不存在焊点,有效提升贴片式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一致性和可靠性,并减少缠绕线圈绕组和线圈绕组与端电极组装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线圈绕组由导电层刻蚀而成,并使得线圈绕组沿磁芯径向延伸,以减小体积,便于该贴片式电子元器件小型化设置。

    线圈骨架插脚自动装配机

    公开(公告)号:CN11134155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010359869.0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线圈骨架插脚自动装配机,包括机座和设置于机座上的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设有送料机构、震动盘、移料机械手、装线机构、送线机构、裁剪机构、压花调整机构、检测装置和出料机构,送料机构、震动盘、移料机械手、装线机构、送线机构、裁剪机构、压花调整机构、检测装置和出料机构均与控制面板连接,送料机构包括进料通道和进料机械手,震动盘、移料机械手、装线机构和压花调整机构分别沿进料通道方向设置,裁剪机构以及送线机构设置于装线机构的上方,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裁剪的精度高,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延长了插脚的使用寿命。

    一种变压器二次绕组及其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326325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1811597434.9

    申请日:2018-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二次绕组及其制作工艺,包括绕组U形管、模具冲压汇流水冷槽、第一模具冲压汇流水冷盖、第二模具冲压汇流水冷盖、第一输出排、第二输出排、第一进出水嘴和第二进出水嘴,绕组U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模具冲压汇流水冷槽的底端,第一模具冲压汇流水冷盖的顶部通过第一输出排上的孔焊接第一输出排,第二模具冲压汇流水冷盖的顶部通过第二输出排上的孔焊接第二输出排,第一模具冲压汇流水冷盖和第二模具冲压汇流水冷盖分别对应焊接第一进出水嘴和第二进出水嘴,通过更新结构,降低成本,减轻重量,提高水冷效果、焊接效果、导电效果,达到优异的变压器性能及变压器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一种箔绕变压器线圈绕制时铜排的固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25265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63849.X

    申请日:2024-11-04

    Inventor: 武加春 施瑶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箔绕变压器线圈绕制时铜排的固定结构,包括:绕线轴、绕线模、两个铜排定位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绕线模和两个铜排定位组件的中部均被绕线轴贯穿,两个所述铜排定位组件分别位于绕线模的两侧,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铜排定位组件固定在绕线模的两端;所述铜排定位组件包括绕线盘、第一导向块、滑块、第一螺杆、旋钮、第二导向块。本发明,通过绕线盘、第一导向块、滑块、第一螺杆、旋钮、第二导向块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二导向块对铜排的高度进行限位,再使用第一导向块对铜排的水平面角度进行固定,实现快速便捷固定铜排的效果,第一导向块能够上下调节,实现对不同宽度铜排的固定,第二导向块与绕线盘之间可拆卸,易于调节高度。

    一种高频变压器自动化绕线和接线设备及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1704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74924.0

    申请日:2024-09-12

    Inventor: 何佳欢 何海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频变压器自动化绕线和接线设备及其工艺,其包括:送料组件,送料部设置有待加工的变压器;驱动组件,两个对称的设置在吸料组件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竖向驱动组件、第一纵向驱动组件、第一横向驱动组件,所述第一纵向驱动组件安装在第一竖向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组件安装在第一纵向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该一种高频变压器自动化绕线和接线设备及其工艺,通过独立的多轴向驱动设备驱动工作部,同时采用吸料方式抓取变压器,方便随时对产品线进行更换,而且在绕线前会将变压器和线材先行连接,在制程上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了绕线的效率和良品率。

    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6925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34689.1

    申请日:2024-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绕线机的加工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余量限定装置、分线装置和缠脚装置;余量限定装置对接于入壳装置的后端,用于限定第二工件上绕组线的引线余量,第二工件包括磁环、绕组线以及壳体,绕组线绕制于磁环上并构成第一工件,第一工件装设于壳体内并构成第二工件,壳体上设置有针脚;分线装置对接于余量限定装置的后端,用于将磁环上长度不同的绕组线分隔;缠脚装置对接于分线装置的后端,用于将绕组线缠绕于壳体的针脚上;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磁环的绕线、入壳、引线余量限定、分线及缠脚的全自动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使得生产好的产品中,磁环与壳体的针脚之间的具有足够的余量,避免出现引线断裂的情况。

    组装扬声器的方法以及在该方法中使用的音圈架

    公开(公告)号:CN1190543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80032165.4

    申请日:2023-05-15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组装扬声器的方法,包括:提供前体扬声器。前体扬声器包括底架和音圈架。底架包括第一电端子和第二电端子。音圈安装在音圈架上。柔性线的第一端附接到音圈架且电连接到音圈的第一端,并且柔性线的第二端附接到音圈架且电连接到音圈的第二端,使得柔性线形成从音圈架向外延伸的线环。方法还包括:在线环上的第一位置处将线环附接到第一电端子,并在线环上的第二位置处将线环附接到第二电端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