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产生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7271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010645069.5

    申请日:2020-07-07

    发明人: 袁永宝 廖焱程

    IPC分类号: A24F40/40 A24F40/4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气溶胶形成基体的固定管、以及加热组件;所述固定管为中空结构,且一端设有用于插入气溶胶形成基体的第一开口;所述加热组件从所述所述固定管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插入至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管的管壁内侧供外部气体进入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的气流通道。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气流传输效率高、不易堵塞、用户体验感好的优点。

    气雾发生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33594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011297211.8

    申请日:2020-11-18

    IPC分类号: A24F40/46 A24F40/4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雾发生装置。该气雾发生装置包括:接收器,用于收容气雾基体;发热件,包括发热座体和发热体,发热体设置于发热座体上,发热体用于插设于接收器内并插入气雾基体以加热气雾基体;上盖,与接收器滑动设置;传动组件,与发热座体及上盖连接;其中,上盖相对接收器进行滑动,以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发热件对接收器进行相对运动。通过设置上盖牵引传动组件,以驱动发热件对接收器进行相对运动,本申请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能够避免自气雾发生装置更换气雾基体时使得气雾基体破裂的状况发生。

    一种微波式碳加热的点火方法、点火器具及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5201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0295013.0

    申请日:2022-03-23

    IPC分类号: A24D1/22 F23Q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波式碳加热的点火方法、点火器具及加热系统,点火方法为:通过向微波发生器提供电能,微波发生器进而产生微波,微波使碳介质内部产生热量,并以该热量将碳介质点燃。本发明采用微波加热点火的方式对碳介质进行点火,并不是通过外部火源直接点燃碳介质,这种点火方式可以是碳介质具有更多的分布和形式的选择性,碳介质不用必须在气溶胶产生制品的端部,且碳介质的形式也不用限定于颗粒状,其只要是能接收到微波而产生热量并达到点燃即可。本发明点火体验好,点火成功率高,且安全可靠,无明火点燃,更安全。

    气溶胶形成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2010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010835349.2

    申请日:2020-08-17

    发明人: 袁永宝

    IPC分类号: A24F40/46 A24F40/40 A24F40/4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形成装置,包括机体和设在所述机体中的发热体组件,还包括提取器组件;所述发热体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连接件和发热体,第一活动连接件可沿第一方向活动地设在所述机体上;发热体设在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上;所述提取器组件包括提取器,所述提取器上设有雾化基质容纳腔,所述雾化基质容纳腔的底部设有连通内外的与所述发热体对应的通孔,所述发热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经所述通孔插入所述雾化基质容纳腔中;所述第一活动连接件能够使所述发热体沿第一方向完全或部分退出所述雾化基质容纳腔。该气溶胶形成装置在使用在停止加热后,能够方便地取出雾化基质,不易损坏雾化基质,不易在发热体上残留碎屑或污垢。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5878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111512133.3

    申请日:2021-12-07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至少两个电磁件;发热体用于感应磁场而发热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热体包括至少两个子发热体和连接相邻的子发热体之间的连接部;每个子发热体具有容置腔,用于容置气溶胶生成基质的一段;至少两个电磁件与至少两个子发热体对应设置,用于提供所述磁场。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对发热体温度的分段控制,进而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一种加热组件、电子雾化装置以及加热组件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742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111012948.5

    申请日:2021-08-31

    发明人: 赵书民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组件、电子雾化装置以及加热组件的控制方法,该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元件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检测加热元件在加热阶段中当前时刻下的第一电阻值,并根据加热元件在加热阶段中的预设的温度‑时间曲线确定当前时刻下的目标温度所对应的目标电阻值;响应于第一电阻值大于目标电阻值,控制单元在一个第一时间段内关断与加热组件连接的电池组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通路,以使得加热元件在第一时间段内停止被加热;响应于第一电阻值不大于目标电阻值,控制单元在一个第二时间段内导通电池组件与加热元件之间的通路,以使得加热元件在第二时间段内被驱动进行加热。通过控制加热时间,保持加热元件的温度处于目标温度,进而保证雾化效果。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气溶胶产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185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261439.0

    申请日:2022-10-14

    发明人: 廖焱程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及气溶胶产生系统,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机身、提取器、以及加热体;所述提取器套设于所述机身上,且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的收容腔,并可在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的带动下在所述机身上滑动;所述提取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加热体至少部分穿入所述收容腔并插入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以对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进行加热;所述提取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加热体部分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和收容腔退出,且部分留存于所述气溶胶形成基体中。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制作成本低、用户体验感高的优点。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微波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94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1091532.1

    申请日:2022-09-07

    IPC分类号: A24F40/46 A24F40/4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微波加热装置,其中微波加热装置包括:外导体单元,其包括第一端壁以及与第一端壁相对的第二端壁;第一内导体单元,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端壁上并与第一端壁欧姆接触,第二端朝向第二端壁延伸;以及第二内导体单元,包括第三端以及与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第三端连接于第二端壁上并与第二端壁欧姆接触,第三端朝第一端壁延伸,并与第二端之间形成有间隔;该微波加热装置可将微波场均匀地分布于第一内导体单元的第二端、第二内导体单元的第四端以及该两端的附近区域,可快速加热位于该些区域的部分气溶胶生成制品。

    微波加热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17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968820.4

    申请日:2022-08-12

    发明人: 杜靖 梁峰 胡昌河

    IPC分类号: A24F40/46 A24F40/40 A24F40/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波加热器和气溶胶产生装置,其中微波加热器包括:外导体单元,呈筒状,具有一个第一开口端和一个封闭端;探针装置,探针装置呈纵长型,其一端固定于封闭端上并与封闭端欧姆连接,另一端朝向第一开口端延伸;内导体单元,包括呈筒状的一内导体筒,内导体筒沿轴向设置在导体单元中,并环绕探针装置;内导体筒的外壁面和外导体单元的内壁面之间,以及内导体筒的内壁面和探针装置的外壁面之间均形成有间隔;可有效降低加热腔的高度,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腔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电子雾化装置
    10.
    发明公开
    电子雾化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4619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872474.X

    申请日:2022-07-20

    发明人: 陈立耀 金祖涛

    IPC分类号: A24F40/85 A24F40/40 A24F40/20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壳、第一限位件、气道管及第一弹性元件。外壳的底壁具有连通外界的开口;第一限位件与底壁活动连接;气道管从开口插入外壳;气道管的第一端靠近开口设置,且与开口流体连通;第一弹性元件与气道管连接;其中,第一限位件被配置为第一状态时,用于对气道管进行限位,使气道管的第一端被第一限位件限制于外壳内,第一弹性元件处于第一弹性形变状态;第一限位件被配置为第二状态时,用于解除对气道管的限位,第一弹性元件从第一弹性形变状态切换为第二弹性形变状态,使气道管的第一端在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朝向开口方向移动。以此使得气道管与电子雾化装置的外壳或其他部件容易拆卸,便于气道管清洗。